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读准字音归来兮之风 一是指社会阶级地位;
(孔子说:“君子思念道德,小人思念土地。君子思念礼法,小人思念恩惠。”)
君子:贵族 小人:平民
二是指自身教育的程度;
(李零《丧家狗》:“君子为道德君子。”)
孔子:人格圆满表现的理想人物。君子、小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动口不动手。
君子之交淡如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追求正道,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为了精神追求而不在意物质生活的窘迫,甘于清贫。朱熹《论语集注》:“箪瓢陋巷非可乐,盖自有其乐尔。其字当玩味,自有深意。” 颜回有大志向,以胸怀天下为快乐
内在的道德修养,贫贱不移儒家的超功利性;
人对生命的超越。贤哉,回也!1、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2、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3、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浮云”比喻的理解:李泽厚先生说此章充满“诗情画意,更使人流连不已,千古传诵”,你认为“诗情画意”体现在什么地方?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原文】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忘食,则不知贫贱;
忘忧,则不知苦戚;
忘老,则不知死生;
非至人安能至此”。
——康有为《<论语>注》7.16章把高尚的情怀寓于朴素的叙述之中,带有强烈的感彩。“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确实是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于我如浮云”把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表现得十分坚定。课文解读一7.19章“女奚不曰”四个字,把孔子对安贫乐道生活态度的自我欣赏表现得非常传神。忘食、忘忧,说明自己得到的不是物质生活的快乐,而是追求真理过程中产生的快乐,是经过努力获得的高尚的快乐。而第三个“忘”——忘老,更是把这种快乐推向新高峰、新境界。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你认为生命与仁义哪个更重要?
当然我们也不能看轻生命,儒家是热爱生命的,提倡心胸要开阔,意志要坚定,不能因一时遭受挫折就放弃生命。在两难的时候,要尽自己所能地想办法,既要能保全仁义,也要能保全生命。不成熟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死去,
成熟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卑贱地活着熙熙攘攘皆为利
时时刻刻忙算计
算来算去算自己【原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14?28)仁者爱人,故胸怀天下,因此不以一己私利而忧愁;
智者明礼,故能克己复礼,因此不为一己私利而迷惑;
勇者出于礼仁,大义凛然,杀身成仁,因此不为一己私利而畏惧。【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
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朱熹《论语集注》做君子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条件?
⑴有理想、有仁德、有知识;
⑵懂礼义、能谦逊、讲诚信;
⑶能杀身成仁,为正义而献身;
⑷要懂得义,重义轻利;
⑸不耻恶衣恶食,甘于清贫;
⑹不患得患失;
⑺安贫乐道;
⑻快乐、有理想、有追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⑼不忧愁、不迷惑、不畏惧、沉稳;
⑽乐山乐水、动静适宜、仁者长寿;
⑾心胸开阔、意志坚定、勇担重任、死而后已;
⑿文质兼备;
⒀君子之文(外在表现):温和而严肃、威严而平和、庄重而安详。 孔子(儒家):主张“见利思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反对“见利忘义”。重义崇德,但不反对正当的求利。辩证全面,既从实际出发,又倡导了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义利观 后来的儒家: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走向另一个极端,只要人民讲义,不要人民讲利忽视甚至取消物质利益,不切实际 。 韩非子(法家): 正确的价值观(市场经济条件下):
义利统一,既“喻于义”、“又喻于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一时可以达到富国强兵之效,但败坏了社会风气。 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中国历来就有“儒商”,无论是“徽商”还是“晋商”都以“诚信”为本。到现代,如日本的商人、企业家都奉《论语》中的道德为本,大力提倡言“利”而不忘“义”。至于韩非子和董仲舒之论,都走向了两个极端。
今天,有不少商人、企业家昧着良心、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赚钱。只要能赚大钱,什么都可以去做,而且做得理直气壮。于是,桶装水里装自来水,牛奶里加入三聚氰胺,杭州地铁发生坍塌事件,7人死亡,14人失踪……就统统都成了必然。重点归类一、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二、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7)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7)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主谓倒装句 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真可惜啊!课后练习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㈢子贡问政
颜渊问仁
子夏问孝㈡哀公问于有若曰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
问于桀溺㈣宰我问
子路问曰子贡问政
哀公问于有若曰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
颜渊问仁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子夏问孝
宰我问
使子路问津焉
问于桀溺
子路问曰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一至六课的问字句有:现代汉语“问”的用法
1、带双宾语:
我 问 你 一个 问题。
主语 谓语 间接宾语 直接宾语
2、带单宾语:
我 问 一个 问题。
主语 谓语 直接宾语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㈢子贡问政
颜渊问仁
子夏问孝㈡哀公问于有若曰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
问于桀溺㈣宰我问
子路问曰一至六课的问字句有:特点:
⑴双宾语(异):
凡间接宾语即所问的对象,都以介词宾语表示(即于﹢间接宾语) ㈠ ㈡
⑵单宾语(同):
凡在“问”字之后与之直接相连的成分,都是“问”的直接宾语,即所问的内容(第四类“问”字后面没有宾语,问的内容紧跟在“问”字后,以问句的形式出现,与之性质相同) ㈢ ㈣古今“问”的用法不同:双宾语(异)
今:带双宾语:
我 问 你 一个 问题。
主语 谓语 间接宾语 直接宾语
古:带双宾语:
叶公 问 孔子 于 子路。
主语 谓语 直接宾语 间接宾语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五、标点翻译 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二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个人。太祖十分生气,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捡起撕碎的奏章回家了,过了些日子,粘补连结原来的奏章,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醒悟过来,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背诵默写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15?9)子曰:“ ,小人喻于利。”(4?16)子曰:“贤哉回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贤哉回也!”(6?11)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7?16)有杀身以成仁。君子喻于义一箪食回也不改其乐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子曰:“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曾子曰:“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杀身成仁
患得患失
无所不至
箪食壶浆
箪食瓢饮
曲肱而枕
乐在其中
发愤忘食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文质彬彬找出本文中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