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七章 认识区域
第五节 陕西省
目录
01
能力提升
02
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
“一山一水决定了陕西的格局,把陕西一分为三。早春时节,自北向南,北部大雪飘飞,中部小麦滴翠,南部鲜花怒放。”据此读图K7-5-1,完成1~3题。
1.陕西的“一山一水”分别指( )
A.秦岭、渭河 B.秦岭、淮河
C.陕南山地、黄河 D.太行山脉、汾河
A
2.陕西地形共分北、中、南三部分,其中北部属于(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3.下列关于陕西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B.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
C.境内河流均易发生凌汛 D.陕南秦巴山地位于亚热带
C
D
4.汉江谷地的主要农作物是( )
A.玉米、甘蔗 B. 小麦、甜菜
C. 花生、大豆 D. 水稻、油菜
D
2021年1月6日,冷空气南下形成寒潮,西安最低气温为-4℃,安康最低气温为5℃。据此读陕西省南部地形示意图(图K7-5-2),完成5~6题。
5. 寒潮发生时,安康最低气温远高于
西安的主要原因是( )
A. 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 安康纬度略低于西安
C. 大巴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
D. 安康海拔略高于西安
A
6. 下列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与安康的气候类型一致的是( )
D
7. 下列景点中,位于陕西省的是( )
C
地理环境的差异会造成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习惯、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陕西就有“陕西八大怪”之说:面条宽得像裤带,锅盔大得赛锅盖,老碗小盆分不开,有了辣子不吃菜,板凳不坐蹲起来,家家房子半边盖,妇女帕帕头上戴,秦腔大戏吼起来。据此,完成8~9题。
8. 陕西形成“面条宽得像裤带,锅盔大得赛锅盖”的饮食习惯,是因为关中地区盛产( )
A. 玉米 B. 小麦 C. 大豆 D. 高粱
B
9. “妇女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D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陕西省南北狭长,自北向南划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三个地理单元。
材料二 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图K7-5-3)。
(1)图中①是____________(山脉),②是____________高原。
(2)从地形、植被等方面总结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并完成表K7-5-1。
表K7-5-1
秦岭
黄土
地理单元 陕南 关中 陕北
地形区 秦岭、汉江谷地 渭河平原 ____________
植被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草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土高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
(3)早春时节,南北景观差异大,主要是由于此时太阳直射____________半球,____________半球得到太阳光热少,越往北得到的光热越____________,大部分地区气温普遍较低,另外,冬季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一带的____________(填“冷”或“热”)空气在南下途中遇到①山脉阻挡,不容易翻越它南下,对____________(填“南”或“北”)方的影响较小,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南北的温差。
南
北
少
冷
南
(4)从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及耕作制度等方面,比较汉江谷地与渭河平原种植业的区别。
汉江谷地的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可一年两熟。
渭河平原的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和玉米,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能力提升
生活在陕西省南部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和家人一起进行省内自驾游,他看到陕北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存在明显差异。据此读陕西省示意图(图K7-5-4),完成11~13题。
11. 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海陆位置
C. 气候 D. 土壤
C
12. 陕北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潮 B. 通风透气
C. 保温 D. 冬天接受更多阳光
13. 在陕南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②地形多种多样 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
④地质条件的差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D
B
川道,是黄土高原上山与山之间地势相对比较平坦、低洼的地方。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很早就在川道里种植苹果,这里交通便利,水分条件较好,苹果种植面积广、产量大,但空气潮湿,病虫害较多。21世纪初,延长县果业局决定把川道的果园移到山上,苹果树呈现非常好的长势。据此,完成14~15题。
14.黄土高原上形成川道的自然原因有( )
①土质疏松 ②植被稠密 ③暴雨冲刷 ④地壳活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15.苹果树从川道移到山上后长势良好的主要原因是山上
( )
A.土壤肥沃,有利于苹果树生长
B.海拔高,气温低
C.冰雪融水量多,水源充足
D.光照和通风条件好
D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引汉济渭工程是引汉江水济渭河,从而解决关中、陕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引汉济渭工程穿越秦岭屏障,工程建设难度非常大,需要克服很多地理难题。
材料二 引汉济渭工程线路示意图(图K7-5-5)和西安气候资料统计表(表K7-5-2)。
(1)引汉济渭工程沟通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水系。
黄河
长江
(2)陕西位于地势第____________级阶梯,古都西安是“一带一路”重要结点城市,是“一带一路”上的创新中心,同时也是西部文化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与西安相比,北京最突出的城市职能是全国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分析西安所在的渭河流域缺水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政治中心
降水少,工农业需水量大
(4)引汉济渭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自然地理方面的难题?
穿越秦岭屏障,地形崎岖,地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多泥石流、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