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目录
01
课程要求
02
课前预习
03
知识点精讲
04
课堂检测
课程要求
1.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 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课前预习
查阅元素周期表,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
氢
H
碳
氮
氧
钠
氢
铝
C
N
O
Na
Mg
Al
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做_____________)
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伴随现象 一般是体积或状态的改变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发光等
联系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________发生物理变化。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________变化,而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_______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生成其他物质
伴随
物理
化学
【交流】“发光、放热”“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一定。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车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课堂练习
1.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钉生锈 B. 酒精挥发
C. 火药爆炸 D. 水果腐烂
2.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 有颜色变化 B. 有气体放出
C. 发光、发热 D. 有新物质生成
B
D
思路点拨
物理变化一般是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二者的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不能以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如发光、变色等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灯泡发光等。
知识点2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定义 物质在__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 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联系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理性质是物质本来就具有的;而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点拨】变化与性质的区别:变化 性质,如木条燃烧(化学变化) 木条能燃烧(化学性质);酒精挥发(物理变化) 酒精易挥发(物理性质)。
+能、可、易等
+能
+易
课堂练习
3. 请判断下列描述属于变化还是性质。(填字母)
A. 化学变化 B. 物理变化 C. 化学性质 D. 物理性质
(1)木柴燃烧______;木柴可燃烧______。
(2)酒精挥发______;酒精易挥发______。
(3)铁生锈______;铁易生锈______。
A
C
B
D
A
C
4. 把金属钠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金属钠浮在水面上,熔成银白色小球,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根据以上叙述推断:
(1)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①硬度______;②熔点______;③密度___________;④颜色呈_________。
(2)该金属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
小
低
比水小
银白色
能与水反应
思路点拨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变化是过程,可通过关键字词区别
两者。
【小组讨论】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知识点3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物质 性质 用途 联系
乙醇(俗称酒精) 可燃性 ______ 物质的性质______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______物质的性质
铁 __________ 制作铁锅
燃料
导热性
决定
反映
课堂练习
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煤油做燃料 B. 石墨做铅笔芯
C. 铝作导线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6.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氮气用于食品保鲜 B. 天然气用作燃料
C. 液氮用作冷冻剂 D.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A
C
课堂检测
1.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物理变化的是( )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2. 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分蒸发 B. 蜡烛燃烧
C. 矿石粉碎 D. 铁铸成锅
3.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石墨能导电 B. 金刚石硬度大
C. 常温下水是液态 D. 一氧化碳能燃烧
B
D
4.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酒精能燃烧可用来做燃料
B.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 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切割玻璃
D. 氮气不活泼可做保护气
C
5. 根据观察,请描述家中吃的“白糖”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白糖放在水中,白糖会逐渐“消失”。你认为这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并给出理由。
白色、固体、密度比水大(合理即可)
白糖放在水中很快就没有了,通常叫“化”了,这是物理变化,因为白糖溶于水,糖的分子没有变化,即没有新物质生成。
6. 下列变化及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
①酒精挥发 ②食物腐烂③瓷碗粉碎 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铜产生铜绿 ⑥氧气是无色气体 ⑦常温下水是液体 ⑧电灯通电发光、发热 ⑨纸张能燃烧
①③⑧
②④⑤
⑥⑦
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