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院附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二语文试卷
( 分值: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4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柳树湾春意浓郁。堤岸的杨柳鼓起了嫩嫩的芽苞,河里的水泛起了阵阵涟漪。草从中蜂飞蝶舞,花儿争颜斗艳,林中禽鸟啁啾。吮吸着微微润湿的空气,感受着俯仰皆是的春意,顿觉胸襟开阔,惬意万分。
①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2分)
嫩 ; 襟 。
②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①淸晏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享有“江北第一园”。园内亭、台、楼、阁、假山错落有致,曲径、长廊、流水循环往复,四季花繁木盛,秀丽典雅。②不仅它是淮安市唯一保护完好的古典园林,也是中国漕运史上唯一保留下来的官宦园林。
修改①:
修改②:
3.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某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鸟中精灵”专刊。以下是其中的内容,读后按要求答题。(4分)
荆棘鸟: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是渴望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根据这一主题,仿照该栏目内容的写法,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题中涉及的除外)写几句简短的话。
4.阅读下面两点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观点。(4分)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三星堆”古蜀国灭亡的原因是政权的更替,其灭国的时代大约在商末周初,以后蜀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了成都及附近地区。
来自冶金学、建筑学、地质学等学科的六位专家研究当时气候环境资料后发现,当时气候处于全球性突变时期,以突发洪水为主要特征。成都平原上的河流具有易徙的特征。从发掘出的文物资料也可以看出,当时三星堆古城内有居住区、耕作区和墓葬区,马牧河突发洪水破城而过,先民无力恢复旧河道,不得不迁徙他乡另筑新城。
5.诗、文名句填空(①一⑥题为必答题;⑦一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
必答题:
①淮南秋雨夜, 。(韦应物《闻雁》)
②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
③ ,泥香带落花(葛天民《迎燕》)
④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⑤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⑥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选答题:
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孔子《论语》)
⑧, ,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⑨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⑩长风万里送秋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二、阅读(5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10题。(19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名( ) ②馨( )
③素( ) ④劳(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
8.请选出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3分)
A策之不以其道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D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9.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陋室不陋”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10. 分析 “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8分)
蜘蛛的智慧
①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
②这种昆虫的天生形体,是为了战斗,不仅和其他昆虫,而且和它们的同类相斗。大自然似乎就是为了这种生活景况而设计了它们的形体。
③它们的头和胸覆以天然的坚硬甲胄,这是其他昆虫无法刺破的。它们的身躯裹以柔韧的皮甲,可以抵挡黄蜂的蜇刺。它们的腿部末端强壮,与龙爪类似,并且脚爪简直像矛一般,足以对付远处的进攻者。 蜘蛛的几只眼睛,宽大透明,遮以某些有刺物质,但这并不妨碍它的视线。这种良好的装备,不仅是为了观察,而是为了防御敌人的袭击;此外,在它的嘴巴上还装备一把钳子——这是用以杀死在它脚爪下或网里的捕获物。
④凡此种种,都是装备在蜘蛛身上的战斗武器,而它编织的网更是它主要的武器,因此,它总是要竭尽全力,把丝网织得尽善尽美。天然的生理机能还赋予这种动物以一种胶质液体,使之能拉出粗细均匀的丝。
⑤当蜘蛛开始织网时,为了固定其一端,它首先对着墙壁吐出一滴液汁,慢慢硬化的丝线就牢固地粘在墙上了。然后,蜘蛛往回爬,这根线越拉越长;当它爬到线的另一端应该固定的地方,就会用爪把线聚拢来以使线绷紧,也像刚才一样固定在墙壁的另一端上。它就这样牵扯丝拉线,固定了几根相互平行的丝,这就是准备好了意想中的网的经线。为了做成纬线,它又如法炮制出一根来,一端横粘在织成的第一根线(这是整个网圈子最牢固的一根)上,另一端则固定在墙壁上。所有这些丝线都有黏性,只要一接触到什么东西就可以胶住;在这个网上容易被毁损的部分,我们的织网艺术家懂得织出双线以加固之,有时甚至织成六倍粗的丝线来加大网的强度。
⑥我很想看看一只蜘蛛单独靠自己的储备能够完成多少个丝网。因此,我破坏了它织就的一个又一个的网,那蜘蛛也织了一个又一个。当它的整个储存消耗殆尽,果然不能再织网了。但是它赖以维持生存的另一种技艺更令人惊异无比。我看见蜘蛛把它的腿像球一样旋动,静静地躺上几小时,一直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外界的动静;当一只苍蝇碰巧爬得够近时,它就忽然冲出洞穴,攫住它的俘获物。
⑦如果你认为蜘蛛的智慧仅此而已,那就大错特错了。它明白这种偷袭生活不能持久,于是就开始去侵占别的蜘蛛的领地,因为它已不能再织造自己的罗网了。于是,它奋起向邻近蛛网发动进攻,最初一般都会受到有力的反击,但是,一次败绩,并不能挫其锐气,它继续向其他蛛网进攻,有时长达三年之久,最后,消灭了守护者,它便取主人而代之。
⑧有时,小苍蝇落入它的陷阱时,这个蜘蛛并不急于出击,它只是耐心等待着,直到它有把握捕捉对方时,它才动手。因为,如果它立刻逼近苍蝇,将会引起这个苍蝇更大的惊惧,还可导致这个俘虏奋力逃走;所以,它学会了耐心等待,直到这个俘虏由于无效地挣扎而精疲力竭,就变成一个玩弄于股掌间的战利品啦!
⑨为了描绘得完善一点,我还要告诉诸位,雄蜘蛛比雌蜘蛛细小得多。当雌蜘蛛产卵时,它们就得把网在蛋下铺开一部分,仔细地把蛋卷起,宛如我们在布上卷起什么东西一样,于是,它们就可以在它们洞里孵育小蜘蛛了。遇到侵扰,它们在没有把一窝小蜘蛛安全转移到别的地方以前,是绝不考虑自己逃遁的。
⑩这些小蜘蛛一旦离开父母为它们营造的隐蔽所后,就开始学习自己织网,几乎可以看到它们日长夜大。然而,当它们老了以后,体积就不会继续增加。只是腿长得更大一点。当一只蜘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僵硬时,它就不可能捕捉到俘获物,最后就将死于饥饿。
11.阅读全文,说一说蜘蛛的智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12.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第三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3.文章第六段中加点的词“另一种”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14.许多网友读了这篇文章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你也是众网友中的一员,请你也跟着发一则帖子,说一说自己的阅读体会吧(不得少于30个字)(5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9分)
(二)窗前的树
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夭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5分)
答:
16.作者写夏日的洋槐,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4分)
答:
17.自选角度品析下面语句。(5分)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答:
18.从洋槐的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树的家族较大,你最敬佩的是什么树?请谈谈你的理由。(5分)
答:
三、作文(40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
一杯热茶,可以暖热人心;一句赞语,令人重拾信心;一个眼神,给他人以希望;一块钱,不多,可以让失学儿童重温求学梦;一小步,不远,可以支撑自己走下去……一杯茶,一块钱,一小步,一句话,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往往是我们最需要的支持。请以“再小的力量也是支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以“再小的力量也是支持”为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抒写真情实感。
②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
初二语文参考答案;
1、nèn jīn,颜改为姸,从改为丛 2、在“江北第一园”的后面加“的美誉”或“的赞誉”;把“不仅”与“它”调换位置
3、答案示例: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抓住所选鸟的特征,言之有理即可)
4、“三星堆”古城的灭亡因马牧河突发洪水破城而致。(意对即可)
5、6、7、8略
9、陋室的自然环境优美;室中往来人物不俗;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
10、“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作用?
答:反映了作者以古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惟吾德馨”呼应,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节操。
11、织出尽善尽美的蛛网;隐藏起来偷偷捉住虫子;侵占别的蜘蛛的领地;抓捕猎物有足够的耐心,准备好安乐的窝孵育小蜘蛛等(意对即可)
12、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蜘蛛腿部的粗壮,脚爪的锋利,极富战斗性。
13、指它的腿可以像球一样旋动,静静地躺上几小时,一直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外界的动静;当猎物碰巧爬得够近时,它就忽然冲出洞穴,攫住它的俘获物。
14、略
15.春天的洋槐既隐绿又不喧哗,在清风中花香怡人;夏日的洋槐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秋天的洋槐秋风乍起时,金色的叶子如雨飘落;冬天的洋槐,赤裸全身而一无遮拦,展示它挺拔与骄傲。
16.暴风雨中的洋槐更能显示出坚强不屈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洋槐的赞美之情。
17.这个句子运用了回环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回答不出“回环”的手法不扣分。)
18.答案示例:做人应像洋槐那样朴实、坚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示例:松树傲雪挺立,永葆绿色(或杨柳柔软飘逸,用自己生命的绿色装扮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