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7.3四川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7.3四川省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31 09:3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第三节 四川省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教学设计取自于中图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第7章第三节内容,从全章内容划分来看,本章的区域学习分为行政区域和自然区域。四川省属于本章的行政区域,并是我国典型的西部重要省份。四川省是学习北京、台湾之后的第三个地理区域,为认识我国区域这章中填补了内陆区域的内容,而且四川省的区域地理特征特别明显。
本节课课程标准是: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本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四川的地形、气候和主要的自然灾害。教材的安排主要为引导学生了解四川省的区域差异,注意区域地理要素的对比分析,建立区域概念;第二部分西部强省,以其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第三部分独特的地域文化,运用四川经济文化的案例,进一步说明区域的经济特点和文化特征。
二、学情分析
我校为市区一所普通中学,大部分为外来农民工家庭及市郊无业家庭,多留守学生,且家庭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学生在学习了北京市、台湾省等地理区域知识后,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形象思维仍然占主导的学生通过图形、影音资料展示知识则更容易接受,所以可以通过情境预设首先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们对于四川省的最大感受就是四川的饮食文化,但是只知其表,那么则可以通过这个表象深入其里,通过这个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四川的自然知识,再通过四川多彩的人文文化反馈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学生的兴趣性陡然上升。因而引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分析归纳和自主学习也是本节课中需要贯穿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 初步掌握四川东西部地区在地形、气候、自然灾害等方面的自然地理差异
②了解四川经济发展水平及不同地域文化间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地图资料,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四川的东西区域的自然环境差异及经
济发展的差异
②通过问题解决的办法,认识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 明确四川的省情,培养抗灾、减灾的意识
②初步了解我国文化的地域性、多彩性,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四川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
难点:四川自然环境对地方经济、文化的影响。
五、教学建议
在四川自然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讲述中,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利用地理资料的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区域感。
六、教学方法
对比法、读图指导法、引导发现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 让学生说说对四川的印象,以“辣”进入主题,播放视频——“品味川味”。 说出对四川的印象,观看视频。 增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环节二四川的位置 1、展示四川省在全国的位置图,分析四川的相对位置。2、学生读图找出穿过四川的最主要的纬线:30°N,分析所处的温度带。 运用地图资料完成分析内容。 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与总结能力。
环节三四川东西部的差异 观看微信对话图片,想想这种穿着反差和什么有关?分析四川地形、地势特点。成成空间称赞川东麻辣火锅,格桑称赞的是川西的手抓羊肉。其根源在于各自的气候条件不一样。布置小组活动:参考地图册及课本78页读图完成四川省气候特征。 麻辣是否覆盖了整个四川省?利用已学知识如地形、气候分析。 展示四川地形图,川东、川西农业生产方式图,学生总结川西、川东的农业类型。提出问题:联系所学四川的地形、和气候分析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大概原因。重点落在地震,展示地震图,分析地震中营救困难的原因在于地形,并影响交通。 观看微信对话图,运用地图资料讨论完成四川地形、地势特点。 饮食能反映气候特点,分组活动,查找资料完成气候特点,学乐云“随堂反馈”展示绘图成果,小组汇报。讨论分析川东、川西饮食特点,阐述自己观点。比较分析川东、川西的农业类型。的实用性。联系四川的地形、气温、降水图简要分析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原因。 通过地形图与剖面图分析,初步了解东西部的区域差异。查找资料地图,增强学生的动手性及主动性。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学以致用,增强了知识的联系性。突出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环节四西部强省 展示四川交通分布图,要求学生说出从图中能得出哪些信息点?展示四川经济状况图,要求学生讨论说明东部经济发达的有利条件,西部落后的制约因素。 读图分析四川交通分布特点及对四川经济发展的影响。 初步了解四川发展的特点,及西部大开发的局限性。
环节五四川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体现在饮食、民居、风俗等不同,说说川东川西的差异。 知其然需知其所以然,分组抢红包,六个红包分别涵盖了四川的自然、人文因素,抢到红包后并需讲出其原因。 分两大组,分别抢答川东、川西地域文化特点。抢红包,各个击破,并作知识点检测。 课尾声,更需调动积极性。竞争性大,积极性则高。抢红包也可进行知识性回顾。
环节六小结 展示小结的知识框架,以川东、川西的对比表进行总结。 回忆所学知识,增强川东、川西的对比感。 建构知识结构。
环节七作业 1、完善学案川东、川西的对比差异表格。2、通过环节五抢红包的反馈,每个班的作业内容侧重点不一样。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四川省一、四川位置四川简称: 川 、 蜀 ;位于中国 西南 腹地; 亚热 带。二、东西部的差异 地形气温降水气候类型农业类型主要自然灾害交通工业种类川西高原山地夏季凉爽冬季寒冷较少高原高山气候牧业为主地震、滑坡泥石流、雪灾稀疏少川东盆地夏季高温冬季温和较多亚热带季风气候种植业天府之国洪涝、干旱寒潮密集多三、西部强省四、四川的地域文化
九、课堂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首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饮食文化入手,播放视频,吸引住学生的思维。主要通过川东、川西的对比,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对比分析,使他们在对比设疑中不断探索四川的自然因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在四川人文知识的讲述中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分组活动说出川东、川西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及抢红包,形式多样主要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参与者和引导者。通过抢红包的活动,用影音、图片、文字等资料全方位展示四川文化,增加文化的立体感,让学生了解文化的丰富趣味性,同时又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反馈。
教学设计上,四川省作为一节课内容,信息量太大,所以只能重点突出,难点强调,有的放矢。强调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老师设疑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更加明确学习区域地理的思维。通过问题解决的办法,认识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地向学有所用的地理知识迈进。
另外在课堂上采用了“学乐云”软件中的随机点名、随堂反馈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四川气候的分析中,随机抽取的学生课堂绘图成果能立即展示在屏幕上,方便学生及时纠正知识点的错误。信息化时代真的需要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实现。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