《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人数不断攀升,旅游活动开始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活动,需要与交通、通信、餐饮、购物、娱乐等行业发生关系,因此,人们在出行旅游之前常常要认真考虑,做好准备,比如:如何选择、确定理想的适合个人需求的旅游地点,通过什么途径获取有关旅游目的地的信息资料,怎样才能设计出满意的旅游线路,出行旅游前应该准备哪些物品,等等。由此可见,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本节课,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主要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地自主参与一些趣味性活动,培养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观察、思考、探究、动手、创造等能力,潜移默化地学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地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视频《来过,便不曾离开——乌镇》,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顺势导入新课。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数不胜数,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一些常见的手机APP。在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地图上来获取旅游信息,学生们说出自己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阅读教材,全班分享选择旅游线路的基本出发点,以及设计旅游线路需要注意的问题。观看微课视频《丝绸之路旅游》,学生自己在学习卡上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再6人组选出最佳作品全班分享。对寒假活动“生活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暨设计并实施一个旅游方案”中的五个案例,6人组进行分析讨论,说说它们的优缺点。最后学生畅所欲言,说说旅行出发前应该准备哪些物品。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旨在通过挖掘丰富的教学素材,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的素养!
二、【课标要求及其解读】
(一)课标要求:掌握设计旅游方案的基本步骤。
(2)课标解读:对应课标,要求学生了解设计旅游方案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教材分析】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是中图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学习了《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学生对于我国各地著名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铺垫和促进作用。而本节重点是学习设计一个旅游方案,是一项与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关系的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出行旅游的一些基本技能。
四、【学生情况分析】
刚刚步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由于生理年龄较小,实践意识、参与意识、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较弱,但是好奇心较强,求知欲非常高,思维异常活跃,喜欢通过观察、讨论、动手等各种课堂活动,主动学习,发现并创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由南方水乡乌镇的宣传片导入,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自主设计旅游方案,六人小组交流、全班分享最佳作品,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多次强化设计旅游方案需要注意的问题,再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1)了解设计旅游方案的基本方法和内容。(2)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3)学会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2、过程和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明确设计旅游方案的基本方法和方案所包括的内容。(2)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自主设计旅游方案、典型案例分析,学会设计一个合理的旅游方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2)通过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的认识,激发爱国主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
重点:学会设计一个合理的旅游方案。
难点:培养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7、【教学策略】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教学内容的安排,知识上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步推进课程内容。为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配合使用了各种教学素材,如视频、微课、学习卡等,学习方式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全班交流等交互使用。
八、【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在教学进程中始终以启发式原则为指导,循循善诱,逐步推进教学环节的进行。力图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将学生现有的认知和能力在流畅的环节设置中,通过教师讲授、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逐步得到提升和加强,从而轻松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
9、【学法指导分析】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提取信息法、综合分析法、归纳反思法、辩证法等。
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学习卡等。
学生准备:地图册、小卡等。
11、【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2分钟) 【视频导入】播放视频《来过,便不曾离开——乌镇》,引用经典语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引出旅游,顺势导课。(2分钟) 观看视频,北方学子感受江南水乡之美,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 通过观看视频,激发旅游兴趣。
学习新课 选择旅游目的地(4分钟) 【各抒己见】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获取旅游信息?(1分钟)【联系实际】多媒体展示蚂蜂窝、阿里旅行、去哪儿、携程、途牛等APP图片。(1分钟)【我的选择】参考地图册18-19页内容,说出感兴趣的5-10个旅游景点。(2分钟) 学生说说自己获取信息的途径。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旅游目的地。 通过学生说说和教师补充,了解实际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设计旅游线路(25+5分钟) 【看一看,说一说】阅读教材,学生自主学习、勾画关键词、全班分享旅游者选择旅游线路的基本出发点,以及设计旅游线路需要注意的问题。(3+1分钟)【微课教学】观看《丝绸之路旅游》微课视频,看看如何设计一条旅游线路?(2分钟)【我来试一试】参考教材、地图册,在小卡上设计一条旅游线路,6人组交流、评选出最佳作品,全班分享。(10+2分钟)【案例分析】以七年级寒假实践活动“生活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暨设计并实施一个旅游方案”中的五个作品为案例,阅读学习卡,6人组分析至少两个案例的优点和不足,并全班点赞、质疑和补充。(10+2分钟)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旅游者选择旅游线路的基本出发点,注意设计旅游线路时应该考虑的问题。学生观看微课视频、自主设计旅游线路,学会设计旅游线路,提升综合能力。小组合作,分析案例的优缺点,锻炼辩证思维能力。 力图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如何设计一条旅游线路。通过对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赞、纠错,深刻感受设计旅游线路的具体内容。
出发前相关旅游物品的准备(2分钟) 【畅所欲言】为了享受一次舒适的旅游,出发前一定要准备好哪些物品呢?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补充证件、手机及充电器等必备品。(2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旅行必备物品有什么?教师补充并强调一定不能遗忘的物品。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列出物品清单。
课堂小结(2分钟) 【课堂小结】学生们来晒一晒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教师补充。(1分钟)【训练自测】完成学习卡上的练习题。(1分钟) 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完成练习,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检测。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检测。
十二、【教学评价设计】
1、 在学习过程中,含有师生评价、生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评价重点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上。
2、 在反馈练习环节中,以激励的方式为主,评价重点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善于观察、乐于交流的能力上。
13、【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明确合理,难度适宜,重难点得当。对教材分析透彻,学情估计较为准确。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动手动脑比例适宜,学习过程轻松流畅,知识掌握较为牢固。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一)可取之处
1、通过播放视频《来过,便不曾离开——乌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2、在了解获取信息的途径时,联系实际地补充了蚂蜂窝、阿里旅行、去哪儿、携程、途牛等APP,使学生感受到了地理学习的生活性和有用性。
3、利用喀秋莎软件制作微课《丝绸之路旅游》,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如何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形象生动,效果颇好。
4、以七年级寒假实践活动“生活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暨设计并实施一个旅游方案”中的五个作品为案例,分析优点和不足,对同学作品进行点赞、纠错,使学生深刻感受设计旅游线路的具体内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不足之处
在课堂上,发现在学习卡上设计一条旅游线路时,五分钟内部分学生不能完成,说明学生的书写速度还需提高。学生在设计线路时,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和详细,另外,部分学生对于交通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困惑,说明学生获取的信息不够充足,应该在课后再补充信息,对方案再进一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