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黄河颂
第二课时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歌词部分,回答问题:
【基础达标】
1.“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哪些语句能直接体现出这个词?
2.“望”字统领了哪些内容?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素养拓展】
5.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6.分析下列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7.诗人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如果把“摇篮”改为“灯塔”,可以吗?请简述理由。
8.《黄河颂》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9.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2、课外阅读
(1) 长城谣
席慕蓉①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②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时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注】①席慕容,著名作家、画家,祖籍内蒙古,随家定居台湾,其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影响深远。②焉支,即焉支山,在甘肃永昌县西,山势险要,为古代驻兵防守重地。
【能力培优】
10.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这些诗句高度概括了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历史见证者的内涵。
B.长城“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深沉感悟。
C.“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时不能成篇”,表现了诗人对长城炽热的情感,将长城融进了自己的生命。
D.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说明民族“争战”带来的创痛依然让诗人难以安眠体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1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采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意象鲜明独特,语言活泼俏丽,感情纯朴真挚,流露着诗人深深的愁思。
B.“无情“蹲踞”“冷眼“,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长城人格化,突出了长城作为旁观者的角色。
C.“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采用排比的手法,将长城与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融在一起,加强了情感表达。
D.“敕勒川 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勾勒了一幅恬静清旷的画面,意境悠远。
12.诗人说长城“是个无情的建筑”,对此你如何理解
13.本诗大量使用了第二人称,结尾又使用了第一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五月的鲜花》
光未然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
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熬煎!
失掉自由也失掉了饭碗,
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
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
“亲善”!“睦邻”!啊!卑污的投降!
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
再也忍不住满腔的愤怒,
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
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
(副歌)
震天的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
【注】《五月的鲜花》是作者为独幕剧《阿银姑娘》所作的序曲,1935年8月写于汉口。
1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诗人以崇敬的心情歌颂为挽救垂危的民族而抗战不歇的志士。志士的鲜血染红了鲜花,鲜花覆盖着志士,给人以 强烈的感染。
B.第二节变激情的赞颂为冷峻的描述,告诉人们切莫忘记国破家亡的痛苦,只有记住国耻,才会有奋起和反抗。
C.第三节又转换了角度,诗人以愤怒的心情揭露了投降主义者的卑劣,将“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与“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两种情景相对照,令人感慨不已。“副歌”突出了亿万人民挥动铁拳投入战斗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特写镜头。
D.诗歌的语言流畅,音节和谐,一韵到底,十分适于咏唱。
5黄河颂
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1、“颂”字;从“啊!黄河!”到“发扬滋长”。
2、从“黄河滚滚”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岸”。
3、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来写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意对即可)
4、“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歌颂了黄河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5、(1)“劈成”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中原大地的宏大气势。
(2)“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6、(1)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强调黄河给人雄奇的印象,更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叹。
(2)运用反复修辞手法表达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人们对黄河的深情依恋。
7、不可以。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所以诗人把黄河喻为“摇篮”。“灯塔”具有指路的作用,不符合黄河的特点。
8、(1)巧用修辞,节奏鲜明。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在用韵上隔句押韵,构成自然和谐的韵律。(2)歌词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一幅幅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9、诗中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10、D项,“说明民族‘争战’带来的创痛依然让诗人难以安眠”分析错误,诗人借助恬静清旷的画面表现对长城、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思念之情使诗人无法安眠。
11、A项,“语言活泼俏丽”分析错误,本诗采用民间歌谣的形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悠远,体现了诗人深深的愁思。
12、①长城是客观的建筑物,说其“无情”,是诗人赋予长城人的情态。②长城经历无数“争战”与“悲欢”,它作为见证者,蹲踞山巅,冷眼旁观。③长城的“无情”映衬出人世的沧桑变化,衬托了诗人对它的热爱之情。
13、①大量使用第二人称,便于诗人把长城直接当作倾诉的对象增加亲切感,更易于抒发感情。②结尾用第一人称,使对长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回归抒情主体,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③诗歌使用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使得行文更加灵活,诗人情感的抒发更加自由。
14、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