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分层作业》第11课 老王 第二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双减分层作业》第11课 老王 第二课时(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31 15:4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老 王
第二课时
[基础达标]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 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 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 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1.画线句中默存是 ,他最为著名的一部小说是《 》,其中男主角叫 。
2.文中对老王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在现实生活中,你若遇到如同“老王”这样境遇的人,应该如何对待 请简要谈谈。
【素养拓展】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2)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3)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5)他只说:“我不吃。”
(6)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7)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8)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9)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0)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11)“早埋了。”
(12)“呀,他什么时候······”
(13)“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14)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15)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第一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3.“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4.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营养补充,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为什么 这一举动表现老王的什么性格

5.“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数不完。”有限的鸡蛋却数不完,你能说出其中的含义吗

6. 文末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请问:“我”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我”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 面对老王为什么还感到“愧怍”

7.文章写了老王和“我”交往中的哪几件事?

【能力培优】
课外阅读
(一)
卖栗子的老王
许思雨
(1)小镇不大,一条笔直的街道,挤着各路生意人,老王的店也在其中。老王卖栗子,他一人负责炒,收了个小徒弟替他卖,生意十分红火。
(2)老王的手艺好,方圆几十里都知道镇上有个卖栗子的老王。后来老王竟被传称为“栗子王”。
(3)老王也知道自己炒的栗子好吃,这手艺可是他琢磨大半辈子才得来的秘招,旁人都不晓得。要说能有啥名堂,说到底还不就是个吃物,只是老王的栗子炒熟后,任意挑出一个,那顶端都有五道裂纹,不长不短,状似梅花,令人惊奇!
(4)生意人相聚,三句话不离本行,总要谈收入的多少。大家都知道老王的生意好,进项多。据那小徒弟透露,老王的店两天就能卖出一卡车的栗子。那些运卸栗子的人也说,老王的店后面连着一个大大的院子,可以装好几大车的栗子。于是,生意人便估摸老王的收入,少说一年也有三四万元吧!这可是笔不小的收入。按理说,老王的日子应当是过得滋滋润润的,可是老王的光景比一般人还要差。
(5)小镇上的人有喝下午茶的习惯,也是休息休息的意思。三两个人聚在一起,或是一碗三鲜面,或是一笼肉包子,再次一些也是各式小点心,这是习俗。老王每日下午也来,只是他的下午茶比较简单,吃烧饼,他与徒弟每人一块,天天如此。烧饼店就在老王的店的旁边,也方便,当然主要是便宜。
(6)而且,生活中每遇婚丧嫁娶,大家都随份子,但老王不。逢年过节,大家都祭祖买花烧纸钱,但老王不。
(7)老王的店门上贴着“僧道无缘”,于是,连化缘的僧道都难以登门了。
(8)于是,生意人间又多了一项话题:老王抠门,这似乎给他们的谈话增添了很多的乐趣。
(9)一天,老王的店里来了几个年轻人。他们戴着眼镜,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倒是老王显得有些局促,口里不停地说着:“是你们呀!真好!”
(10)镇上的人纷纷来看热闹,左右打听着。那烧饼店的老板直接拉住几个年轻人中的一个,问他们是谁,来干什么。
(11)那年轻人笑了笑说:“我们是王大爷资助的贫困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王大爷一直资助我们读书,从未间断。如今我们大学毕业了,想来看看他老人家,也想报答他老人家。”
(12)众人听到这话后瞠目结舌。
(13)几天后,老王资助的那些学生中的两位来到小镇,做了镇上的小学老师,其中就有那位被烧饼店老板拉住的年轻人。他第一次站上讲台,颇有些激动,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人性的光辉”,再转过身来时,眼中竟有了泪光。
(14)这一切,老王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了恐怕也认为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老王依旧炒栗子、吃烧饼,依旧不顾人情,僧道无缘。
(《意林》2017年6期)
1.老王为什么会被人传称为“栗子王”?


2老王的哪些表现,让别人觉得他的光景比一般人还要差?


3“他们戴着眼镜,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如果把外貌描写的这句话删掉可否 为什么?



4“众人听到这话后瞠目结舌”,透过瞠目结舌这一神态描写,能读出当时众人有什么样的心理?

(二)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于是比起别人,我便多了一些熟悉与就近景仰的机会。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对她这样的旧时代过来的海归大家,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和其夫君钟书先生的不拘小节、有时穿着背心短裤就见客不同,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至于冬天,季康先生常披一件裘皮大衣,很是高雅气派。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每次在公共场合露面,都对面部做了不同程度的上妆,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是极罕见的。不过,季康先生的妆容几乎不着痕迹,似有似无。
③在公众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在学习会以及其他重要的场合中,季康先生极少发言、表态,实在不得不讲几句的时候,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多年后看到她以“点烦”原则(即把用词精简到不可能再精简的程度)翻译《堂吉诃德》,才发现,这不仅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人,而且真正做到了会尊重人。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小人物”,也在苦等“落实政策”,精神备受煎熬。同是天涯沦落人,处境谁也不比谁强到哪儿去。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后来有一天,她的助手递给我一个小纸包,里面有二十元人民币,“这是先生要我交给你们的,补贴你们的家用,要你们收下,什么道谢的话都不要讲。”先生雪中送炭,我们恭敬不如从命。只是没有想到,到了第二个月,又有一个小纸包。然后,第三个月,第四个月……
⑧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也就是说,两位先生每月的工资,大部分都用于接济施舍了,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⑨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 八月十三日 钟书同候。”
⑩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再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
【相关链接】①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1.第③段画线句“这不仅是真正发自内地尊重人,而且真正做到了会尊重人”,前后两个句子能不能颠倒?其理由是什么?
2.第⑤——第⑧段中:
(1)第⑤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其表达效果是什么?
(2)作者写了两件事,其一是什么事 ?其二是什么事 ?(用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
(3)上述两件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 作者详写后一件事的理由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内容回答)
3.第⑨段,从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 和 之情;联系全文,“我”对杨先生则怀有 和 之情。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气质高雅 B.“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谦恭低调
C.“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宽厚仁慈 D.“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无私奉献
11《老王》
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
(一)
1、钱钟书 围城 方鸿渐
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他是一个善良、老实、真诚、乐于助人的人。
3、关键词:尊重、理解、关心、爱心、树立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等。
(二)
1、写作方法:对比。此处突出地表现出老王瘦弱无力、僵硬的毫无生气的病态。
2、镶嵌: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老王像嵌进门框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僵直的状态,也写出“我”见到老王时的诧异和同情。(后两点只要求回答一点即可)
3、因为他病得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滞笨地转身,直着脚走路,我想像着他都要散架了。(可用原文相关语句作答)表达了“我”对老王的抱歉和同情。
4、老王受了“我”一家的帮助,总觉得欠了人情,于是拖着病体硬撑着拿了鸡蛋、香油上门感谢,表现了老王淳厚善良、知恩图报。
5、这些鸡蛋凝聚了老王对“我”一家的真诚谢意,所以作者觉得鸡蛋多得数不完。
6、①虽然“我”一家当时受到冲击,处境不好,但比起身患残疾、生活贫困的老王,自感还是幸运的。这体现了“我”对不幸者、卑微者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精神。
 ②“我”感觉到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7、①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③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表示感谢。
课外阅读
(一)
1.因为他手艺好,名声传得远,炒的栗子好吃;顶端都有五道裂纹,状似梅花,令人惊奇;栗子卖的多,两天能卖一卡车。
2.他的下午茶简单,只吃便宜的烧饼;每遇婚丧嫁娶,他不随份子;逢年过节,不买花烧纸钱来祭祖;门上贴“僧道无缘”,化缘的僧道都难以登门。
3.不能删去。这句外貌描写暗示了他们是大学生的身份,为下文老王的善举做铺垫,同时也预示着接下来他们报恩的举动。
4.能读出众人得知抠门的老王竟然资助了那么多贫困孩子完成学业后的意外、震惊和钦佩。
(二)
1.作者想强调的是后者“做到”——做到会尊重人比内心想尊重人更难,因为既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又要在具体的外显行为中表现出来(前者是杨绛先生的内心意愿,后者则是杨绛先生的行为能力)。
2.(1)夸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季康先生对造反派反抗时的勇气和胆量,与她平时的谦恭形成了极大反差。
(2)反抗造反派,维护自己人格尊严,接济年轻人,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3)时间因为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作者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3.鼓励 体贴 敬佩(景仰) 感激
4.D(本文中没有对杨先生无私奉献方面的具体描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