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分层作业》第15课 驿路梨花 第二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双减分层作业》第15课 驿路梨花 第二课时(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31 15:5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驿路梨花
第二课时
【基础达标】
仿照示例再续写两句,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莲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爱心是炎炎夏日里的一阵清风,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养拓展】
一.课内阅读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2.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二.课外阅读
(一) 门前三五步
吴金良
  门前三五步是他的活动范围。他渴望着能到远一些的地方去。可是,他用板凳走路。
  十岁的时候,一天,姐姐和她的同学要去春游。他倚在床上,瞪大了眼睛,叨念着:“姐姐,我也想去。”声音很低,姐姐却听见了。四目相视,他畏怯地躲开了姐姐的眼睛,低下头,像是做了什么错事,两只手在胸前绞呀扭呀。姐姐噙着泪,满足了他。这是他记忆中唯一的一次“远足”。
  修鞋的摊子摆在门口,他默默地守着它。垂着眼皮,悄悄地看着行人们的腿和脚。腿,脚,一双,又一双,健壮,有力。他多想也有这样的一双腿和脚呀!“哪怕只有一天,不,半天也够了。”他想。
  “师傅,给钉个后跟。”“谢谢您了,师傅。”是啊,一开口,人家就叫“师傅”。“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
  呼啦啦,一群青年围了上来。是附近工厂的工人们。他认识他们。每天,他用那双呆滞的眼睛,迎他们来,送他们走。他紧张地抓住身边的板凳,要是来寻开心的,他准备干一场。
  “喂,师傅,我们的鞋都钉后跟。要皮的。”为首的坐在他面前的马扎上。捏住板凳的手松开了,他看见的是微笑。 三个小时,他做了平时一天的活。收钱的时候,他额上挂满了汗珠儿,手都禁不住微微发抖了。
  最后一只鞋修好,青年们一涌而上。所有家什,眨眼间搬进了屋里。“干什么?你们干什么?”他张大了眼睛。“没什么,师傅,您也该有个星期日了。上公园,怎么样?”哦,原来如此!他又垂下眼皮:“我是个残废。”“今天我们过团日。”答非所问。
   他“登”上了万春亭。天,地,万物,这世界可真大,真美!他觉得自己要飞起来了。
   今天他又坐在这儿了,深情地望着行人们的腿和脚。他的活动范围,还是门前的三五步。
3.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的心理、行动描写各表现了身有残疾的“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1)第⑤段的“ ‘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表现了“他”的_______。
   (2)第⑥段的“他紧张地抓住身边的板凳,要是来寻开心的,他准备干一场”。表现了“他”的_________。
  (3)第⑧段的“三个小时,他做了平时一天的活。收钱的时候,他额上挂满了汗珠,手都禁不住微微发抖了”。表现了“他”的_________。
4.小说写了附近工厂的青年工人们和“他”之间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青年工人们是从哪两个方面关心残疾人的?
  
5.描写姐姐是满足他的要求带“他”去春游。青年工人是热情邀请“他”一同过团日。从“他要去”到“要他去”,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
6.“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去追赶生活的节奏。”句子中接连用了三个“去”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二) 一张船票的温暖
崔立
那是一个冬日的傍晚,码头的风特别大,我站在长长的码头长廊前无助地徘徊着。码头的对岸,就是我想回的家。购票大厅上方大红色的显示屏在不停地显示着下一班船的时间和购票金额,而我,却是一脸的茫然和无助。出来时走得急,忘了带钱包,身上的钱根本不够买一张船票。我眼巴巴地看着排着队购票的人群,希望能遇上一个我认识的人。
先生,是不是有难处啊?一个声音叫住了我。我看到一个戴着一顶帽子的中年男人正看着我。我点了点头,说是。我告诉了男人没钱买船票的事,男人问我,需要多少钱?
我说了个数字,男人二话没说就把钱掏给了我。看着男人给的钱,我反而有些发愣了。我居然问他,你为什么给我钱?男人笑了,说,难道你不需要吗?我从包里掏出纸、笔,要记下他的地址,好还他钱。
男人制止了我,我有些急了,脸都涨得通红,说,你不信我?
男人却摇摇头说,不用还。男人说,下次如果你碰到像你今天这样没钱买船票的人,我希望你也可以像我一样帮助他,让这张船票的温暖可以一直延续下去。我点了点头,说,好。之后,我还真在码头上碰到了如我一样需要帮助的人。那是一个穿着时尚的学生,我能在他焦虑的目光中看出他和我以前一样的窘迫。在他一脸惊讶的时候,我已经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买船票的钱,在他感激的时候我告诉了他我以前的遭遇,并希望他能把这一张船票的温暖传递下去。
学生很高兴地点着头,再三答应着。
那次是我第一次帮助别人。重要的是,我们帮助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这比什么都重要。
7.下面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那是一个冬日的傍晚,码头的风特别大,我站在长长的码头长廊前无助地徘徊着。
8.本文以《一张船票的温暖》为题,有何妙处?
9. 本文所表达的主题和《驿路梨花》所表达的主题有什么相似之处?
15.驿路梨花
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1.她美丽、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2.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道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
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3.(1)自卑 (2)自尊 (3)自强   
4.青年工人请他修鞋,邀请他参加团日活动,表现了青年工人对他生活和精神方面的关心。
5.社会关心残疾人的生活和精神,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们。来自社会的胜似亲人的关心和帮助,将会增加他们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6.真切地表现了他渴望自己能够像正常人一般地生活。
参考答案
7.环境描写。渲染天气的寒冷氛围,烘托“我”着急和失望的心情,为下文写男人给“我”钱买船票,“我”获得心灵的温暖做铺垫。
8.①“一张船票的温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②题目中“温暖”一词揭示了文章的主题;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9. 示例:都赞颂了不断传递、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