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5《雷雨》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5《雷雨》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31 14:3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我感动的一口气读完它,而且为它掉了泪。不错,我落了泪,但是流泪以后我却感到一阵舒畅,同时我还觉得一种渴望,一种力量在我身内产生了。我想做一件事情,一件帮助人的事情,我想找个机会不自私的献出我的微少的精力。
——巴金
曹禺原即万家宝先生,《雷雨》是一个内行人的制作,虽说是处女作,立即抓住了一般人的注意,《雷雨》现在可以说是甚嚣尘上。
——李健吾
《雷雨》的演出,使它与各阶层小市民发生关联,从老妪到少女,都在替这群不幸的孩子们流泪。而且,每一种戏曲,都有了他们所扮演的《雷雨》。1935年,从戏曲史上看,应该说进入《雷雨》时代。
雷 雨
曹 禺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戏剧三要素:人物、冲突、语言
  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提示组成。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本)。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三岁即随继母看戏,是一个小戏迷。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导师张彭春对他格外器重,他则以扮演娜拉等角色而闻名,绽露表演才华。少年时,喜写新诗,常吐露着感伤和凄婉的调子。
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校期间,继续演剧并攻读了大量的中外剧作,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戏剧作品,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于1933年毕业前夕,年仅23岁,即完成了处女作《雷雨》。继而又发表了《日出》(1936)、《原野》(1937)。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
这是一出严格遵循“三一律”原则而创作的戏剧,所有的矛盾冲突都发生在一个阴郁闷热、雷雨交加的夏日。这一天,离家两年的某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周朴园刚刚从矿上回来,而那位终日“卧病”、被关在楼上的太太繁漪也因为一桩隐秘的心事而破天荒地走下楼。悲剧就此展开。
在这个看起来体面的家庭中,周朴园是唯一的主宰,繁漪是他的妻子,她嫁到周家十八年,生了一个儿子周冲,但这个如坟墓般令人窒息的家庭却使她日见萎缩,直到周朴园前妻所生的儿子周萍从乡下来到这个家。周萍使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欲望,她将这一点爱看作全部的希望,牢牢抓住不肯放手。可周萍却是一个软弱的人,很快就对这种“畸形”的关系感到厌恶,并为自己欺骗了父亲而深深悔恨。在极度痛苦中,周萍与管家鲁贵的女儿、美丽单纯的丫环四凤产生了感情。他希望能借此摆脱日日的一切,甚至打算离开这个家,去开始他的新生活。而他的弟弟周冲,一个单纯善良、充满幻想的大孩子,也同时爱上了四凤。
周萍的背叛令繁漪极为痛苦,他即将离去的事实更使她对未来万分恐惧,她不顾一切地要抓住这最后一根稻草。正在这时,四凤那远在济南一所学校帮工的母亲回来了。繁漪得知鲁妈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到公馆里替人做工,便准备通过鲁妈赶走四凤。于是,鲁妈就在这个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午后,走进了周公馆。
鲁妈来到周公馆,周朴园书房那熟悉的一切令她恍然如在梦中。原来,鲁妈就是周萍的亲生母亲,三十年前周家的丫环侍萍。当年她与周家大少爷周朴园相爱,并且生下了两个孩子,可是由于身份地位的悬殊,最终被周朴园抛弃。大年三十的晚上,她带着刚生下三天的孩子离开周家,原打算投河自尽,却被人救起,从此开始了三十年痛苦飘零的生活。繁漪见到待萍,向她暗示四凤与自己的儿子周冲有暧昧关系。侍萍没有想到命运竟会如此安排,女儿在三十年后又走进了周家,并且重复了自己以前所走过的路。她决定带走四凤,远远地离开这里。
侍萍的突然出现令周朴园大吃一惊,尽管多年来他一直对往事感到内疚,对侍萍也一直有着真诚的怀念,但如今侍萍的出现还是让他感到现实的危险。他害怕自己的地位、家庭遭到破坏,于是便希望用钱来打发侍萍。侍萍对周朴园彻底失望,表示只想见一见自己的儿子周萍。与此同时,当年侍萍带走的另一个儿子鲁大海如今正作为周朴园矿上的罢工代表在门房等着与周朴园谈判。一家人就在这样充满对立与矛盾的境况下见面。周朴园与鲁大海发生冲突,周萍怒打了大海。多年思念的儿子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自己面前,侍萍悲愤莫名,带着四风、大海离开了周家。
繁漪恳求周萍不要抛弃自己,但被周萍拒绝,繁漪绝望至极。侍萍让四凤发誓永不再见周家的人,四凤感到非常痛苦,不知所措。雷雨之夜,醉酒的周萍来到鲁家,从后窗偷入四凤的房间。鲁大海回到家中,周萍欲逃,但窗户已被跟踪而至的繁漪悄悄从外面锁。大海欲杀周萍,被侍萍拼死拦住,周萍趁机逃走。
周萍回到家,面对繁漪的再次恳求,不为所动,决定当夜就动身。羞惭之余从家中跑出的四凤找到周萍,周萍决定带她一起离开,而这时侍萍和大海寻找四凤也来到了周家。侍萍坚决不许四凤与周萍在一起,四凤无奈告诉母亲自己已经怀孕。五雷轰顶的侍萍面对这天大的“罪孽”,决心自己咽下这苦果,给孩子们一条生路。但此时的繁漪已经陷入疯狂,她先是希望利用自己的儿子周冲来阻止周萍,让单纯的周冲不得不面对母亲与大哥通奸的事实;然后她又叫来了周朴园,迫使所有的人面对面地站到了一起。于是,在这个大雷雨的夜晚,所有人物间的关系,一切最残酷的事实,都被揭开了。周萍无法面对这一切,终于开枪自杀,而狂乱中冲进雨夜的四凤和跟出去欲救她的周冲也先后惨遭电击而死。在这命运的重击之下,繁漪和侍萍彻底崩溃,这幕人间悲剧终于落下了帷幕。
三一律(three 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人物关系表
周朴园
周 萍
繁 漪
周 冲
侍 萍
鲁大海
鲁四凤
鲁 贵
旧情人




情 人
夫 妻
父 子
单相思
女父












异父兄妹




















——父子(女) ——情人夫妻 ——母子(女) ——兄弟妹 ——情敌
异父母兄妹
认出了吗,为什么没走,环境59
信息不对等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高尔基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的表现出来的是语言,喜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
——黑格尔
周朴园几次怀疑鲁侍萍的身份?从中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 ,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 (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鲁妈停)你——你贵姓?
鲁侍萍 我姓鲁
对鲁侍萍很熟悉,做了很多次,引起了曼妙身姿的回忆,老妇人,面目全非,贵 风度礼貌平静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明知故问,为什么,难道是鲁侍萍,鲁侍萍已经死了,紧张,直接问,内心震动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问姓,问你,怀疑加深,内心受到了更大的震动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知道是谁,说话都结巴了,惊慌失措,为什么会惊慌,所担心的一切真的发生了
自私
知道鲁侍萍活着后,对鲁侍萍的态度如何?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怀疑鲁侍萍,怀疑有人想敲他一笔,敌视仇恨
周朴园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周朴园 (忽然)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三十多年后的相逢,没有温情的画面,狡诈自私伪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知道鲁侍萍活着之前,对她的态度如何?
周朴园 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想打听打听。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59
周朴园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侍萍的出现威胁到了他的名誉、地位、家庭,威胁到了他的利益
冷酷无情,伪善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诚的吗?
他的怀念在一定程度上是真实的。因为他晚年的家庭生活不如意,常常感到寂寞孤独,因此难免怀念起过去与鲁侍萍度过的快乐的甚至是幸福的时光。但他怀念的不是眼前这个鲁妈,而是那个年轻美貌、知书达理、贤惠体贴的梅小姐,是已经投河自尽而不会对他构成威胁的梅小姐,是他年轻时的恋人,从这个角度说,他的怀念又是虚伪的。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2200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鲁侍萍的悲剧是周朴园一个人的错吗?
鲁侍萍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鲁侍萍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的。
鲁侍萍“被赶走,周朴园不是完全同意的。他的家教很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违抗,他没有办法。新夫人是非常有钱的大官家的小姐,绝对不会允许她的前头还有夫人。周朴园的母亲为了依靠这方面的势力,非把侍萍逼走不可。”
概括周朴园形象
他约莫有五六十岁,鬓发已经斑白,带着椭圆形的金边眼镜,一对沉鸷的眼在底下闪烁着。像一切起家立业的人物,他的威严在儿孙面前格外显得峻厉。他穿的衣服,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一件圆花的官纱大褂,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长衫 的领扣松散着,露着颈上的肉。他的衣服很舒服地贴在身上,整洁,没有一些尘垢。他有些胖,背微微地伛偻,面色苍白,腮肉松弛地垂下来,眼眶略微下陷,眸子闪闪地放光彩,时 常也倦怠地闭着眼皮。他的脸带着年的世故和劳碌,一种冷峭的目光和偶然在嘴角逼出的冷 笑,看着他平日的专横,自信和倔强。年青时一切的冒失、狂妄已经转为脸上的皱纹深深避 盖着,再也寻不着一点痕迹,只要他的半白的头发还保持昔日的丰采,很润泽地梳到后面。 在阳光底下,他的脸呈着银白色,一般人说这就是贵人的特徽。所以他才有这样大的矿产。 他的下颏的胡须已经灰白,常用一只象牙的小梳梳理。他的大指套着一个斑指。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两种不同的性格集于一身。节选这场戏主要刻画了他的自私和虚伪。为了迎娶门当户对的小姐,他和他家人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把鲁侍萍赶出了家门,还让她抱走奄奄一息的病儿。鲁侍萍被逼无路,跳河自杀,幸而遇救。他的冷酷可见一斑。但是,三十多年后,当鲁侍萍再见到他时,看到他为她保存房间旧状,他急于了解当年的情况,并表示想修一修鲁侍萍的坟墓,而且得知鲁侍萍的身份后,他还反复述说自己的思念,等等。虽然这其中不免带有虚伪和软化鲁侍萍的成份,但总的来说应该承认他的怀念在一定程度上是真实的。不过经过几十年的变化,他的心也变得狠了起来,他跟警察局局长,英国买办来往,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工人,甚至不惜用工人的性命来填满自己的腰包。鲁侍萍的出现,也使他一下子从过去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关系中来,露出了他资本家的面目。
在《骆驼祥子》里,又冻又饿晕倒在茶馆里的车夫老马和他十二、三岁的孙子小马就是祥子的影子,小马是他的过去,老马是他的将来,即使有了自己的车,祥子也无法避免从昨天的小马走向明天的老马这一同样的命运。《月牙儿》中,月牙儿母女俩的命运是如此相似,不管月牙儿怎样挣扎,也最终与母亲一样沦为暗娼,“我的妈妈是我的影子”。他们的悲剧是如此之深如此之广,时间不仅不能终止反而延续了其悲剧,他们在命运的轮回中看不到出路。
鲁妈的年级约有四十七岁的光景,鬓发已经有点斑白,面貌白净,看上去也只有三十八九岁的样子。 她的眼有些呆滞,时而呆呆地望着前面,但是在那修长的睫毛,和她圆大的眸子间,还寻得 出她少年时静慰的神韵。她的衣服朴素而有身份,旧蓝布裤褂,很洁净地穿在身上。远远地 看着,依然像大家户里落迫的妇人。她的高贵的气质和她的丈夫的鄙俗,好小,恰成一个强 烈地对比。
她的头还包着一条白布手巾,怕是坐火车围着避上的,她说话总爱微微地笑, 尤其因为刚刚见着两年未见的亲儿女,神色还是快慰地闪着快乐的光彩。她的声音很低,很 沉稳,语音像一个南方人曾经和北方人相处很久,夹杂着许多模糊,轻快的南方音,但是她 的字句说得很清楚。她的牙齿非常整齐,笑的时候在嘴角旁露出一对深深的笑涡,叫我们想起来四凤笑时口旁一对浅浅的涡影。
鲁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旧中国的劳动妇女。她善良,正直,备受屈辱,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强与做人的尊严。她尝尽了人间的辛酸。年轻时在周家当女佣,后来与周朴园恋爱,生了两个儿子。但第二个儿子刚生下三天,就被周家赶出了大门,投河遇救。为了孩子,她嫁过两次,但都不如意。她什么事都做,三十年的悲惨遭遇,把她磨练地坚强勇敢,对现实也有了一定认识。这一场戏她出现时,先是冷静地回答周朴园的提问,观察他的变化,当周朴园翻脸时,她看清了周朴园的本性,悲愤地诉说了自己的不幸,并当场撕毁支票,表现出了刚强与自尊。
节选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鲁侍萍与周朴园相认
开头——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鲁侍萍与周朴园交锋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