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分层作业》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 第二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双减分层作业》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 第二课时(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31 15:3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阿长与《山海经》
第二课时
【基础达标】(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震悚(sǒng) 孤孀(shuāng) 憎恶(zèng)
B.疮疤(chuāng) 诘问(jié) 哀悼(dào)
C.霹雳(lì) 粗拙(zhuō) 守寡(guǎ)
D.倘使(tǎng) 繁琐(suǒ) 惧惮(dàn)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有关部门责令这些企业立即进行整改并停止破坏行为.。
B. 中国结不仅造型完美,应用广泛,而且形态、颜色都蕴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C. 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兵马俑,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
D. 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
3.将下列选项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a.飘荡在夜空里的一首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洒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 d.冬日里的一片阳光
A.d b c a   B.c a d b   C.a d b c   D.b d a c
4.请从所给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5分)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淡薄 冷淡 冷漠)起来,但完全 (消亡 消失
消灭),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 (询问 审问
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这 (也 又 就)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 (却 也 还)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3分)
(1)她生得黄胖而矮。 (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素养拓展】(1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9分)
①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6.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3分)
7.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3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8.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3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8分)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30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9.结尾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0.“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作者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5分)
【能力培优】(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汤姆的午餐
李荷卿
在加利福尼亚州某中学有一个班,学生顽劣异常。
刚从大学毕业的露茜主动请缨,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校长问她:“你知道你正在要求的是什么吗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老师能够管得住这个班的学生呢!”露茜注视着校长,坚定地说:“如果您同意的话,我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第二天早上,露茜就站在了这个班的学生面前。她说:“淘气包们,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了。我知道,想让你们每个人都很优秀,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我必须依靠你们的帮助!”
坐在最后一排的是一个又高又壮的男孩,同学们都叫他“大个子汤姆”。他听露茜老师说到这里,就低声对他的同桌说:“嘻嘻,我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就能把小个子汤米揍扁。”
露茜老师笑了笑,说:“不过,我将允许你们自己制定班规,并将你们的创意写在黑板上。”学生们很兴奋,不一会儿,就在黑板上列出了10条班规。然后,露茜老师就“若违反这些班规该如何处治”向学生们征询意见。汤姆站起来说:“如果谁违反了班规,他就应该脱掉衣服,让您在他的后背上打10木板!”早已习惯了恶作剧的学生们自然是一呼百应。
在接下来的两三天里,一切都很平静。但是到了第四天中午,汤姆却在教室里暴怒了,原因是他的午餐竟然被人偷吃了!此事涉嫌“偷窃”,露茜老师立刻就此事展开了调查。事情很快便水落石出:是小个子汤米偷吃了。汤米也承认确实是他拿走了汤姆的午餐。于是,露茜老师就问他:“你知道你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吗 ”汤米眼含泪花,点了点头。
汤米这几天穿的是一件厚厚的外衣,他向露茜老师乞求说:“我有错,我愿意接受惩罚,但是,请不要让我脱掉外套。”还没等露茜老师开口,汤姆就气势汹汹地命令道:“你必须脱掉你的外套!”没办法,小家伙开始动手解他身上那件旧外套的扣子。当他脱下外套的时候,露茜老师看见他没有穿衬衫。更糟糕的是,她看见那件外套里面隐藏的竟然是一个极其虚弱和干瘦的躯体。
露茜老师问汤米为什么不穿件衬衫。小个子汤米回答:“我爸爸死了,我们家非常穷。我只有一件衬衫,可妈妈今天把它洗了。”
露茜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这个脊骨和肋骨都从皮肤底下凸出来的后背,她实在不忍心将那根硬硬的木板打在这样一个后背上。但是,她知道她必须执行对他的惩罚,否则,孩子们今后将不会再去遵守那些班规。因此,她狠了狠心,扬起了手中的木板。
就在这时,原本气急败坏的汤姆再次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问老师:“班规里有没有说别人不能替犯错者挨打 ”露茜老师想了一想,说:“没有。”
汤姆说:“那好,我愿意替汤米接受惩罚。”说着,他脱掉了外衣,冲老师弯下腰来。
“你有没有搞错 他吃了你的午餐啊!”“嗯,我知道,可他实在太弱小了……”大个子汤姆轻声说。
露茜老师心里五味杂陈,但她还是打在了那个结实的后背上。一下,两下……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啪啪声。尽管露茜老师竭力控制着自己打下去的力气,但打到第五下的时候,那根旧木板突然从中间断成两截。
露茜老师再也忍不住了,把脸埋进她的手掌心里哭了。哭着哭着,她听到教室里一阵骚乱,抬起头,她发现所有学生都在用手抹眼泪,而且她的面前竟然多了几个脱掉了上衣的后背!
“你们都是好样的!”露茜老师显然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从今天这件事上我发现,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是优秀的,我们的班级也会很快进入优秀之列!”全班同学都含着热泪鼓起掌来。
11. (有删改)
12. 请用一句话概述小说的高潮部分。(3分)
13. 读划线句子“露茜老师心里百味杂陈”,结合上下文,揣摩露西老师此刻心里想到了什么?(4分)
14. 画线句子“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叭、叭'声”,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5.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并简述其性格特征。(3分)
16. 露西老师说“我们的班级也很快会进入优秀之列”,她的自信来自哪里?(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17分)
父亲是儿子的一场雪
葛亚夫
①冬天,时间也怕冷吧?也就眯瞪一会儿,身子骨还没舒展开,天就黑了。
②那时,生活时光般清贫,三餐都经常爽约,更别提娱乐了。天一黑,我就被赶上床。起初,父亲还讲些故事,但很快他就睡着了。我饥肠辘辘,辗转反侧,眼巴巴地向窗外看。
③“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人饥志短,这句民谚,那时我只记住了后半句。往往,雪没盼到,我就枕着梦里的馒头睡去。半夜被撑醒,才发现是尿憋的,跑到门口,冲着雪地一通“扫射”,又匆忙钻回被窝,期望重温旧梦——把没吃完的馒头吃完。
④或许太冷、太饿,面对一场雪,我从没想过像孙康那样映雪读书,只想着梦里梦外的馒头。
⑤我从来就不是个好学生,贪嘴,贪玩,学习三心二意。父亲对我的期望,也一直徘徊在零度左右。初二时,因恶作剧,班主任骂我烂泥扶不上墙,无可救药。我辩驳:烂泥也是你教的,你也就会打人骂人……老师恼羞成怒,要打我。我跑为上策,潇洒地扬长而去。
⑥寒风肆虐,雪花猖獗。一场风雪,从荒野刮到我内心。我瑟缩着往家走。我知道,阴暗处是泥土,明亮处是水洼,但还是忍不住向亮处的水洼里走。回到家,父亲竟没打骂我,只是问:想不想上了?我嗫嚅道:想。父亲让我换双干棉鞋,便带我去找班主任。
⑦班主任不在家。雪很大,也不知他是否能回来。父亲看看天,看看我:就站在门口等吧!等到老师回来为止。北风似刀,雪花如镖,我们成了靶子。我瑟缩着蹲下,才发现父亲穿的竟是我换下的那双湿鞋!那晚,我出奇地安静,只记得,老师回来时,我和父亲都成了雪人。
⑧这是我和父亲的“程门立雪”。以后,我没再让父亲失望过,只是他的脚再没热起过。
⑨大学毕业,我留在南方。那年,罕见地下了场大雪。女友来了雅兴,要到梅花山采雪,学妙玉煮雪烹茶。她的“体己茶”,也只体谅自己。积雪厚,加上路滑,公交车禁行了。女友就拿我代步,走不快、走不稳,都要耳光“刷卡”。
⑩父亲的电话也来凑“热闹”。他看电视,说这边雪大,房子、桥都压塌了,担心我,让我别乱跑……我说没事,匆忙挂了电话。女友没收了我的电话,命我全速前进。我们玩到很晚,也很累,回去就睡了。第二天,一开机,就是一堆未接来电——都是家里的。我打过去,父亲睡了,母亲接的电话。她数落我,昨天怎么不接父亲的电话!
我这才知道,由于我关了手机,父亲放心不下,竟站在门口,一夜都没睡。
下雪了,回家给父母送棉衣。父亲坐在门旁。雪花凌乱,时光如同黑白电视。我帮他打身上的雪,可头上那层雪,怎么也打不掉。父亲笑:真是近视眼!这是白头发,哪是雪!我心里一寒。我曾以为只是冬日苦短,没曾想,对于父亲,人生也一样苦短。
时光里,父亲就是儿子的一场雪,覆盖着浮生,温暖着今世。
16.“父亲是儿子的一场雪”,标题的作用是什么?(3分)
17.文章主要写了“我”与父亲之间的哪三件事?(3分)
18.文中第 ⑥“我知道,阴暗处是泥土,明亮处是水洼,但还是忍不住向亮处的水洼里走。” 这处细节描写,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5分)
19. 文中第⑦段划线句子“北风似刀,雪花如镖,我们成了靶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3分)
20.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和作用 (3分)
10《阿长与<山海经>》
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1.A
2.B
3.A
4.(1)淡薄 消失 诘问 (2)又 却
5.(1)肖像描写 (2)动作描写 (3)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6. 说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觉得跟她说也没用。表现“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意思对即可给分);
7.表现了“我”当时接到书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
8.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是“我”渴慕已久的,最初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对阿长产生感激之情和“新的敬意”。所以对“我”来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意思对即可给分);
9.抒情 抒发了对阿长真挚的感激、敬爱之情。
10.①阿长是“我”的保姆,她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最为心爱的宝书”绘图《山海经》,所以文章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1分)
②既交代了重点的人物,也交代了主要事件;把一个保姆与一部古典名著联系在一起,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还暗示了长妈妈为“我”买来有画儿的《山海经》一事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3分)
③作者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同忆,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怀念、感激、祝福、祈祷之情。 (答出3种感情中的一种也算对)(1分)
11.汤姆代汤米受罚。
12.汤姆的挺身而出让她感动;惩罚汤姆这样有担当的孩子让她于心不忍;制定的班规不可轻易改变让她犹豫不决。(意思相近,言及两点即可)
13.环境描写(或场面描写);渲染紧张的氛围(答出以声衬静也可),烘托出师生被汤姆而感动。
14.小说的主人公是汤姆。汤姆是一个顽劣而不失善良,富有同情心,有担当的孩子。
15.露西从这件事中看到了孩子们善良的本性,她的自信来自于这一群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孩子。(或答:她的自信来自于这个有爱心的、团结的班集体。)
16.(3分)文章以“父亲是儿子的一场雪”为题,关联了文章的主要内容(1分);暗含了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1分);题目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7.(3分)为求得班主任的原谅,我和父亲 “程门立雪”(1分);父亲放心不下大雪天中匆忙挂了电话以致一夜失联的我,在门口站了一夜(1分);我帮父亲掸身上的雪, 却掸不掉他头上那层雪,惊觉父亲在老去(1分)。
18.(5分)内容上,通过写“我”故意去走水洼的行为,体现了“我”的淘气、贪玩和叛逆(2分);结构上,既照应了上文我贪玩的性格,也为下文写父亲让我换干棉鞋,父亲穿我的湿鞋,父亲的脚再也没有热起过等情节埋下伏笔(3分)。
19.(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北风”比作“刀”,“ 雪花”比作“镖”,“ 我们”比作“靶子”,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风雪凛冽的特点以及飘刮在人身上的情状和感受(1分),用恶劣的环境和痛苦的感受为我后面的转变做铺垫(1分)。
20.(3分)含义:在我的成长岁月里,父亲的爱就像那一场场雪,为我覆盖人世的艰辛与苦难,为我的成长给予关怀帮助和温暖(1分)。
作用:照应文题,画龙点睛(1分)。表达了我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激(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