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黄河双语实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黄河双语实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31 16:45:26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南黄河双语实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A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计划) 举先王之政(施行)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人君当神器之重 (主持)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2.D(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句末语助词,不译;B项,介词,译为“比”/介词,“向”C项,代词/主谓间;D项,连词,表转折。)
3.A(解析:①②⑤名作动;③⑧形作名;④⑥名作状;⑦使动)
4.C(解析:“钩心斗角”,文中指“宮室结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气候”,文中意思是“气象,天气”;“经营”,文中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可怜”,文中为“可惜”之意。“智力”,智慧和力量)
5.答案:C (解析:状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定语后置)
6.D(自降身份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
7.B(是李商隐)
8.D(第一组,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根据语境应选“不期而遇”。 第二组,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后者与前文“历史”一词搭配更恰当,故选“息息相关”。第三组,人迹罕至:偏僻荒凉、很少有人来过的地方。荒无人烟:十分荒凉,没有人家。根据语境修饰“地方”,应选“人迹罕至”。 第四组,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终究:毕竟,终归。根据语境“没能实现报效国家、造福民众的理想”,应选“终究”。故选D。)
B(画线句前语境是“公元1076年”,后语境是“56岁的他第二次罢相”,画线句使用了“迫于……压力,王安石……”这种句式,中间又插入了“变法运动屡屡受挫”一句,结构混乱,结合后语境“56岁的他第二次罢相”,排除AC。“王安石发动的……变法运动再次受挫”比“王安石暂时放弃了……变法运动”流畅,排除D。故选B。)
10. C ( C. “《黄帝内经》强调的健康长寿之道与现代医学相同”错。原文在材料二“《黄帝内经》云……这与现代医学倡导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互为印证”,可见《黄帝内经》中强调的健康长寿之道与现代医学观点是相互印证,而不是相同。
故选C。)
11.D (A.“中医药文化,就是……”以偏概全。原文是“一般认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我认为,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内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的行为规范、器物形象的总和”,可见选项是“我”认为的内容;B.“并由此形成了”强加因果。原文是“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取向是调和致中,‘中和’是《周易》中……全方位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历代医家皆以‘医乃仁术’为行医宗旨和医德的基本原则”,强调中和是其价值取向,仁心仁术是其道德观念,二者并无因果关系;C.“‘脸’……工作也做得最多”错。原文是“我们现在做得比较多的是‘手’层面的建设,也就是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的建设”,是说手做得比较多。故选D。 )
12. A (中医药文化内涵包括“调和致中”“中和”“多元用药”等。A是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作用,没有涉及到中医药文本的内涵。故选A。)
13. (1)论证结构清晰,先提出观点,再举例分析论证;论证语言平实准确。(2)论证手法多样,用例证法,用王维诗歌论证;运用了假设论证,用“如果”假设句式分析论证。 (每条答案2分)
【解析】“论证特色”包括论证结构特点、论证手法和论证语言特点
这段文字结构很清晰,首先提出论点,“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把握受众心理和传播规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中医药,增加中医药文化的趣味性,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然后用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提到的“茱萸”到底是山茱萸还是吴茱萸和把中医药文化与流行音乐巧妙结合为例来论证论点;论证语言平实,如“吴茱萸是一味温里药,用于胃寒、脾胃虚塞等病症。而山茱萸是一味补虚药,主要是补肝肾、精血,用于精血不足等病症”,语言既有专业性又通俗易懂;论证手法多样,如“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运用王维诗歌中的内容引出关于“茱萸”的论证,这是例证;“如果把这样的内容植入电视节目、知识竞赛之中,寓教于乐,很容易激发人们学习中医药的热情”,运用了假设论证,用“如果”假设句式分析论证。
14.C(没有经历反抗、被迫答应的过程)
15. B (没有客观全面展示)
16. (1)“马灯”是小说情节的线索,起着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2)“马灯”是奉献品质的象征,表达了对人物的赞美和歌颂;(3)“马灯”代表的是团结奉献、自我牺牲精神,“马灯”的传承代表精神的传承,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17.B(济:成就)
18.C(原文标点是:“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19.B(“年号是皇帝在宗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错,年号是帝王即位后为纪年颁布的名号。)
20.C(“王安石果敢刚毅,消除危机”错,王安石不肯听从反对党意见。)
21.(1)到(韩维)升任太子庶子时,又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任记室之职。神宗因此很想见到王安石,刚一即位当皇帝,就委任他为江宁府知府。(5分,“及”“荐”“自代”“甫”句意各1分。)
(2)水灾旱灾,是上天运行的常数,就是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要做好变法中的各种事情来对付这种情况就可以了。(4分,“数”“免”“修人事”、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不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神宗在颍王府时,韩维任记室,每当他的谈话得到神宗称赞时,就说:“这不是我的说法,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当他升任太子庶子时,又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任记室之职。神宗因此很想见到王安石,刚一即位当皇帝,就委任他为江宁府知府。几个月后,召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才到朝廷。他进宫答对神宗询问时,神宗问治理国家应当首先做什么事,他回答说:“首先要选择推行的政策。”神宗问道:“唐太宗怎么样?”他答道:“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何必要效法唐太宗呢?尧、舜之道,极其简明而不烦杂,扼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繁难。但是后世学者不能晓,才以为高不可及。“神宗说:“你这可说是以难为之事要求我了,我自顾微末之身,恐怕无法与你的这番好意相称。你可以尽心尽意地辅助我,希望共同成就这一目标。”熙宁七年春天,天下已经干旱很久了,饥饿的百姓流离失所,神宗忧形于色,在朝廷上嗟叹不已,想废除所有不好的法令。王安石说:“水灾旱灾,是上天运行的常数,就是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要做好变法中的各种事情来对付这种情况就可以了。”神宗回答说:“这哪里是小事呢,我之所以恐惧,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变法中的事情啊!从士大夫到后宫,没有不议论它的危害性的。两位太后向我哭诉,担心京城发生混乱,认为干旱虽可怕,更怕失去民心。”王安石回答说:“说这个话的大臣不知道是谁,如果说两位太后说这些话,那是向经、曾佾进的谗言。”冯京说:“臣也听说了。”王安石说:“士大夫不满的意见,都集合到冯京处,所以冯京才听到这些议论,臣就没有听说。”京城安上门监门官郑侠将自己的奏疏,以及画着他所见的灾民扶老携幼、困苦挣扎惨状的长卷,向神宗上呈。郑侠在奏折里说:“大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引起的,罢免了王安石,天上就会下雨了。”于是郑侠被判罪流放到岭南。朱熹曾经评论王安石“以文章节操品行高出世人,而且尤其以品德修养经世济民为已任,被神宗所知遇,位至宰相,朝廷期望能仰仗他有所作为,或许可以在出现二帝三王时期的兴盛。而王安石却急切地以财利兵革为首要事务,推举任用凶险邪恶的人,排挤贬斥忠诚正直的人,毒害流传到四海,以至于崇宁、宣和时期,祸乱达到极点。”此天下之公言也。以前宋神宗想任命宰相,问韩琦说:“王安石当宰相如何?”韩琦回答说:“王安石当輸林学士是游刃有余的,但让他处于辅佐天子的位置上却不行。”神宗没有听韩琦的话,于是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唉,这虽然是宋王朝的不幸,也是王安石的不幸。
22. C 比喻
23. ①澄澈洁净,表现了词人纯净高洁的品行。②空旷开阔,表现了词人宽广开阔的胸怀。③清冷孤寂,表现了词人冷落、孤傲的心境。
24(1)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4)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5.【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这是一个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将自己代入情境之中,有明确的任务意识。(1)作者意识:作者是班级的一员。(2)读者意识:以同班同学为演讲对象。(3)内容意识:综合材料内容;“梦”与“青春”和“时代”的关系。(4)文体意识。文体明确要求是演讲稿,格式可不作严格要求,但是要注意演讲稿在内容和语气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
【审题】 本次作文题目,力图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讨论立德树人,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给了3则具有抒情性质的材料,从多角度激励人们勇敢追梦。 材料一《我的梦》侧重个人梦想的实现,激励人们直面挫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执着地去追逐梦想;材料二《无问西东》侧重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励青少年不负青春,勇敢追梦;材料三《我们都是追梦人》侧重共同奋斗的意义,呼唤砥砺同行,志存高远,战胜艰难险阻,去追逐梦想,拥抱梦想。三则材料有同有异,其含意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材料一与其他两则材料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这样做,意在提供相互矛盾的素材,激发考生在矛盾对立中展开深入的思考和论述。提示语“歌为心声,歌如人生;歌曲吟唱时代心声,歌词跳动历史脉搏”,前半部分侧重自我与人生,与“青春”相联系;后半部分侧重时代与历史,与“时代”相联系。提示语“以上三段歌词都写到了‘梦’”,则作文围绕“梦”来展开,较为顺理成章。提示语提到“演讲稿”,因此要防止文体不分。演讲与作文的不同,归根到底在于作文是单方面的输出信息,演讲是演讲者在现场与听众的双向交流;除此之外, 听众与听众也处在双向交流之中,不过他们交流的不是语言,而是情绪和反应。基于此,演讲稿的写作一般要注意以下要求:尽量使用听众觉得与众不同的词语,如古诗、名句、名言或者网络、社会、切中时代利弊的新词,做到引人入胜;尽量使用排比句和循环句,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吸引听众;尽量使用首尾呼应的方法,突出重点,推出理想的效果;讲究思维的逻辑性,由浅入深、有条有理的把论点论据讲明白,讲清楚;懂得托物起兴,有一个好的开头很重要,同时结尾也要有力而精炼,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立意: 立意可以通过三则材料“合并同类项”概括得出,也可以通过三则材料互补综合得出。但要注意两者均要与“青春和时代”相联系。
三则材料“合并同类项”概括立意:坚守梦想,勇往直前;追梦要有无畏无惧的气魄。追梦路上应风雨兼程;追梦要有可歌可泣之精神。
三则材料综合互补立意:努力奋斗,勇敢追梦;笑对挫折艰难,坚韧追梦;在时代洪流中,不惧风浪,不负青春,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而奋斗。 行文结构安排: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矢志不渝,追逐梦想”。然后开门见山,引出演讲的标题,明确话题——梦想。正文主体部分先回顾初入高中时的梦想,接着指出现在的状态——把梦想还给现实,选择了听命于天,然后结合事例分析梦想是什么,最后指出该如何去追逐梦想。结尾部分呼应开头,首尾圆和。山东省济南黄河双语实高2021-2022学年高一
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说明:请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在其它位置无效,考试
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试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基础知识(27 分)
1、下列各选项中对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决定) 六王毕.,四海一(完结)
B.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风度) 举.先王之政(推举)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加速) 弘.兹九德(光大)
D.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时候)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和)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3 分)( )
A.盘盘焉.,困困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 多于.九土之城郭 同俗自媚于.众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臣闻求木之.长者
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下列对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②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③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④辞楼
下殿,辇.来于秦 ⑤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⑥理.固宜然 ⑦李牧连却.之 ⑧择善.而从之
A.①②⑤/③⑧/④⑥/⑦ B.①⑤⑥/②④/⑦/③⑧
C.①②⑤/③⑥⑧/④/⑦ D.①⑤⑥/②③④/⑦/⑧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①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
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
往之至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可谓智.力.孤危
A.①③⑤ B.②④⑧ C.③⑤⑥ D.②③⑦
5.选出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3 分)( )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暴霜露 ③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④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⑤举以予人 ⑥函谷举 ⑦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⑧斯用兵之效也
⑨洎牧以谗诛 ⑩苟以天下之大
A.①④⑦/②⑤/③⑥/⑧⑨⑩
B.①④/②⑤⑦/③⑧/⑥⑨/⑩
C.①④⑦/②⑤/③⑧/⑥⑨/⑩
D. ①④/②⑤⑦/③⑧⑩/⑥⑨
6.下列各项对句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莫不殷忧而道著
译: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兴国,治道显著。
B.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译:所持的政治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啊。
1
C.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译: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译:接下来却跟从六国灭亡的旧事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
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反映了封建社会末世
的种种危机。
B.杜牧,晚唐杰出诗人、文学家,号樊川居士,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
代另一位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C.“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是政
论。《六国论》是一篇史论。
D.“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起于先秦,体制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文
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9 小题。
沿着南京城古老的明城墙,从中山门向南行驶一段,便会在路边的站牌上,与一个令人
怦然心动的名字__________:半山园。这个称谓关联着一段王朝兴衰的历史,更纪念着与那
段历史_______的一代政治巨擘和文化大家王安石。公元 1076 年,迫于保守派和既得利益集
团的强大压力,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变法运动屡屡受挫,56 岁的他
第二次罢相,退居“江宁”,在城外一个_______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名为“半山园”的不
起眼的小宅院,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近十年的时光。
离半山园不远,就是著名的“谢公墩”,是东晋谢安的埋葬之所。我恍然觉得,谢安一
定是王安石心向往之的偶像。在政坛叱咤风云多年,历经起落坎坷后,王安石一定是想到了
谢安的“东山再起”。怀揣着以退为进、伺机再起的强烈愿,他选择在谢公墩旁,建起了自
己的半山园,等待着重整改革局势、再掌国运航舵的历史机遇。只可惜,支持他的宋神宗骤
然去世,使他梦想破灭,________没能实现报效国家、造福民众的理想,给后人留下了千古
长叹。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不期而遇 一脉相承 人迹罕至 终于
B.萍水相逢 一脉相承 荒无人烟 终究
C.萍水相逢 息息相关 荒无人烟 终于
D.不期而遇 息息相关 人迹罕至 终究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迫于保守派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巨大压力,王安石在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变法运
动中屡屡受挫
B.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变法运动再次受挫,迫于保守派和既得利益
集团的巨大压力
C.保守派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使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变法
运动再次受挫
D.王安石暂时放弃了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革新变法运动,迫于保守派和既得利益
集团的强大压力
二、现代文阅读 I(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
材料一:
对“中医药文化”的定义,莫衷一是。一般认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我认为,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内
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的行为规范、器物形象的总和,可概括为心、手、脸三个层
面。
“心”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中医药的本体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思维
方式等方面。中医药学吸收了中国哲学的精气学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气学理论。“气”
是《黄帝内经》应用得最广泛、最普遍的概念,认为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天地和气,命
之曰人”,以阴阳二气为中介说明人与自然密切相关,而有“生气通天”之说,又以五行之
气说明人体内部五脏之间的资生制约关系等。中医药学“气一元论”本体观,可以关照到整
体、分化、内在矛盾和相互作用,是一种关系性思维;西医吸收了古希腊机械唯物主义的原
子论和元素论本体观,注重的是粒子、实体、组合、可分解性和外部作用,是结构性思维。
中、西医学的差异只是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的制造者是隐藏在两大理论体系背后的虛
静、直觉、象数的思维方式。虚静是一种内向思维方法,与西方世界将主体和客体相对立的
认知方式不同,虛静跨越了认识事物的主客体二元对立关系,让心智进入“无思”“无念”
的虚静状态,调动潜意识储备的信息和能量进行认知思维的过程,也就是通过虚心静神的体
证方法回到先天本然,保养太和真朴之气。《黄帝内经》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
内守,病安从来”,是最根本的养生智慧,既是养生方法,也是养生原则。
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取向是调和致中,“中和”是《周易》中给人们提供的从时间、空间、
条件、关系等全方位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中庸》更明确地界定了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将“中和”思想提升到天下之大本和达道
的高度,认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医用药疗疾的目的是“去其偏胜,得其
中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中医药文化的道德观念是仁心仁术,“医乃仁术”是中
医学的基本命题。历代医家皆以“医乃仁术”为行医宗旨和医德的基本原则,“医以活人为
心,故曰,医乃仁术”(明代王绍隆《医灯续焰》)。这就界定了医学的宗旨与本质,是“仁”
和“术”两个方面,“仁”是“术”的前提,“术”是“仁”的体现。
“手”层面的文化就是中医药文化的制度、行为、管理,我们现在做得比较多的是“手”
层面的建设,也就是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的建设。行为规范属于中医药文化的制度文化层面,
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中医药从业人员行为上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中医药实践中的
行动指南及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模式。
“脸”层面的文化就是中医药文化的环境形象,而“脸”的建设是我们比较薄弱的环节,
我们中医院应该展现给社会一个明显的标志性形象。环境形象属于中医药文化的物质文化层
面,是将内隐的核心价值外显为有形物质实体,形成代表中医药文化的物质形态和环境形象。
它的功能就是让人们认准中医的门,找对中医的人,通过环境形象引起视觉注意,对中医药
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大致定位。
中医药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在操作上要注意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关
系。如果只考虑“脸”的部分,这样的文化就是虚浮没有根基的表面文化;如果只强调了“手”
的方面,忽略了“心”和“脸”的建设,那样的文化就是机器文化,自身没有动力,完全靠
外力的约束,也谈不上外显出来的精神面貌了;而“心”的建设才是第一位的,“心”的建
设就是打造大家的凝聚力、创造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向着共同的愿景目标
努力,那么制度和规范就变成一种不须扬鞭自奋蹄的自律行为,展现在外的形象也自然传递
了共有文化的精神气质。
(摘编自张其成《认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
3
材料二:
振兴和发展中医药,必须正本清源、澄清事实,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展
示中医药文化魅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医药的价值和贡献。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把握受众心理和传播规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中医
药,增加中医药文化的趣味性,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例如,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味中药。到底
是山茱萸还是吴茱萸呢 根据诗中描述,九月已经立秋,天气寒凉。吴茱萸是一味温里药,
用于胃寒、脾胃虚塞等病症。而山茱萸是一味补虚药,主要是补肝肾、精血,用于精血不足
等病症。由此推断,此处的茱萸是指吴茱萸。如果把这样的内容植入电视节目、知识竞赛之
中,寓教于乐,很容易激发人们学习中医药的热情。比如,把中医药文化与流行音乐巧妙结
合,让很多年轻人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兴趣。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挖掘中医文化经典的“宝库”,把中医文化应用于日常生活。
中医不是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而是源于丰富的临床和生活实践。例如,《黄帝内经》云:“食
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的健康
长寿之道,包括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心态平和等理念。这与现代医学倡导的“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互为印证。由此可见,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极高
的生命智慧,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学好用好中医药文化经典,对于提
升全民健康水平意义重大。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从娃娃抓起,持续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推动中医药
文化进校园,让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例如,我国组织编写了《中医药文化
中小学生读本》,旨在让中小学生在整体观念、君臣佐使、辩证论治、阴阳五行、药食同源
等中医思维的影响下,形成正确、客观、科学的中医药文化认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
民族文化自信,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责任,使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摘编自白剑峰《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
1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中医药学“气一元论”本体观,是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学气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B. 虚静是跨越认识事物的主客体二元对立关系,使心智进入静神状态的内向思维方法。
C. 《黄帝内经》强调的健康长寿之道与现代医学完全相同,都源于丰富的临床和生活实践。
D. 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用中医思维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形成中医药文化认知。
1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中医药文化,就是指能够体现中医药本质和特色的内在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
B. 中医用药疗疾强调“中和”,并由此形成了“医乃仁术”的行医宗旨和基本原则。
C. 中医药文化在“脸”层面的文化建设方面,将内隐的核心价值外显,工作做得最多。
D. 传播中医药文化,可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医药故事,使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
12.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医药文化内涵的一项是(3 分)( )
A. 中医药有效降低了新冠肺炎轻症患者转为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发生率,提升治愈率。
B. 中医崇尚和谐,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和的健康观,调和致中的治疗观。
C. 中医坚持以“中”为导向、以“和”为原则,实行四诊合参,辨证求本的诊疗方法。
D. 中医药的“君臣佐使”,即多元用药,强调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
13.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画线语段的论证特色。(4 分)
三、现代文阅读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马灯
刘帆
4
雾峰山下,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个传家宝,附近人家基本上都知道。
山里人烟稀少,住户大多散落在各个平坝之处。有峡谷山涧,溪水流泻,怪石嶙峋,树
木繁森。山下一片开阔处,池塘水清,树木葱茏,有传家宝的人家就在一座庙宇前的水塘边。
这户人家和别人家不同,门楣上挂着一盏马灯。
这马灯,并不总是闲着。漆黑的夜晚,它的用处就十分明显。屋里哪个人晚回家,屋里
的人就总是提着它去接人。
这户人家有一副好心肠。只要哪家有什么事上门求急,哪怕是报丧之类,户主都会即刻
提起马灯,随之而去。
村子后有一段羊肠小道,凸凹不平,路旁山石嶙峋,沟底溪水潺潺流淌,树木遮天蔽日
的,人在路上行走,却难见到太阳。
一日,户主的儿子迎娶远处田峒一位唤作朵云的姑娘。她说话声音很好听,虽然穿着极
其普通,但端茶倒水的架势,竟不像小户人家的闺女。出阁前,男人长得咋样,她印象中基
本上就是母亲的絮叨和媒人的描绘。
过门那天,一路鞭炮声噼里啪啦。走到村后树木遮阳蔽日的那三里路,鞭炮声基本没有
了。送亲的人住惯了平坦的田峒,在山路上行走不习惯,队伍越拉越长。朵云看到如此阴森
森的一段路,就哭了起来,而且哭得很厉害。
这个时候,朵云的男人走上起来,到朵云面前一蹲,身着花红衣服、扭扭捏捏的朵云就
上了他的脊背。
男人的父亲到村口瞭望,看到迎亲的队伍远远逶迤而来,一声呼哨,一字排开的一队年
轻人,在一领头人带领下,手提马灯,走向迎亲队伍。男人的父亲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儿子,
好不容易从山外给儿子娶来媳妇,内心自然十分重视。
送亲的人以朵云的舅舅为首,他与男人的父亲很要好,这门亲事毫无悬念地决定下来,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两个老爷子。事实上,看到满山阴郁的路,朵云的心里很不乐意,但拗
不过舅舅的威严,一路上别别扭扭的,直到迎亲的男人愿意背她。
朵云在自己为人妇之后,对那一背才觉出意味,明白其中的情爱。
朵云过门那天,当着朵云舅舅的面,男人的父亲做了一个决定,就是将他珍爱一生的马
灯,正式交给了朵云的男人。
席间,很多人朵云根本不认识,后来才明白,都是一帮老战友,包括自己的舅舅。
那天,老人们都喝了很多酒,随着马灯交接,再也无法掩埋的掏心窝子的话,仿佛烈酒
一样燃烧,终于都给哇啦哇啦吐了出来。
酒桌上,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到了掌灯的时候。
朵云的舅舅就讲了这个马灯的故事。
鬼子投降的那年八月,天气还很热,但雾峰山却比较凉爽。鬼子大白天走进阴暗的林地,
一个个害怕,一下子竟然不敢前行。山里的村民早就得到鬼子要来“扫荡”的消息,已经躲
进了山林。只有由赤卫队队员为主组成的马灯队的人没有撤走,他们一个个手提马灯,在溪
流两边的密林里穿梭晃动,灯光明晃晃的。他们打着呼哨,隔空喊话,几十杆猎枪时不时朝
溪底射击,声音清脆恐怖。鬼子不敢贸然前进,朝亮灯的地方胡乱放枪,却总是伤不到人。
灯火忽明忽暗,鬼子担心遭到游击队的埋伏,后来竟然悄悄后撤,离开了雾峰山。
“血洗村庄”的危机化解,马灯队声威大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灯队自动解散。
朵云的家公对马灯非常钟爱,他父亲看到儿子喜爱,内心很欣慰,就郑重地交给了他。老人
家离世前一再交代,队里有什么活动,马灯要在田间小路引路。
朵云记得舅舅说过一句话:“你进了这个老赤卫队员的家,灯,后继有人了。”
雾峰山的雾有一年更大了。朵云的家公说马灯坏了,很不适应。那时,朵云和男人远在
岭南做工。一天,他们特意寄回一样东西。镇上的邮递员跟朵云的家公很熟,笑说老爷子收
到了一件宝贝。整个下午,朵云的家公没有出门。老伴儿进屋,发现他手拿一个好看的马灯
在研究。可是这盏马灯和旧式马灯不一样,这盏马灯的操作使用比较复杂,老爷子竟然没看
出门道。
周末,朵云住校的女儿回家,一进屋就嚷嚷,说母亲寄了东西回来,问爷爷奶奶收到没
有。奶奶拿出马灯说:“这是新技术,咱们不懂也动不了。”孙女觉得好奇,趴在桌上仔细观
察马灯的构造,又看了说明书,不一会儿,她告诉他们:“这是一盏多功能的新型马灯,既
可充电当一般灯用,还可吸收太阳光线,当太阳能灯用。”
5
“那要是遇到停电充不成电呢?”老人问。
“直接拿到外面有阳光的地方就好了!”孙女回答。
两位老人一听,高兴得两眼直放光!
几天后,朵云和男人回家。镇上离家太远,没有车,两人摸黑走到家。快要到家门口的
时候,他们眼前突然一亮,看到门楣上又挂上了马灯。
灯光明亮,温馨又养眼。
(选自《小小说选刊》)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朵云看到阴森森的一段路后就哭了起来,表现出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周围环境的恐
惧,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丝迷茫。
B.婚嫁路上,“朵云的男人走上起来,到朵云面前一蹲”。一个“蹲”字,生动表现出男人
忠厚实诚的特点。
C.随着故事情节的步步推进,朵云内心对待婚事的态度发生微妙的变化,经历了从起初反
抗、到被迫答应、再到接受的过程。
D.小说结尾“灯光明亮,温馨又养眼”一句,既表达了朵云一家人生活的温馨幸福,也表
明“马灯”有了更好的传承。
1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开头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地处偏僻,清冷萧索,为后文写
朵云的婚事做了铺垫。
B.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围绕马灯讲述故事,客观全面地展现了文中人物丰富多彩的生
活风貌和内心世界。
C.小说时代特色鲜明,情节内容包含了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眼前新时代,使读者在情
节推进中感受到时代变迁。
D.小说人物除朵云外皆没有名姓,这样安排能突出人物的群体性特点,如朵云男人的忠厚
实诚的性格就是一类人的代表。
16.文章以“马灯”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21 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
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
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
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
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
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
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
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
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自
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
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
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
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朱熹尝论安
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
6
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流毒四海,
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
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
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节选自《宋史 王安石传》)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 造:到
B.庶同济.此道 济:渡过
C.侠又坐.窜岭南。 坐:获罪
D.引.用凶邪,排摈忠直 引:引荐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
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B.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
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C.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
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D.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
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1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翰林学士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时常能升为宰相,北宋翰林学士承唐制,仍掌制诰,明
清两代从进士中选拔。
B.熙宁是宋神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皇帝在宗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自汉武帝开始,
历代帝王都用年号纪年。
C.岭南指五岭以南地区,大体就是今广东、广西一带,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
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
D.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是
指具体的官名。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安石博闻强识,文采不俗。他小时候读书过目不忘,写文章时下笔如飞,看过的人无不
叹服他的文章精妙。
B.王安石见解超凡,受到赏识。每当韩维的谈话得到神宗称赞时,他就说是王安石说的,神
宗因此很想见到王安石。
C.王安石果敢刚毅,消除危机。京城安上门监门官郑侠上奏要求罢免王安石,结果郑侠就被
判罪并流放到了岭南。
D.王安石擅长文章,执政不佳。朱熹评论王安石文章节操品行高出世人,为政却导致了崇宁
宣和之际的极大祸乱。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5 分)
(2)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7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
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2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更无一点风色”一句,除了写出了没有风外,还写出了空中晴朗、洁净。
B. “妙处”句中的“妙处”,不单是指景色,更是物我融为一体的美妙体验。
C. “肝肺皆冰雪”一句与“一片冰心在玉壶”相同,都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D. 整首词即景抒怀情景交融,气魄雄伟,格调豪放旷达,词风接近苏轼的豪放。
23. 词中所写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分别都表现了词人怎样的胸怀品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2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挥霍他人点滴积累起来的财富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明确指出贿赂秦国是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直地一直地往前走,疯狂的世界,迎着痛把眼中所有梦,都交给时间。想飞就用心地
去飞,谁不经历狼狈。我想我会忽略失望的灰,拥抱遗憾的美。(《我的梦》)
面迎海上风,在世界之外,在时间之中。无问西东,就奋身做个英雄,不枉那青春勇。
愿心之自由,共天地俊秀,有情有梦。(《无问西东》)
毎次奋斗,拼来了荣耀;我们乘风破浪,举目高眺。心中力量,不怕万里路遥,再高远
的梦也追得到。我们都是追梦人!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海
阔天空,敞开温暖怀抱。(《我们都是追梦人》)
歌为心声,歌如人生;歌曲吟唱时代心声,歌词跳动历史脉搏。以上三段歌词都写到了
“梦”,触发了你对青春和时代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会上向你的
同学们表达你的认识和观点。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