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31 09:4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下册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45分)
1.人民日报社论《伟大的丰碑辉煌的岁月》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这里”是指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九大
2.揭示历史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以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如下表,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原因 结果
A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 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C 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下图是某次会议的相关信息。这次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开始于农村。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创办乡镇企业 D.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5.“大包干给小岗村带来了大发展,其成功缘于群众、地方政府与中央之间的有效互动,中央的政策稳了农民的心,地方政府的支持壮了农民的胆。”小岗村大发展主要得益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经济特区的带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乡镇企业的创办
6.海尔集团是当今家电行业的著名品牌,但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海尔集团前身)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为企业包销产品
C.实行联产承包 D.企业全面私有化
7.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A.政企职责不分 B.分配制度“大锅饭”
C.企业没有自主权 D.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8.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A.宁波、汕头 B.深圳、海口 C.深圳、上海 D.厦门、珠海
9.改革开放初期有学者认为,经济特区会沦为过去的“租界”,利用外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经济侵略的表现。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全球化的逆转 B.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
C.全面开放格局形成 D.国有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10.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郑重宣布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11.(2020·天水)1984年,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中国政府作出了重大决定。这个
“重大决定”指的是
A.开放14个沿海城市 B.设立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12.阅读《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对此图理解错误的是
A.对外开放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意味着我国对外
C.开放沿江、内陆省会(首府)城市和沿边
D.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13.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
A.马列主义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14.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探索中,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其中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并在中共十五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5.2003年2月,“非典”疫情暴发,党和政府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6月下旬抗击“非典”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10月,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增添了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非选择题(55分)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从那时起,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阔史诗。请你根据史料,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思想解放]
材料一 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1)针对“两个凡是”方针,当时中国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 (3分)
[命运抉择]
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三 国外一位学者曾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开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2)材料二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 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的理解。(6分)
[反思总结]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4分)
1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在这之后,他又多次提出了这一构想。“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邓小平文选》第3卷
(1)材料一表明,是谁最早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构想?他对“小康社会”作了怎样的描述?(6分)
材料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一步,被称作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21世纪中叶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全社会都要齐心协力、凝聚共识,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目标。
——共产党员网
(2)材料二中的“三步走”战略是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它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这次会议所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6分)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发出“全面从严治党”动员令,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新华日报》
(3)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材料三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什么?(6分)
18.时代呼唤改革,改革造就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40多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这种变化被不断涌现的新词汇记录了下来。
引进新词 微波炉、连锁店、香波、派对、卡拉OK……
创造新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人才市场、下海、创收……
——摘编自陈建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词汇变异》
材料二 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中国的改革开放均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起点逐步深入:一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三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摘编自苏格《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材料三 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哪两个省率先开始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发展对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起到了什么作用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经济腾飞的“外因”是什么?中国对这一“外因”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是哪一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就“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8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作出了怎样的判断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将坚持怎样的大政方针 (6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D
【解析】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A项对应错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是一二·九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B项对应错误。广州、武汉失陷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项对应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D项对应正确。
3.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4.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后我国在农村逐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A、D两项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间不符。创办乡镇企业不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排除C项。
5.C
【解析】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这次改革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经济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起来。
6.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我国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为企业包销产品”是旧的体制,“实行联产承包”与农村改革相关,“企业全面私有化”说法错误。
7.D
【解析】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是政企职责分开,分配制度打破“大锅饭”,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经营权集中在企业手中,而不是集中在政府手中,企业拥有自主权,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
8.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了,这成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的标志。
9.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设立经济特区得到了中央的批准,经济特区的创办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不是旧中国被迫形成的租界。因此题干的观点反映出当时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
10.D
【解析】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的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设立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这些举措,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其目的是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促进中国快速发展,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1.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84年”和“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可知,这个“重大决定”指的是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2.D
【解析】此题采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13.D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4.B
【解析】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15.C
【解析】根据题干“2003年2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据此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增添了科学发展观,C项正确;1997年中共十五大已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A项排除;2002年中共十六大已经确定了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B项排除;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D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
16.(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战略转变前工作中心是阶级斗争,战略转变后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
(3)自1958年开始,“左”的错误不断泛滥,先后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严重的失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全面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4)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17.(1)邓小平。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2)中共十三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答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也可)(3)实现共产主义。全面从严治党。
18.(1)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反映生活的一些新词出现。
安徽、四川。
经济特区的设置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世界经济全球化。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2001年。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