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高考三轮专题复习: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主题分类与讲解
古诗词曲中,如果按照主题内容来划分的话,可以将其分为6大类,分别如下:
(1)山水田园诗
(2)咏史怀古诗
(3)边塞征战诗
(4)思乡怀人诗
(5)赠友送别诗
(6)咏物言志诗
1.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质朴淡雅、清丽洗练。
(1)内容范围:一般为山水田园诗和其他写景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基本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于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表达热爱祖国河山之情;
③厌弃黑暗官场,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教材链接:陶渊明《饮酒(其五)》、王维《竹里馆》、陆游《游山西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秦观《行香子》。
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 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 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 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 疑是武陵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由小径写到山色,由近及远描摹了绿草如茵,烂漫的野花在阳光下更显得繁茂严厉的图画。
B.颔联以“纵横”“高下”相对,经纬交错,,构织了一幅和谐匀称的画面,由此可见自由宁静气氛。
C.尾联写自己的感受,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桃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D.全诗以含蓄隽永之语描摹自然宜人之景,与陶渊明诗风格相近。
D
【解析】“全诗以含蓄隽永之语描摹自然宜人之景”有误,这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清新流畅,语言平易,淡静有味。并没有使用含蓄隽永之语。
2.请从表现手法上对颈联作一赏析。
以动衬静,,用“鸡鸣午”“犬吠昏”,衬托出山村的静谧、和谐,表达了作者对山村宁静、闲适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鉴赏咏史怀古诗,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等。
(2)常用手法:用典、双关、借古讽今、古今对比、反衬、虚实结合(古虚今实)
(3)基本主题: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对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⑤对历史做冷静地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2.咏史怀古诗
链接教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商隐《贾生》、崔颢《黄鹤楼》、杜牧《赤壁》、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
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二句写丞相祠堂掩映在高大茂密的翠绿丛中,营造一种静谧肃穆的氛围。
B.三、四句描写丞相祠堂景色,动静结合,春草青青黄鹂声声,一派春意盎然。
C.春草自碧,黄鹂空鸣,“自”“空”二字于写景状物中,传达出知音难觅的慨叹。
D.五、六句转入议论抒情,概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他忠心报效蜀汉朝廷的一生。
C
【解析】“自”和“空”互文,作者把自己内心的忧伤在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注】蜀相: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丞相祠堂即成都诸葛武侯祠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既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就、壮志未酬的深深惋惜之情,诸葛亮北伐的目标尚未实现而身先死;
又表达了诗人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以及自身处境而产生的惺惺相惜之情,不由得发出英雄泪满衣襟的慨叹。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征战沙场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入仕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1)形式标志:标题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①建功立业的渴望;②保家卫国的决心;③山河沦丧的痛苦;④久居边关的乡愁;⑤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⑥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边塞征战诗
角度 相关分析
特点 1.体裁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常用词:豪迈、豪气、豪情、雄奇、绮丽、辽阔、壮阔、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角度 相关分析
常见意象 1.战争中使用的物品:金鼓、旌旗、铁骑、烽火、羽书、角弓、胡马、征衣、铁衣、戍楼、戈、矛、剑、箭、戟、斧、钺、刀、铩等。
2.边塞的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玉门、凉州、天山、安西、幽、辽、陇等。
3.边塞的民族:胡、羌、羯、夷等。
4.边塞的风光:大漠、沙碛、瀚海、风霜、严寒、白草、枯蓬、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等。
5.少数民族的乐器:羌笛、胡笳、琵琶、画角等。
6.音乐:梅花落、关山月、雨雪曲、杨柳曲、出(入)塞曲等。
角度 相关分析
艺术风格 1. 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新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4.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艺术手法 比喻、夸张、烘托、用典。
链接教材:
《木兰诗》、王维《使至塞上》、李贺《雁门太守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纳兰性德《浣溪沙》
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D.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行,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斐昱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C
【解析】这首诗苍凉而悲壮,意境浑成,表达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诗人自愿赴身疆场,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注】①天山:指祁连山。 ②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③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2.“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两句中,把“抱”换成“枕”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抱”是“相拥、怀抱”的意思,它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情形,体现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更能表现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而“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用“枕”不能达到以上效果。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内心总会激荡着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愁思,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等),或托物(月、雁、笛、柳等)传情,或因梦寄情。
(1)羁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闺怨诗:
①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
②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情别绪、忧愁伤感;
③表现宫中女子对失去自由、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教材链接:王湾《次北固山下》、杜甫《月夜忆舍弟》、温庭筠《商山早行》等。
4.思乡怀人诗
角度 相关分析
关键词 孤、悲、怜、空、独、无情、故园等。
意象 意境 1.月:①以月表现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内心的愁苦之情。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②通过月的阴晴圆缺写出对亲人的思念并感悟出人生的哲理。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乡愁。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角度 相关分析
意象 意境 2.雁:借“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思乡之情。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3.西风:即秋风,常象征秋之肃杀,包含凝重的悲凉色彩。渲染凄凉气氛,寄寓身世之伤;寄托相思之情;感伤韶华已逝;营造苍茫、悲壮之美等。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夕阳(落日、日暮):表达羁旅之思。如:①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角度 相关分析
意象 意境 5.笛(羌笛、玉笛):表现游子思乡,归心似箭;表现戍守边关的将士闻笛兴感,思家念亲;表现宦海沉浮的迁客闻笛嗟怨,自伤自悼。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其他意象:1.思乡之情:鹧鸪、杜鹃(即子规,“不如归去”凄凉哀伤的象征)、丁香、芭蕉、梧桐、乌鸦、猿啼、高楼。 2.漂泊之感:浮萍、飞蓬、沙鸥、孤灯、孤帆、长亭。
常用手法 1. 借景抒情(触景伤情)2.托物传情 3.感时生情(寓情于事)
4.因梦寄情5.渲染烘托6.乐景衬哀情7.想象、虚实结合
8.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思乡怀人之情化作具体的物象,生动而感人。
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诗歌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B.颔联第一句描述蜀中草木盛衰变易,承接上句暗示诗人已流落蜀中多年。
C.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委婉表达无限情思。
D.尾联意为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又担心司徒不乘胜追击而退缩。
D
【解析】尾联抒发的是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担心司徒不乘胜追击而退缩”理解有误。
【注】①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成都所作。 ②司徒:指唐军将领李光弼。
2.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①因战争而不得不流落他乡的孤独飘零之感;
②远离家乡不得归而产生的强烈的思家忆弟之情;
③不能重返故土而老于蜀中的年华逝去之悲;
④连战皆捷希望破幽燕、平定叛乱的国家命运之忧。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诗人的情况不同,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3)感彩:
①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②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5.赠友送别诗
(4)教材链接: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送友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作为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设的意境、抒发的情感有什么特点?
这首送别诗借用竹林寺、钟声、青山、戴着蓑笠之人,创设了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境,表现了灵澈归山的清寂风度。
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象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往往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其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方法。
(1)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后加相关物象。
(2)内容特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教材链接:杜牧《赤壁》、陆游《卜算子·咏梅》、《庭中有奇树》等。
6.咏物言志诗
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1.诗中描绘的“梅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不畏严寒,明媚鲜丽(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和孤芳自赏、自甘淡泊的形象。
2.本诗艺术表现“绝伦”“曲尽其妙”,试任选角度加以赏析。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