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唐诗三首》一课一练(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挂罥(juàn) 翩翩(piān) 戍城(shù) 泣幽咽(yàn)
B.塘坳(ào) 庇(bì)佑 老妪(qū) 口称敕(chì)
C.两鬓(bìn) 俄顷(qǐng) 突兀(wù) 辗冰辙(niǎn)
D.布衾(jīn) 广厦(shà) 逾(yú)墙 风怒号(háo)
答案:C(A.“咽”应读yè B.“妪”应读yù D.“衾”应读q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老妪 致辞 洒江郊 唇焦口躁 B.俄顷 突兀 何由彻 秋天漠漠
C.塘坳 偷生 现此屋 雨角如麻 D.布衾 挂罥 口称赦 翩翩两骑
答案:B(A“辞”应为“词”;“躁”应为“燥”C.“现”应为“见”;“角”应为“脚”D.“赦”应为“敕”)
3.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俄顷风定云墨色(不久,一会儿)
B.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贫寒的穷苦人)
C.死者长已矣。(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D.翩翩两骑来是谁 (轻快的样子,这里形容宫吏得意忘形的样子)
答案:B (寒士指贫寒的士人)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高①八月秋高风怒号 ②高者挂胃长林梢
B.向①秋天漠漠向昏黑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自①自经丧乱少睡眠 ②自李唐来
D.安①安得广厦千万间 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答案:C(A①深②上下距离大B①接近②朝向,面对C①自从②自从D①哪里②安稳)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答案:D (正确的划分是: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系向牛头充炭直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案:C(A项,“直”同“值”,价钱;B项,“见”同“现”,表现;D项,“与”同“举”,推举。)
7.对《石壕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B.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差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C.老妪是诗中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主动从军。这种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让人赞赏。
D.全诗最后一节写出了老妇人被抓走后,一家人的凄苦情状,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答案:A(《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
8.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坏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与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
答案:D(这首诗虽然是一首歌行体古诗,但并没有连续、频繁地变换韵脚, 只在每小节转换韵脚。)
9.下列对《卖炭翁》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公文,诏书”,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答案:D(间接)
10.文学常识填空。
⑴《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作者
杜甫,字,______,自号__________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后人称为“______” 其诗因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_____”。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⑵《卖炭翁》是组诗《__________》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_______,字______,号__________,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__________运动,世称“元白”,与_______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答案:⑴子美 少陵野老 诗圣 诗史⑵新乐府 白居易 乐天 香山居士 新乐府 刘禹锡
11.名句默写。
⑴室中更无人,________________。
⑵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
⑷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
⑸《石壕吏》中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⑺《卖炭翁》中表现了卖炭翁卖炭路途的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⑴惟有乳下孙⑵秋天漠漠向昏黑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⑷心忧炭贱愿天寒⑸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⑺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观察下面的图片,仿照示例,介绍这位“文学大师”。
【示例】屈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创造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审美意象。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答案:【示例】杜甫——唐朝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其诗因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其作品“三吏”“三别”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二、课内诗歌阅读
㈠阅读《石壕吏》,回答问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老翁逾( )墙走 ⑵一男附书( )至
⑶二男新( )战死 ⑷急应( )河阳役
2.本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3.诗中有几个人物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而说“捉人”
5.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体现了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
B.“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人已被官吏抓走了。
C.全诗主要塑造了一个盛气凌人的恶吏形象和一个饱受欺凌的老媪形象。其中,恶吏是本文塑造的主要人物。
D.本诗即抒发了诗人对人们的同情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
答案:1.⑴越过⑵书信⑶最近⑷应征2.官吏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3.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特点:老妇人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人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官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4.“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5.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了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揭露了官吏的横暴;③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6.C 解析:文中老妇人是诗歌着重塑造的形象。
㈡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见: __________ ②庇: _________
③安得: __________ ④ 突兀: _________
2.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情景的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描绘
3.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 请谈谈你的理解。
4.诗人杜甫在这首诗中忧思深广,推己及人,舍已为人,但他却对“公然抱茅人竹去”的南村群童说是“忍能对面为盗贼”,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5.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诗人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答案:1.①通“现”,出现②保护,庇护③如何能得到④高耸的样子
2.“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3.作者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描写,推已及人,表现出了关心人民、关心社会的济世情怀。
4.茅草对诗人来说事关生计,群童抱茅,自会引起诗人的怨愤。说群童“对面为盗贼”,是激愤之词,并不是真心说他们是“盗贼”,所以“呼不得”之后,也不过是“自叹息”而已。
5.表达作者推已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以及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㈢阅读《卖炭翁》这首诗,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⑴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_______。 ⑵心忧炭贱愿天寒 愿:________。
⑶翩翩两骑来是谁 骑:_______。 ⑷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________。
2.说说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3.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
4.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做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⑴谋求⑵希望⑶骑马的人⑷同“值”,价值2.“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3.这两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诗人的无限同情,催人泪下。4.C 5.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的鞭挞与抨击,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课外诗歌阅读
㈠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望月有感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①空,弟兄羁旅②各西东。田园寥落③干戈④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⑤,辞根散作九秋蓬⑥。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⑤千里雁:离群孤雁。⑥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
1.“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 了形象贴切的比拟, 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 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2.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 相思之苦。
㈡阅读白居易《观刈麦》,回答下列问题。
观刈表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解释加点词语。
⑴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右手秉遗穗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左臂悬敝筐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岁晏有余粮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不需翻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本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⑴担 ⑵用手握着 ⑶破旧 ⑷晚2.这句诗细腻地刻画了刈麦者十分矛盾的心理。农民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挺着、忍着,可见处境十分艰难。3.C(“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珍惜这夏日天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一幅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一种反常心理。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4.揭示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唐诗三首》一课一练(原卷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挂罥(juàn) 翩翩(piān) 戍城(shù) 泣幽咽(yàn)
B.塘坳(ào) 庇(bì)佑 老妪(qū) 口称敕(chì)
C.两鬓(bìn) 俄顷(qǐng) 突兀(wù) 辗冰辙(niǎn)
D.布衾(jīn) 广厦(shà) 逾(yú)墙 风怒号(h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老妪 致辞 洒江郊 唇焦口躁 B.俄顷 突兀 何由彻 秋天漠漠
C.塘坳 偷生 现此屋 雨角如麻 D.布衾 挂罥 口称赦 翩翩两骑
3.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俄顷风定云墨色(不久,一会儿)
B.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贫寒的穷苦人)
C.死者长已矣。(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D.翩翩两骑来是谁 (轻快的样子,这里形容宫吏得意忘形的样子)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高①八月秋高风怒号 ②高者挂胃长林梢
B.向①秋天漠漠向昏黑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自①自经丧乱少睡眠 ②自李唐来
D.安①安得广厦千万间 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系向牛头充炭直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7.对《石壕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B.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差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C.老妪是诗中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主动从军。这种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让人赞赏。
D.全诗最后一节写出了老妇人被抓走后,一家人的凄苦情状,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8.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坏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与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
9.下列对《卖炭翁》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公文,诏书”,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10.文学常识填空。
⑴《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作者
杜甫,字,______,自号__________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后人称为“______” 其诗因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_____”。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⑵《卖炭翁》是组诗《__________》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_______,字______,号__________,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__________运动,世称“元白”,与_______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11.名句默写。
⑴室中更无人,________________。
⑵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
⑷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
⑸《石壕吏》中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⑺《卖炭翁》中表现了卖炭翁卖炭路途的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观察下面的图片,仿照示例,介绍这位“文学大师”。
【示例】屈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创造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审美意象。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二、课内诗歌阅读
㈠阅读《石壕吏》,回答问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老翁逾( )墙走 ⑵一男附书( )至
⑶二男新( )战死 ⑷急应( )河阳役
2.本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3.诗中有几个人物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而说“捉人”
5.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体现了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
B.“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人已被官吏抓走了。
C.全诗主要塑造了一个盛气凌人的恶吏形象和一个饱受欺凌的老媪形象。其中,恶吏是本文塑造的主要人物。
D.本诗即抒发了诗人对人们的同情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
㈡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见: __________ ②庇: _________
③安得: __________ ④ 突兀: _________
2.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情景的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描绘
3.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 请谈谈你的理解。
4.诗人杜甫在这首诗中忧思深广,推己及人,舍已为人,但他却对“公然抱茅人竹去”的南村群童说是“忍能对面为盗贼”,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5.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诗人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㈢阅读《卖炭翁》这首诗,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⑴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_______。 ⑵心忧炭贱愿天寒 愿:________。
⑶翩翩两骑来是谁 骑:_______。 ⑷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________。
2.说说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3.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
4.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做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诗歌阅读
㈠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望月有感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①空,弟兄羁旅②各西东。田园寥落③干戈④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⑤,辞根散作九秋蓬⑥。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⑤千里雁:离群孤雁。⑥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
1.“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㈡阅读白居易《观刈麦》,回答下列问题。
观刈表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解释加点词语。
⑴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右手秉遗穗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左臂悬敝筐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岁晏有余粮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不需翻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本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