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试卷复习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数学试卷复习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31 09:44:37

文档简介

初中数学试卷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新昌期中)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DAC=40°,∠CBD=25°,则∠COD等于(  )
A.60° B.65° C.70° D.75°
2.(2022八下·新昌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B=5,DC=11,AD与BC的和是12,点E、F、G分别是BD、AC、DC的中点,则△EFG的周长是(  )
A.8 B.9 C.10 D.12
3.(2022八下·新昌期中)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B. C. D.
4.(2022八下·新昌期中)已知二次根式 ,当x=1时,此二次根式的值为(  )
A.2 B.±2 C.4 D.±4
5.(2022八下·新昌期中)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4倍,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8 B.9 C.10 D.11
6.(2022八下·新昌期中)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个根是 ,则另一个根是(  )
A.4 B.-1 C.-3 D.-2
二、填空题
7.(2022八下·新昌期中)九年级一班学生中,13岁的有5人,14岁的有30人,15岁的有5人,他们平均年龄是   岁.
三、计算题
8.(2022八下·新昌期中)计算:
(1)
(2)
9.(2022八下·新昌期中)解方程:
(1)
(2)
四、综合题
10.(2022八下·新昌期中)某校八年级甲、乙两班分别选5名同学参加“学雷锋读书活动”演讲比赛,其预赛成绩如图:
(1)根据上图求出下表所缺数据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甲班 8.5 8.5        
乙班     8 10 1.6
(2)根据上表中的平均数和方差,你认为哪班的成绩较好?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ADB=∠CBD=25°,
∴∠COD=∠DAO+∠ADO=40°+25°=65°.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得AD∥BC,结合∠CBD=25°求得∠ADB=25°,再由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得∠COD=∠DAO+∠ADO即可求解.
2.【答案】B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AE,并延长交CD于K,
∵AB∥CD,
∴∠BAE=∠DKE,∠ABD=∠EDK,
∵点E、F、G分别是BD、AC、DC的中点.
∴BE=DE,
∴△AEB≌△KED(AAS),
∴DK=AB,AE=EK,
∴EF为△ACK的中位线,
∴EF=CK=(DC﹣DK)=(DC﹣AB),
∵EG为△BCD的中位线,
∴EG=BC,
又∵FG为△ACD的中位线,
∴FG=AD,
∴EG+GF=(AD+BC),
∵AD+BC=12,AB=5,DC=11,
∴EG+GF=6,FE=3,
∴△EFG的周长是6+3=9.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AE,并延长交CD于K,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AE=∠DKE,∠ABD=∠EDK,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到BE=DE,可证明△AEB≌△KED,从而得到DK=AB,AE=EK,EF为△ACK的中位线,即EF=CK=(DC﹣DK)=(DC﹣AB),再根据EG为△BCD的中位线及FG为△ACD的中位线,可得到EG+GF=(AD+BC),再由AD+BC=12,AB=5,DC=11,结合三角形的周长的计算即可求解.
3.【答案】A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相关的量
【解析】【解答】解:A、是一元二次方程,A选项符合题意;
B、是一元一次方程,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是分式方程,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是二元一次方程,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满足条件,即:(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2)二次项系数不为0;(3)是整式方程,由这三个条件对四个选项进行验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选项符合题意,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4.【答案】A
【知识点】最简二次根式
【解析】【解答】解:把x=1代入二次根式中,
∴=2.
故答案为:A.
【分析】把x=1代入二次根式中,再利用二次根式性质化简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解析】【解答】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
∵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4倍,
∴(n﹣2)×180°=360°×4,
解得:n=10,
∴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0.
故答案为:C.
【分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内角和公式以及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即可列出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即(n﹣2)×180°=360°×4,解方程求出n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6.【答案】A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解析】【解答】解: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m,
∵x=-1是方程的一个根
∴m×(﹣1)=﹣4,
∴m=4.
故答案为:A.
【分析】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m,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求得m的值.
7.【答案】14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这班学生的平均年龄=14(岁).
故答案为:14.
【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求出该班所有人数的总岁数,再除以总学生数即可求得这班学生的平均年龄.
8.【答案】(1)解:原式=2-=;
(2)解:原式=3-2+5 =6
【知识点】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解析】【分析】(1)先将原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求解;
(2)利用平方差公式及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将原式化简后,再进行加减运算即可求解.
9.【答案】(1)解:
(2)解:
【知识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2)利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进行配方后,再开平方即可求解方程.
10.【答案】(1)8.5;0.7;8.5
(2)解:∵甲、乙两班成绩的平均数相同,甲班成绩的中位数高于乙班的中位数,甲班的方差小于乙班的方差,
∴甲班的成绩较好.
【知识点】方差;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解析】【解答】解:(1)由预赛成绩条形统计图可知:甲班成绩为8.5最多,
∴甲班的众数是:8.5,
∴甲班的方差是:×[(8.5-8.5)2+(7.5-8.5)2+(8-8.5)2+(8.5-8.5)2+(10-8.5)2]=0.7,
∴乙班的平均数是:×(7+10+10+7.5+8)=8.5.
故答案为:8.5,0.7;8.5;
【分析】(1)由条形统计图可得甲、乙两班5名同学的预赛成绩,再根据众数定义,方程的计算公式及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解;
(2)由于甲、乙两班成绩的平均数相同,而甲班成绩的中位数高于乙班的中位数,甲班的方差小于乙班的方差,说明甲班大部分学生成绩稳定且更好,所以甲班的成绩较好.
1 / 1初中数学试卷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新昌期中)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DAC=40°,∠CBD=25°,则∠COD等于(  )
A.60° B.65° C.70° D.75°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ADB=∠CBD=25°,
∴∠COD=∠DAO+∠ADO=40°+25°=65°.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得AD∥BC,结合∠CBD=25°求得∠ADB=25°,再由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得∠COD=∠DAO+∠ADO即可求解.
2.(2022八下·新昌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B=5,DC=11,AD与BC的和是12,点E、F、G分别是BD、AC、DC的中点,则△EFG的周长是(  )
A.8 B.9 C.10 D.12
【答案】B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AE,并延长交CD于K,
∵AB∥CD,
∴∠BAE=∠DKE,∠ABD=∠EDK,
∵点E、F、G分别是BD、AC、DC的中点.
∴BE=DE,
∴△AEB≌△KED(AAS),
∴DK=AB,AE=EK,
∴EF为△ACK的中位线,
∴EF=CK=(DC﹣DK)=(DC﹣AB),
∵EG为△BCD的中位线,
∴EG=BC,
又∵FG为△ACD的中位线,
∴FG=AD,
∴EG+GF=(AD+BC),
∵AD+BC=12,AB=5,DC=11,
∴EG+GF=6,FE=3,
∴△EFG的周长是6+3=9.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AE,并延长交CD于K,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AE=∠DKE,∠ABD=∠EDK,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到BE=DE,可证明△AEB≌△KED,从而得到DK=AB,AE=EK,EF为△ACK的中位线,即EF=CK=(DC﹣DK)=(DC﹣AB),再根据EG为△BCD的中位线及FG为△ACD的中位线,可得到EG+GF=(AD+BC),再由AD+BC=12,AB=5,DC=11,结合三角形的周长的计算即可求解.
3.(2022八下·新昌期中)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相关的量
【解析】【解答】解:A、是一元二次方程,A选项符合题意;
B、是一元一次方程,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是分式方程,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是二元一次方程,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满足条件,即:(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2)二次项系数不为0;(3)是整式方程,由这三个条件对四个选项进行验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选项符合题意,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4.(2022八下·新昌期中)已知二次根式 ,当x=1时,此二次根式的值为(  )
A.2 B.±2 C.4 D.±4
【答案】A
【知识点】最简二次根式
【解析】【解答】解:把x=1代入二次根式中,
∴=2.
故答案为:A.
【分析】把x=1代入二次根式中,再利用二次根式性质化简即可.
5.(2022八下·新昌期中)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4倍,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8 B.9 C.10 D.11
【答案】C
【知识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解析】【解答】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
∵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4倍,
∴(n﹣2)×180°=360°×4,
解得:n=10,
∴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0.
故答案为:C.
【分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内角和公式以及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即可列出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即(n﹣2)×180°=360°×4,解方程求出n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6.(2022八下·新昌期中)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个根是 ,则另一个根是(  )
A.4 B.-1 C.-3 D.-2
【答案】A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解析】【解答】解: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m,
∵x=-1是方程的一个根
∴m×(﹣1)=﹣4,
∴m=4.
故答案为:A.
【分析】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m,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求得m的值.
二、填空题
7.(2022八下·新昌期中)九年级一班学生中,13岁的有5人,14岁的有30人,15岁的有5人,他们平均年龄是   岁.
【答案】14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这班学生的平均年龄=14(岁).
故答案为:14.
【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求出该班所有人数的总岁数,再除以总学生数即可求得这班学生的平均年龄.
三、计算题
8.(2022八下·新昌期中)计算:
(1)
(2)
【答案】(1)解:原式=2-=;
(2)解:原式=3-2+5 =6
【知识点】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解析】【分析】(1)先将原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求解;
(2)利用平方差公式及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将原式化简后,再进行加减运算即可求解.
9.(2022八下·新昌期中)解方程:
(1)
(2)
【答案】(1)解:
(2)解:
【知识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2)利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进行配方后,再开平方即可求解方程.
四、综合题
10.(2022八下·新昌期中)某校八年级甲、乙两班分别选5名同学参加“学雷锋读书活动”演讲比赛,其预赛成绩如图:
(1)根据上图求出下表所缺数据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甲班 8.5 8.5        
乙班     8 10 1.6
(2)根据上表中的平均数和方差,你认为哪班的成绩较好?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8.5;0.7;8.5
(2)解:∵甲、乙两班成绩的平均数相同,甲班成绩的中位数高于乙班的中位数,甲班的方差小于乙班的方差,
∴甲班的成绩较好.
【知识点】方差;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解析】【解答】解:(1)由预赛成绩条形统计图可知:甲班成绩为8.5最多,
∴甲班的众数是:8.5,
∴甲班的方差是:×[(8.5-8.5)2+(7.5-8.5)2+(8-8.5)2+(8.5-8.5)2+(10-8.5)2]=0.7,
∴乙班的平均数是:×(7+10+10+7.5+8)=8.5.
故答案为:8.5,0.7;8.5;
【分析】(1)由条形统计图可得甲、乙两班5名同学的预赛成绩,再根据众数定义,方程的计算公式及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解;
(2)由于甲、乙两班成绩的平均数相同,而甲班成绩的中位数高于乙班的中位数,甲班的方差小于乙班的方差,说明甲班大部分学生成绩稳定且更好,所以甲班的成绩较好.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