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中庸之道》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语文选修《中庸之道》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0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3-18 09: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中庸之道《论语》选读花儿因为小草的衬托而格外鲜艳,鸟儿因为天空的广阔而显得格外自由,夜晚的天空因为星光闪烁而光彩夺目。
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才能在山水相依时展现出如诗般的永恒;花的艳丽,蝶的活泼,才能在蝶和花相拥时迸放出一瞬间的精彩;月的明,酒的幽,方能在那“举杯邀明月”中才能将那洒脱尽情挥洒。 这一切如此之美都是因为万物之间有 存在。和谐这一段主要表达“和”与 “____ ”的关系?礼1、礼要达到的目的是和谐,“和为贵”之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
2、这种“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需要礼加以节制。 和:对立中的统一。
同:无差别的统一。(求同存异)(趋炎附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因中致和《礼记?中庸》有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春秋末期的晏子以烹调设喻:“和,如羹焉,水火酶酸盐梅,以烹鱼肉,婵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阅读课文的第2-4则,谈谈什么是中庸之道?它的表现如何?
A、强调处事有“度”
B、强调符合义的原则性
C、强调取两中用——温和的处事原则
D、通权达变【第4章】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
“狷” 中行(中道)就是不偏不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冒进、敢作敢为;退缩,不敢作为。取其勇取其谨慎不愿交往:小人,乡原愿意交往:君子,狂狷 【第8章】子曰:“乡原,德之贼也。”孔子为什么说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用“乡原”的例子要说明什么观点呢?
乡原 (好好先生) 这种人不分立场、原则、观点等是否对立,只是采取折中的处世原则。如果说小人是刺向仁德的“明枪”,那么乡原就是射向仁德的暗箭。 “乡原”的例子要说明中庸非折中。(2)有人把这种主张看作“折中主义”,你认为符合实际吗?①我认为把“中庸”看作“折中主义”不合实际。
②中庸,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礼、仁)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孔子在生活中就是一个讲原则、讲是非、态度立场鲜明的人,攻击异端、乡原、小人,甚至恶意相向。
③ “折中主义”是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基本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或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分是非,不要斗争。
④所以我认为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义。
孔子评价一个人好坏的标准是什么?“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课后练习1(1)“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① “中庸”是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 “和”是认同、宽容、和谐。
② “中庸”与“和”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
③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