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卷(二)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卷(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4-27 12:48:5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教科版(2017)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卷(二)
一、填空题
1.(2021五下·临西期末)地球上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就是   搬运的结果。
【答案】风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人类的过度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使我国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日益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已经扩大到11.4万平方公里。
2.(2021五下·峨山期末)实验一:有两杯液体A和B,一杯是清水,另一杯是浓盐水,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
放入A、B两杯液体中,分别出现:放入 A中沉下去;放入 B中浮在液体中。
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    是清水,     是浓盐水。
【答案】A;B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考查物体的沉浮,通过物体的沉浮变化判断液体的种类,马铃薯在清水中会下沉,在浓盐水中会上浮。
3.(2021五下·绥滨期末)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   ,它的方向是   的。
【答案】浮力;向上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浮力是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托的力,实质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
4.(2022五下·成武月考)绿豆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一定的   、适宜的   和空气。
【答案】水分;温度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缺一不可。
5.(2021五上·渭滨期末)为了防止烫手,锅铲的手柄应该用   类的材料制作。
【答案】热的不良导体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善于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为了防止烫手,锅铲的手柄应该用热的不良导体类的材料制作。
二、判断题
6.(2021五下·莱芜期中)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
【答案】(1)正确
【知识点】观察、比较;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获取证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类型: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研究火山喷发实验需要用模拟实验。
7.(2022五下·成武月考)一片森林、一个湖泊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生态瓶的应用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一片树林、一片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都是既包含生物群落,又包括无机环境,可以看成是生态系统,故题干说法正确。
8.(2021五下·宝安期末)用钢铁造的船能浮在水面,所以钢铁在水中一定是浮的。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决定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轮船内部做成了空心的,排开水的体积大,浮力就大,如果是实心的,浮力变小,就会下沉。
9.保持船的平稳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尽量加重货物。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解答】除了尽量加重货物外还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等来保持船的平稳。
【分析】掌握保持船稳的方法。
10.从地形图上看,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解答】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分析】地图上蓝色的部分代表的地形是海洋。
11.(2020五上·德城期末)过度砍伐树木森林,既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不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答案】(1)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考查环境保护的常识,过渡砍伐森林资源是对环境的破坏,也不利于生态平衡的保护。
12.(2021五下·南召期末)废旧电池没有用,我们应该把它焚烧了。(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废旧电池含有铅、镉、铬等重金属,焚烧后会严重污染土地。
13.(2021五上·嵩县期末)空气使冰淇淋持续融化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主要存在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方式。只要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有温度差存在,热传递现象就会发生,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空气使冰淇淋持续融化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所以该说法是正确的。
14.(2020五上·邹城期末)水只有在加热时,才会变成水蒸气。(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在常温状态下也能变成水蒸气。
15.(2021五下·峨山期末)冷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体积、重量都会增大。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冷水受热会发生膨胀,体积会增大,但是重量会减少,因为加热会加快水的蒸发。
三、单选题
16.(2021五上·嵩县期末)下列物体中,传热本领都很强的一组是(  )。
A.铝、铜、铁 B.塑料、泡沫、铜 C.胶木、铝、铁
【答案】A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热的良导体:铜丝、铝片、不锈钢管、铁钉等;热的不良导体:陶瓷、纸、塑料块、木头、玻璃棒、泡沫等。A符合题意。
17.(2021五下·开化期末)一袋密封好的冷水放入装有热水的水槽中进行加热(如图),在加热的过程中,它的(  )没有变化。
A.重量 B.体积 C.温度
【答案】A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袋密封好的冷水放入装有热水的水槽中进行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它的质量没有变化,它的体积增加,温度上升,A符合题意。
18.(2021五下·黔东南期末)可再生资源是(  )。
A.水 B.煤炭 C.天然气 D.石油
【答案】A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考查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水是可再生资源,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煤炭、天然气、石油形成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是不可再生资源。
19.人与环境的关系是(  )。
A.彼此独立,互不相关 B.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C.人影响环境 D.环境制约人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 人是环境的重要组成。一个环境离不开人,人生活在环境中,环境是个整体,人是组成部分,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整体趋于主导地位,而人作为关键部分有时起着决定作用。
20.(2021五下·京山期末)生活常见的燃料中,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木材
【答案】B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从石油中可提取几百种有用物质,其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作为燃料燃烧的经济意义。石油化工可生产出成百上千种化工产品,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染料、医药、农药、炸药和化肥等。石油及石油产品不仅是民生必需品,更是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国防的重要物资。现代工业离不开石油,就像人体离不开血液一样,因此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21.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排出潜艇水仓中大量的水时,潜艇会(  )
A.上浮 B.下沉 C.既不下沉也不上浮
【答案】A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将潜水艇水仓中水排出,会减小潜水艇受到的重力,这时潜水艇就会上浮。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潜水艇的原理就是通过改变潜水仓中的储水量,从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完成在水中的上浮和下潜的。
22.(2022五上·深圳期末)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授课。其中,王亚平老师把一个乒乓球放到一杯水中后出现的现象是(  )。
A.水消失了 B.乒乓球消失了 C.浮力消失了
【答案】C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太空中不受万有引力的作用,所以乒乓球和水在太空中都是漂浮着的,所以不会产生浮力。
23.下图所示的各种船只出现最早的是(  )。
A.木筏
B.明轮
C.帆船
【答案】A
【知识点】船的历史
【解析】【解答】木筏最早被使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掌握各种船出现的先后顺序。
24.(2021五下·京山期中)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泥土里的动物是(  )
A.蜈蚣 B.蚯蚓 C.苍蝇 D.蚊子
【答案】B
【知识点】土壤中的动植物;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蚯蚓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泥土中,可肥沃土壤。
25.(2020五上·宝安期中)奇奇发现旁边的黑豆芽有的叶子翠绿且茎粗短,但有的叶子发黄且茎细长,可能是因为(  )造成的。
A.缺少阳光 B.温度过低 C.缺少水分 D.缺少空气
【答案】A
【知识点】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解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科产生养料供自身利用。
四、综合题
26.(2021五下·昌黎期末)材料:我国矿产资源品种多、总量大,已发现171种矿产资源,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58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石油、富铁矿、铬铁矿、铜矿、钾盐等主要矿产严重短缺,而且已发现的矿产多数质量较差,一些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1)请你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2)请你写出2~3条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
【答案】(1)我国矿产资源品种多,数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低;主要矿产资源严重短缺,矿产资源质量较差,一些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2)(1)尽量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节约汽油,保护能源矿产;
(2把废铜、废铝、废铁等物品及时交到废品回收站,以便回收利用,节约矿产资源;
(3)把废旧塑料制品及时回收,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等。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化石燃料;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考查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和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
(1) 我国矿产资源品种多,数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低;主要矿产资源严重短缺,矿产资源质量较差,一些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2)保护矿产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尽量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节约汽油,保护能源矿产;把废铜、废铝、废铁等物品及时交到废品回收站,以便回收利用,节约矿产资源;把废旧塑料制品及时回收,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等。
五、实验探究题
27.(2022五上·新荣期末)“人造雾”实验。
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温水,放入点燃的线香。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堵住量筒口。
(1)在量筒内放人点燃的线香是为了(  )。
A.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B.增加空气中飘浮的固体微粒
C.增加空气的温度
(2)过一段时间,观察量筒内的现象,发现(  )。
A.量筒内产生了雾
B.量筒外产生了雾
C.量筒内外都产生了雾
(3)冰袋的作用是   。
(4)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题干中的步骤,观察量筒内的现象,会发现什么?为什么?
(5)根据上面的实验和右面的图示,我们可以推测,云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   受热向上运动,在高空遇冷凝结成众多   或   ,飘浮在高空中。
【答案】(1)B
(2)A
(3)降低温度,加快雾的形成
(4)不会产生雾或造雾效果不明显,因为温差小
(5)水蒸气;小水滴;小冰晶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1)当线香被点燃之后,会产生大量的烟,增加了空气中漂浮的固体颗粒。
(2)在这个实验中,量筒内的温水会蒸发出许多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冰块周围的冷气时,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漂浮在量筒内,就形成了雾,因此实验现象是量筒内产生了雾。
(3)加冰袋是为了创设一个低温环境,这样水蒸气遇冷会凝结为小水滴,从而形成雾。
(4)用冷水代替温水,温水和冰袋之间的环境温差很小,量筒内不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造雾现象不明显。
(5)地表上的水受热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漂浮在空中就形成了云。
28.(2021五下·龙华期末)下面两幅图是马铃薯在清水和另-种不知名的液体中的沉浮状态(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根据马铃薯的沉浮状态,可以判断图   是清水,理由是   。
(2)经过实验发现,不知名的液体里溶解了-种白色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一定是盐
B.这种物质一定是白糖
C.不能确定这种物质是什么
(3)马铃薯在同体积不知名液体中浮的原因是(  )。
A.马铃薯比同体积的不知名液体轻
B.清水和不知名液体是两种不同的液体
C.马铃薯比同体积的不知名液体重
(4)你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图二中的马铃薯沉下去?你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1)一;马铃薯排开水的重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2)C
(3)A
(4)往里面加水,改变液体的比重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马铃薯在浓盐水是上浮在清水是下沉的。
(1)马铃薯在浓盐水是上浮在清水是下沉的,受到的浮力和自身排开水量有关,马铃薯排开水的重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2)只要是在水中溶解的白色物质且比重大都可以。
(3)马铃薯在同体积不知名液体中浮的原因是马铃薯比同体积的不知名液体轻。
(4)往里面加水,改变液体的比重,当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小于马铃薯的重量时,马铃薯下沉。
(2020五上·义乌期末)小科同学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的研究。请根据下表请完成下列小题:
  甲组 乙组 丙组
场所 阳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水分 每天浇适量水 不浇水 每天浇适量水
实验结果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29.如果要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应该选择(  )
A.甲组和乙组 B.甲组和丙组 C.乙组和丙组
30.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这种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  )
A.需要 B.不需要 C.不知道
31.在种子发芽实验过程中,首先钻出种皮的是(  )
A.胚根 B.胚芽 C.子叶
32.甲组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可以推测:最有可能的是(  )
A.在①这边浇水
B.在②这边浇水
C.在培养皿中均匀浇水
33.我还知道,如果把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也不容易发芽,其原因是缺少(  )
A.阳光 B.土壤 C.空气
【答案】29.B
30.B
31.B
32.C
33.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教科版(2017)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卷(二)
一、填空题
1.(2021五下·临西期末)地球上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就是   搬运的结果。
2.(2021五下·峨山期末)实验一:有两杯液体A和B,一杯是清水,另一杯是浓盐水,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
放入A、B两杯液体中,分别出现:放入 A中沉下去;放入 B中浮在液体中。
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    是清水,     是浓盐水。
3.(2021五下·绥滨期末)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   ,它的方向是   的。
4.(2022五下·成武月考)绿豆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一定的   、适宜的   和空气。
5.(2021五上·渭滨期末)为了防止烫手,锅铲的手柄应该用   类的材料制作。
二、判断题
6.(2021五下·莱芜期中)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
7.(2022五下·成武月考)一片森林、一个湖泊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
8.(2021五下·宝安期末)用钢铁造的船能浮在水面,所以钢铁在水中一定是浮的。
9.保持船的平稳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尽量加重货物。
10.从地形图上看,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11.(2020五上·德城期末)过度砍伐树木森林,既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不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12.(2021五下·南召期末)废旧电池没有用,我们应该把它焚烧了。(  )
13.(2021五上·嵩县期末)空气使冰淇淋持续融化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  )
14.(2020五上·邹城期末)水只有在加热时,才会变成水蒸气。(  )
15.(2021五下·峨山期末)冷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体积、重量都会增大。
三、单选题
16.(2021五上·嵩县期末)下列物体中,传热本领都很强的一组是(  )。
A.铝、铜、铁 B.塑料、泡沫、铜 C.胶木、铝、铁
17.(2021五下·开化期末)一袋密封好的冷水放入装有热水的水槽中进行加热(如图),在加热的过程中,它的(  )没有变化。
A.重量 B.体积 C.温度
18.(2021五下·黔东南期末)可再生资源是(  )。
A.水 B.煤炭 C.天然气 D.石油
19.人与环境的关系是(  )。
A.彼此独立,互不相关 B.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C.人影响环境 D.环境制约人
20.(2021五下·京山期末)生活常见的燃料中,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木材
21.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排出潜艇水仓中大量的水时,潜艇会(  )
A.上浮 B.下沉 C.既不下沉也不上浮
22.(2022五上·深圳期末)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授课。其中,王亚平老师把一个乒乓球放到一杯水中后出现的现象是(  )。
A.水消失了 B.乒乓球消失了 C.浮力消失了
23.下图所示的各种船只出现最早的是(  )。
A.木筏
B.明轮
C.帆船
24.(2021五下·京山期中)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泥土里的动物是(  )
A.蜈蚣 B.蚯蚓 C.苍蝇 D.蚊子
25.(2020五上·宝安期中)奇奇发现旁边的黑豆芽有的叶子翠绿且茎粗短,但有的叶子发黄且茎细长,可能是因为(  )造成的。
A.缺少阳光 B.温度过低 C.缺少水分 D.缺少空气
四、综合题
26.(2021五下·昌黎期末)材料:我国矿产资源品种多、总量大,已发现171种矿产资源,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58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石油、富铁矿、铬铁矿、铜矿、钾盐等主要矿产严重短缺,而且已发现的矿产多数质量较差,一些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1)请你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2)请你写出2~3条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
五、实验探究题
27.(2022五上·新荣期末)“人造雾”实验。
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温水,放入点燃的线香。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堵住量筒口。
(1)在量筒内放人点燃的线香是为了(  )。
A.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B.增加空气中飘浮的固体微粒
C.增加空气的温度
(2)过一段时间,观察量筒内的现象,发现(  )。
A.量筒内产生了雾
B.量筒外产生了雾
C.量筒内外都产生了雾
(3)冰袋的作用是   。
(4)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题干中的步骤,观察量筒内的现象,会发现什么?为什么?
(5)根据上面的实验和右面的图示,我们可以推测,云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   受热向上运动,在高空遇冷凝结成众多   或   ,飘浮在高空中。
28.(2021五下·龙华期末)下面两幅图是马铃薯在清水和另-种不知名的液体中的沉浮状态(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根据马铃薯的沉浮状态,可以判断图   是清水,理由是   。
(2)经过实验发现,不知名的液体里溶解了-种白色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一定是盐
B.这种物质一定是白糖
C.不能确定这种物质是什么
(3)马铃薯在同体积不知名液体中浮的原因是(  )。
A.马铃薯比同体积的不知名液体轻
B.清水和不知名液体是两种不同的液体
C.马铃薯比同体积的不知名液体重
(4)你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图二中的马铃薯沉下去?你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2020五上·义乌期末)小科同学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的研究。请根据下表请完成下列小题:
  甲组 乙组 丙组
场所 阳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水分 每天浇适量水 不浇水 每天浇适量水
实验结果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29.如果要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应该选择(  )
A.甲组和乙组 B.甲组和丙组 C.乙组和丙组
30.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这种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  )
A.需要 B.不需要 C.不知道
31.在种子发芽实验过程中,首先钻出种皮的是(  )
A.胚根 B.胚芽 C.子叶
32.甲组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可以推测:最有可能的是(  )
A.在①这边浇水
B.在②这边浇水
C.在培养皿中均匀浇水
33.我还知道,如果把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也不容易发芽,其原因是缺少(  )
A.阳光 B.土壤 C.空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风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人类的过度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使我国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日益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已经扩大到11.4万平方公里。
2.【答案】A;B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考查物体的沉浮,通过物体的沉浮变化判断液体的种类,马铃薯在清水中会下沉,在浓盐水中会上浮。
3.【答案】浮力;向上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浮力是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托的力,实质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
4.【答案】水分;温度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缺一不可。
5.【答案】热的不良导体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善于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为了防止烫手,锅铲的手柄应该用热的不良导体类的材料制作。
6.【答案】(1)正确
【知识点】观察、比较;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获取证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类型: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研究火山喷发实验需要用模拟实验。
7.【答案】(1)正确
【知识点】生态瓶的应用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一片树林、一片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都是既包含生物群落,又包括无机环境,可以看成是生态系统,故题干说法正确。
8.【答案】(1)错误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决定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轮船内部做成了空心的,排开水的体积大,浮力就大,如果是实心的,浮力变小,就会下沉。
9.【答案】(1)错误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解答】除了尽量加重货物外还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等来保持船的平稳。
【分析】掌握保持船稳的方法。
10.【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解答】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分析】地图上蓝色的部分代表的地形是海洋。
11.【答案】(1)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考查环境保护的常识,过渡砍伐森林资源是对环境的破坏,也不利于生态平衡的保护。
12.【答案】(1)错误
【知识点】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废旧电池含有铅、镉、铬等重金属,焚烧后会严重污染土地。
13.【答案】(1)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主要存在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方式。只要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有温度差存在,热传递现象就会发生,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空气使冰淇淋持续融化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所以该说法是正确的。
14.【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在常温状态下也能变成水蒸气。
15.【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冷水受热会发生膨胀,体积会增大,但是重量会减少,因为加热会加快水的蒸发。
16.【答案】A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热的良导体:铜丝、铝片、不锈钢管、铁钉等;热的不良导体:陶瓷、纸、塑料块、木头、玻璃棒、泡沫等。A符合题意。
17.【答案】A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袋密封好的冷水放入装有热水的水槽中进行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它的质量没有变化,它的体积增加,温度上升,A符合题意。
18.【答案】A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考查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水是可再生资源,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煤炭、天然气、石油形成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是不可再生资源。
19.【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 人是环境的重要组成。一个环境离不开人,人生活在环境中,环境是个整体,人是组成部分,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整体趋于主导地位,而人作为关键部分有时起着决定作用。
20.【答案】B
【知识点】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从石油中可提取几百种有用物质,其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作为燃料燃烧的经济意义。石油化工可生产出成百上千种化工产品,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染料、医药、农药、炸药和化肥等。石油及石油产品不仅是民生必需品,更是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国防的重要物资。现代工业离不开石油,就像人体离不开血液一样,因此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21.【答案】A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将潜水艇水仓中水排出,会减小潜水艇受到的重力,这时潜水艇就会上浮。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潜水艇的原理就是通过改变潜水仓中的储水量,从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完成在水中的上浮和下潜的。
22.【答案】C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太空中不受万有引力的作用,所以乒乓球和水在太空中都是漂浮着的,所以不会产生浮力。
23.【答案】A
【知识点】船的历史
【解析】【解答】木筏最早被使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掌握各种船出现的先后顺序。
24.【答案】B
【知识点】土壤中的动植物;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蚯蚓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泥土中,可肥沃土壤。
25.【答案】A
【知识点】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解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科产生养料供自身利用。
26.【答案】(1)我国矿产资源品种多,数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低;主要矿产资源严重短缺,矿产资源质量较差,一些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2)(1)尽量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节约汽油,保护能源矿产;
(2把废铜、废铝、废铁等物品及时交到废品回收站,以便回收利用,节约矿产资源;
(3)把废旧塑料制品及时回收,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等。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化石燃料;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考查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和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
(1) 我国矿产资源品种多,数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低;主要矿产资源严重短缺,矿产资源质量较差,一些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2)保护矿产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尽量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节约汽油,保护能源矿产;把废铜、废铝、废铁等物品及时交到废品回收站,以便回收利用,节约矿产资源;把废旧塑料制品及时回收,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等。
27.【答案】(1)B
(2)A
(3)降低温度,加快雾的形成
(4)不会产生雾或造雾效果不明显,因为温差小
(5)水蒸气;小水滴;小冰晶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1)当线香被点燃之后,会产生大量的烟,增加了空气中漂浮的固体颗粒。
(2)在这个实验中,量筒内的温水会蒸发出许多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冰块周围的冷气时,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漂浮在量筒内,就形成了雾,因此实验现象是量筒内产生了雾。
(3)加冰袋是为了创设一个低温环境,这样水蒸气遇冷会凝结为小水滴,从而形成雾。
(4)用冷水代替温水,温水和冰袋之间的环境温差很小,量筒内不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造雾现象不明显。
(5)地表上的水受热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漂浮在空中就形成了云。
28.【答案】(1)一;马铃薯排开水的重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2)C
(3)A
(4)往里面加水,改变液体的比重
【知识点】浮力;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马铃薯在浓盐水是上浮在清水是下沉的。
(1)马铃薯在浓盐水是上浮在清水是下沉的,受到的浮力和自身排开水量有关,马铃薯排开水的重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2)只要是在水中溶解的白色物质且比重大都可以。
(3)马铃薯在同体积不知名液体中浮的原因是马铃薯比同体积的不知名液体轻。
(4)往里面加水,改变液体的比重,当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小于马铃薯的重量时,马铃薯下沉。
【答案】29.B
30.B
31.B
32.C
33.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