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4.8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4.8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02 11:3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西欧中世纪早期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西欧中世纪中后期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14世纪以后
经济上:
思想上:
政治上:
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
基督教统治,束缚人性。
庄园农奴制,自给自足;
封君封臣制,王权软弱;
大学兴起,文教发展。
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王权加强,民族国家;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反教会神权
反王权专制
【课堂导入】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13——15世纪,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世俗活动和个人发展受到重视,为新文化、新思想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沃土。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之一。
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1)意大利濒临地中海,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兴起了许多重要城市。在14—15世纪,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作坊和手工场。
(2)工商业城市各自独立,工商业阶层掌握着城市的政权。
(3)意大利具有丰厚的古典文化底蕴,保留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这有利于学者和艺术家们的创作。
一、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复兴”的原意为“再生”。
1、含义:
2、背景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特别是意大利北部开始出现。……财富新贵不在容忍封建社会和虚伪的神学教义,他们需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陈日华《人性的回归:文艺复兴》
(1)根本原因:14-15世纪左右,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享乐。
一、文艺复兴
2、背景
(3)文化因素:
①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②拥有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
③汲取东方的文化养料。
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庭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一、文艺复兴
2、背景
无论是谁,只要不是傻子就都不能否认 ……哪个地方的商业能如佛罗伦萨这般兴旺发达呢 又有哪个地方的才士俊杰比佛罗伦萨更多呢
——《意大利文艺复兴史上的主要问题》
(4)人才因素: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使人口减少1/3-2/3,佛罗伦萨也不能幸免……从1300年的人口顶峰9.5万人暴跌到1340年的3万人。也就是说,佛罗伦萨经过黑死病的肆虐后,人口减少约2/3。
——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之考察》
(5)社会原因:人们对宗教信仰与旧有生活方式的反思与怀疑。
一、文艺复兴
3、实质
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4、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4)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人文主义
宗教神学
人文主义
神权主义
禁欲主义
蒙昧主义
特权主义
人的价值、尊严
享受现世的幸福
理性的科学
自由平等
反对
反对
反对
反对
英国卓越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了《哈姆雷特》等大量作品,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充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
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时间 国家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思想(艺术)特点
14世纪 意大利 “文学三杰” 但丁 《神曲》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彼特拉克 《歌集》
薄伽丘 《十日谈》
15世纪 意大利 “美术三杰” 达·芬奇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拉斐尔 《雅典学派》 《西斯廷圣母》
15世纪后期 英国 文学家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李尔王》 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一、文艺复兴
5、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特点
一、文艺复兴
积极:
(1)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
(2)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
(3)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4)推动宗教改革,为启蒙运动打下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胜利开辟道路。
(5)促进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也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6、影响
消极:
过分推崇人文主义,导致后期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动荡。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①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促进了思想解放,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②天主教会严重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③导火索:罗马教廷派人到德国出售赎罪券。
(1)序幕:1517年,德意志的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揭开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2、开始
二、宗教改革
2、开始
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2)主张:
矛头直指天主教会
实质:否定教皇的权威
加尔文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时期产生于瑞士,并传布于苏格兰、荷兰等地,为尼德兰革命和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尔文教宣称人因信仰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泉源。
亨利八世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在新贵族支持下于1533年宣布,英国教会不再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他促使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英国教会不再受制于罗马教皇,以英国国王为教会的最高首脑,将英国圣公会立为国教。
【知识拓展】
二、宗教改革
3、扩展
4、实质:
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的掩护下反对教会神权统治的社会改革运动。
5、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3)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1)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科技知识,又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发展的社会基础。
(2)思想基础: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3)制度基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组织科研机构,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
(4)外在因素:中国的四大发明、阿拉伯文化和希腊自然哲学传入西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5)主观原因:科学家的努力探索,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1、背景
2、兴起: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领域 代表人物 内容
天文学 波兰天文学家 哥白尼 提出“日心说”否定“地心说”,建立新的宇宙观
物理学 英国科学家 牛顿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他 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
◎哥白尼
◎牛顿
1543年《天体运行论》
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3、成就
(1)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2)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3)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4、影响
四、启蒙运动
2、概念:
“启蒙”一词,法文原意为“光明”“智慧”。
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3、发展历程:
(1)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2)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3)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四、启蒙运动
材料一: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结束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首先必须做好舆论准备。
材料二: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也可以推动人类社会自身的不断前进。
材料三: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被经院哲学所束缚,他们相信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在此基础之上出现了启蒙运动。
1、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经济基础:17、18世纪资本经济不断发展。(根本原因)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科学基础:
近代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四、启蒙运动
4、精神内核:——理性
(1)强调人要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2)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5、政治主张:
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
6、性质:
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王权和教会神权的思想解放运动。
国别 思想家 主张
法国 孟德斯鸠 反对君主专制
伏尔泰
卢梭
英国 亚当·斯密
德国 康德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孟德斯鸠
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自由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伏尔泰
人民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来源,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便是国家权力的主人……当掌权者违背公意侵害主权者的权利……主权者有权采取包括革命在内的各种方式推翻政府。
——卢梭
“开明”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主权在民、直接民主制、社会契约论
劳动价值论,自由竞争(现代经济学之父)
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民主、自由、平等(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
四、启蒙运动
7、代表人物及主张:
1778年,伏尔泰和卢梭相继离开人世
11年后(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9年后(1787年),美国颁布联邦宪法
100多年后,中国的严复开始阅读启蒙思想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宣布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 “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押上断头台前恍然大悟:“原来是伏尔泰、卢梭亡了法国!”
四、启蒙运动
8、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思想解放)
2.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政治革命)
3.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民族独立)
比较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相同点 背景
性质
思想
影响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在意识形态的反应;
都促进了思想解放;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都促进了西欧社会的进步。
都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都注重人的价值,体现人文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比较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不同点 时间 14-17世纪初 16世纪 17-18世纪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范围 意大利→西欧 德意志→西欧 英国→法国→欧洲→世界
批判对象 教会神学世界观 (不反封建专制) 教皇权威,教会特权 教会神权体系,封建专制制度
方式 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披着宗教外衣 公开批判
精神内核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侧重领域 文学艺术领域 宗教领域 政治领域
未来构想 追求现世生活和今生享受 廉价平民教会、民族国家 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实质 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冲击封建等级秩序和神学的束缚 打击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构建奠定基础
文艺复兴:
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出来
宗教改革:
从教会的权威下解放出来
启蒙运动:
从王权专制的权威下解放出来
近代科学兴起
【课堂小结】
1、伏尔泰称赞“牛顿把他的工作推到人类思想从未达到的最大胆的真理”,并出版了两部介绍牛顿学说的通俗读本《牛顿哲学原理》和《哲学通信》。伏尔泰此举的目的是 (  )
A.借牛顿之名宣扬理性学说
B.推动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
C.强调启蒙思想是科学产物
D.扩大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伏尔泰称赞牛顿以及出版了两部介绍牛顿学说的通俗读本,反映了伏尔泰希望借助自然科学来宣传启蒙思想中的理性学说,故A项正确。伏尔泰于1778年去世,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故B项错误。伏尔泰只是出版了两部介绍牛顿学说的通俗读本,并不意味着启蒙思想就是来源于科学,故C项错误。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他出版介绍牛顿学说的通俗读本的目的是宣传理性学说,扩大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是此举的客观影响,故D项错误。
【课堂练习】
2、启蒙运动研究专家安东尼·帕格顿指出:“启蒙运动具有自身的历史定位……它是现代性的真正开端……因为它最初就不愿拯救神圣的过去,反而以未来的名义攻击过去。”这主要由于启蒙运动 (  )
A.确立了工业文明新体制
B.助推资产阶级革命开展
C.排斥封建神学和基督教
D.构建资本主义理性王国
启蒙运动强调人的理性,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建立资本主义理性王国,把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故D项正确;启蒙运动爆发时,工业文明尚未出现,排除A项;启蒙运动作为“现代性的真正开端”,主要是指对于人的价值的认识,而不是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启蒙运动反对教会思想束缚,但并不排斥基督教,排除C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