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分层作业》第8课 土地的誓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双减分层作业》第8课 土地的誓言(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31 15:3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土地的誓言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挚痛(chì) 山涧(jiàn) 缠绕(chán)
B.胸膛(tánɡ) 谰语(lán) 呻吟(shēn)
C.怪诞(dàn) 辘辘(lú) 仰望(yǎnɡ)
D.白桦(huá) 召唤(zhào) 耻辱(rǔ)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泛滥  皮鞭  斑斓  飘扬
B.田垄  嗥鸣  土壤  黎明
C.喷涌  亘古  墨契  污秽
D.稻禾  埋葬  汇合  蚱蜢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C.题目“土地的誓言”,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D.本文的写作时间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
4.文学常识。
《土地的誓言》体裁是   ,作者是  ,原名   ,现代作家。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
(2)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 )
(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
二、语段阅读
(一)完成1-4题
为父亲流泪

我没有为父亲流过一滴泪,尽管我眼角常常有泪。我曾为素不相识的孤苦老人掉过泪,曾为寒风中大声叫卖的辛苦小贩掉过泪,我认为他们太可怜,太辛苦了。而面对父亲,这个为生活日夜奔波,对工作倾尽心血,为我不辞辛劳的人,我何尝有过一丝感动?
友情也许会褪色,誓言也许被遗忘,但亲情将永存人间。“血浓于水,根叶相连。”朝朝暮暮,春去秋来,我的每一点进步,都是父亲心血的结晶,而我成长路上的每一次跌摔,都会毫不留情地在父亲那宽阔的额头上留下一道永远抹不去的印迹。父亲用他那有力的臂膀为我撑起了自由的天空,父亲用他那坚实的步伐为我踏平了前进路上的荆棘。而岁月,却使父亲那高大的身躯日渐沉重,却令父亲那自信的容颜日渐苍老。
细细品味生活中每一个细小的片断;我第一次觉得父亲是那么的值得赞颂。我第一次为我平凡的父亲流泪了。亲情无价,父爱无价!
父亲想用他那粗糙的双手为女儿挽住星,挽住月,但他却不能够;父亲想给女儿舒适、快乐、温馨,但他却不能够。他只能用那双手,默默地做他力所能及的事。
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这泪中有理解,有关怀,更有无限的感激;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这滴晶莹的泪诠释着昔日对父亲的体谅,体现着今日对父亲的赞美,昭示着明天对父亲的报答;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让这泪化作(A处)让这泪化作(B处)让这泪化作一腔祝福,在人生旅途上陪伴那个最关怀你的人——父亲!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1)荆棘:
(2)力所能及:
2.画波浪线的语句所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3.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展开联想,在文中(A)(B)两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
A处: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
(二)完成5-9题
大地的恩典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晕染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我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子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形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虔诚。在我六岁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我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至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保持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人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画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有着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其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比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竹子承载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旋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将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辛劳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了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株竹子,一株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几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温暖。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把竹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姿,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了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有着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盆纤弱的文竹怎么能比得了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了一片竹子。
⑨心情处于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生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的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6.请从语言运用或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7.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8.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素制作的衣物。
9.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8《土地的誓言》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B
【解答】A.“挚痛”的“挚”应读“zhì”; C.“辘辘”的“辘”应读“lù”;
D.“白桦”的“桦”应读“huà”。
2.C
【解答】 C.“墨契”写作“默契”。
3.D
【解答】D.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是“九一八”事变后十年,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
4. 抒情散文;端木蕻良;曹京平。
5.(1)拟人 (2)比喻、排比 (3)反复
二、语段阅读
(一)
1.(1)比喻“我”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切困难和障碍。
(2)在自己力量限度内所能做到的。
2.抒情、议论。
3.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感激和赞美的思想感情。
4. A处:一把雨伞,为父亲遮住外面的风雨。
B处:一阵清风,吹干父亲额头上的汗滴。 (只要比喻恰当,有真情即可)
(二)
5.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对文化感到茫然;有着对文字的向往、对文化的虔诚(或敬重);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身姿挺拔、坚强(或隐忍);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或悲悯的情怀)。
6.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或亲密),表现出父亲劳作的艰辛,表达了“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赞美。
示例二:“挨着”“ 连着”“ 窃窃私语”等词语,写出了父亲使用竹扁担劳作时的样子,表现出父亲劳作的艰辛,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或亲密),表达了“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赞美。
7.提示:围绕对父亲的牵挂思念、对父亲年老的心疼(或担忧)、对父亲的感念(或感恩)、对之前不理解父亲感到愧疚来描写。
8.示例:是因为父亲一生爱竹,在“我”心中父亲与竹子是融为一体的,为父亲买这一礼物,表明了“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念。
9.写出大地孕育出竹子,竹子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精神的影响;表现了父亲像竹子一般坚毅顽强,像大地一般深重,并注意给予“我”教诲和引导;表达出“我”对竹子以及父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