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图是绘制于5000-6000年前的阿尔及利亚塔西利-一恩一阿耶洞穴壁画,图中的人们在放牧、收割,图片突出反映了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得益于
A.农牧文化的交融 B.生产工具的完善
C.原始部落的产生 D.早期农牧亚发展
2.现在世界最广泛的文字语言是英语,作为一种字母文字,它最早的起源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腓尼基字母 D.拉丁字母
3.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被称作“史学之父”的是
A.修昔底德 B.希罗多德 C.亚里士多德 D.穆罕默德
4.古代西非班图人培育出的主要农作物不包括
A.甜高粱 B.西瓜 C.水稻 D.棉花
5.“浮动园地”是一种创造性地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即将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淤泥非常肥沃,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中获得7次收成。创造它的人是
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印加人 D.班图人
6.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则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的是
A.金字塔 B.象形文字 C.《汉漠拉比法典》 D.种姓制度
7.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其基木特征是
①封村封臣制度 ②城市自治 ③庄园与农奴制度 ④中央集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内容为东罗马帝国时期的皇帝敕令,以及权威的法学家对于法律的解释,还有给法律学生当作法学的入门教材等。”下列法律文献能体现这些内容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民法典》 D.《查土丁尼法典》
9、庄园是构成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个最基本单元。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包括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庄园里的村民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3天为庄园主干活。这段材料说明
A.庄园里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好 B.庄园里的劳动者主要是奴隶
C.庄园里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 D.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10.雅典陪审法庭有案例:官员用斧头杀死头公牛,扔掉斧头逃离现场。之后有人拿刀剥掉牛皮,吃掉牛肉。法庭辩论开始指向提水以供磨刀的妇女,妇女则指责磨刀的人,磨刀的人又将责任转向切肉的人,而切肉的人则认为责任是他手里的刀。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定刀子以沉默自认,被判决有罪的凶器投向大海。这反映古代雅典
A.人文主义影响司法审判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D.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1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下列有关印加国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当时最为强大的印第安人国家
B.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
C.土地、矿藏和牲畜不归国家所有
D.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12.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航线的国家是
A.俄罗斯 B.英国 C.荷兰 D.法国
13.《大国崛起》中呈现了一张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运货单上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牧的棉布和荷兰的亚麻布。材料反映了当时
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商业革命”促进贸易扩展
C.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 D.“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
14.明朝中后期,为抢占中国台湾而展开激烈争夺的殖民国家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 B.荷兰和西班牙 C.葡萄牙和荷兰 D.荷兰和英国
15.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大师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造成这种现象的经济根源是
A.反对教会宣扬的神权封建思想 B.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膨胀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 D.天主教教会的专制统治
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启示宗教”。伏尔泰这样认为主要是为了
A.促进思想解放 B.为新教作舆论宣传
C.否定君主政体 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17.马丁·路德认为:上帝借着教会管理这个世界中灵性的国度,即右手的国度:同时上帝也借着政府来管理这个世界中的世俗国度,即左手的国度。世俗的国度只能通过法律和政府,规范人的外在行为,来维持社会秩序。这一观点
A.提倡回归于人的自然属性 B.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C.否认了宗教存在的合理性 D.瓦解了宗教理论体系
18.据《高丽史》记载;“光宗九年(958年)五月,双冀献议,始设科举。试以诗、赋、颂及时务策,取进士。兼取明经、医、卜等业。”这一记载表明,当时高丽
A.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 B.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C.推行“以儒治国”的政策 D.积极发展科技文化事业
19.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
A.《权利法案》的通过 B.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
C.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D.1688年“光荣革命”
20.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博德说:“在美国,只是在南北战争之后,资产阶级才找到它兴起的道路。”下列各项中与材料含义相吻合的是
A.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解决美国的奴隶制存废问题
B.南北战争后美国的种族歧视得到全面解决
C.南北战争后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
D.南北战争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得以确立
21.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一种可以同时纺织许多根线的装置,最初整水力运转,后又采用张汽作为纺纱的动力,这样就需要安装重型设备。于是,有人就将发动机、纺纱机连同上人都集中在起,搬进大房子里。这种大房子,就是后来通常所说的“工)”。创立这制度的是
A.哈格里夫斯 B.阿克莱特 C.卡特莱特 D.韦奇伍德
22.19世纪末,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武装斗争 B.利用宗教形式组织反帝斗争
C.举行政治总罢工 D.资产阶级组织政党进行议会斗争
23.1910一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是
A.彻底铲除了大地产制度 B.粉碎了外因势力的干涉
C.颁布资产阶级宪法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4.据统计,1797年英国有900家纺织工厂,至1834年,上升到1200家,原料消耗从三千万磅增加到三亿磅,生产总值从每年10650万英镑上升为21650万英镑。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B.全国统一市场形成
C.生产组织规模扩大 D.科技转化速度加快
25.如图是罗德斯巨人漫画。它描绘了19世纪80年代英国殖民者罗德斯构筑从埃及开罗到南非开普敦"双开铁路"的设想,该漫画
A.表明非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B.说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反映出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D.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缩影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2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在英国和其他先进国家先后发生的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需要日益扩大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摘自李琮主编的《世界经济百科辞典》
材料三从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完成了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在这一阶段,垄断资本已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为了追逐最大限度利润,大大推动了资本的输出,从而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一摘自李琮主编的《世界经济百科辞典》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业革命”的发源地及其开始的标志。(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民们!你们的公社已经建立了。3月26日的投票确定了革命的胜利。卑鄙无耻的政权掐着你们的脖子逼迫你们,你们已用合法的自卫把那强迫你们承认国王、侮辱你们的政府赶出城外。
——《巴黎公社第一次宣言》
材料二公社是现在唯一的政权,兹命令:
第一条一切公务部门的职工今后必须确认凡尔赛政府或其拥护者所发出的命令或通知为无效,无法律效力。第二条凡不服从本法令的任何官吏或职工,将被立即开除。
—1871年3月29日巴黎公社法令
材料三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握政权的政府的趋势。
一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1)材料一中的“公社”指的是什么政权?它成立于哪一年?材料一中的“政府”指的是什么政府?(3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巴黎公社的法令反映出的实质性内容。(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巴黎公社的意义。(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信徒的获救一不靠救皇,二不靠圣礼,更不靠赎罪卷,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一一《路德选集》
材料四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说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一卢梭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普罗泰格拉观点的积极意义。(5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发生的哪一重大变革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的核心思想与材料一的关系。(4分)
(3)材料三中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学说?如何理解该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6分)
(4)材料四是怎样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发展变化。(8分)
参考答案
1【答案】D
早期壁画中出现了放牧、收割等场景,这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得益于早期农牧业的发展,D项正确;壁画内容并未涉及农文化交融,排除A项;生产工具完善、原始部落产生都与壁画内容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2【答案】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在埃及圣书体象形文字基础上将原来的几十个简单的象形字字母化形成。字母文字,几乎都可追溯到腓尼基字母,如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
3【答案】B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被西方尊称为“历史之父”,故选择B;修昔底德也是古代希腊历史学家,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排除A;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排除C;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排除D。
4【答案】C
水稻不是西非班图人培育出来的,C项符合题意;甜高粱、西瓜和棉花都是班图人培育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
5【答案】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浮动园地”是古代美洲阿兹特克人发明的,扩大了耕种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故选B;玛雅人、印加人虽然同属于古代美洲文明,但它们并未创造“浮动园地”,故排除AC;班图人属于古代非洲文明,其并未创造“浮动园地”,故排除D。
6【答案】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稳定社会秩序,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故C项正确;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的建筑,故排除A项;象形文字产生于古代埃及,故排除B项;种姓制度产生于古代印度,故排除D项。
7【答案】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在政治上是封君封臣制度,在经济上是庄园与农奴制度,①③正确,B项正确;城市自治、中央集权不是基本特征,②④排除,排除A、C、D项。故选B项。
8【答案】D
依据材料“东罗马帝国时期的皇帝敕令”,结合所学可知,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颁布《查士丁尼法典》,即《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形成完备体系,D项正确;A项是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排除;B项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律,排除B项;C项是拿破仑颁布的法律,排除。故选D项。
9【答案】D
依据题干材料中“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包括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的信息可知,当时的庄园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段话说明了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D项;A、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庄园里的村民有奴隶,但主要是农民,排除B项。
10【答案】D
根据材料可知,案件的审理经历了法庭辩论、陪审员投票,最后判决刀子为凶器并投入大海,这符合雅典民主法律程序,且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人文主义,故A项错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故C项错误。
11【答案】C
结合所学可知,印加王国的土地、矿藏和牲畜国家所有,C项错误,符合题意;12世纪,印加人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是当时最为强大的印第安人国家,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印加王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印加人还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12【答案】A
俄罗斯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航线,A项正确;英国和荷兰主要是在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排除B、C项;法国是到达了拉布拉多半岛,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B
根据材料中“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运货单上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和荷兰的亚麻布”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推动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东西方联系日益密切,商品种类日益增多,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价格革命及社会分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4【答案】B
西班牙和荷兰为争夺中国台湾而展开激烈争夺,B项正确;葡萄牙、英国并未参与争夺台湾,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答案】C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C项正确;反对教会宣扬的神权封建思想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是对材料中现象的表述,排除A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膨胀,属于思想原因,排除B项;天主教教会的专制统治是文艺复兴运动出现的政治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A
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可知这一时期启蒙运动正在开展,伏尔泰作为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为了宣传启蒙思想,A项正确;与新教无关,排除B项;否定君主政体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7【答案】B
根据材料“世俗的国度只能通过法律和政府,规范人的外在行为,来维持社会秩序”,再结合材料可知,宗教改革有利于世俗政权摆脱教会的控制,建立本民族的政府,实现民族自决,这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观点是扩大世俗政权,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不是提倡回归于人的自然属性,排除A项;否认了宗教存在的合理性,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扩大世俗政权,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瓦解宗教理论体系没有太大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8【答案】B
材料中“始设科举”“取进士”表明,高丽王朝实行了以考试方式选拔人才的科举制,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建立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高丽推行“以儒治国”的政策,也不能体现积极发展科技文化事业,排除CD项。故选B项。
19【答案】A
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在历史上第一次从“人治”走向“法治”,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故A项说法正确;1649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英吉利共和国建立,但此时王权仍然控制议会,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1649年2月,英吉利宣布为共和国,成立了克伦威尔为首的护国政府,但仍不是君主立宪制,故C项不合题意,排除;“光荣革命”仅实现了王权和议会权力天平的转折,但没有从法律上得到确认,故D项不合题意,排除。
26【答案】(1)新航路开辟;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英国,珍尼纺纱机的出现
(3)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
(1)从图片的航行路线可得出是新航路开辟;根据所学可得出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根据“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可得出是英国工业革命;结合所学可得出是珍尼纺纱机的出现。
(3)根据所学可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7【答案】(1)政权:巴黎公社;
时间:1871年;
政府: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临时政府。
(2)内容:巴黎公社坚决反对旧政府和旧法令,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
(3)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其英勇斗争精神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
28【答案】(1)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体现古希腊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2)文艺复兴运动。关系:它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兴”与发展(或继承与发展)。
(3)学说:“因信称义”。
理解:该学说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教会的精神柳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宗教信仰的自主权,树立了人文主义宗教观。
(4)发展:自由是天赋予人的权利,不可侵犯,要以法律作为保障。
内涵变化:由人文精神发展到人文思想再到人权思想
【解析】
(1)根据“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可知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其积极意义结合所学可从强调人的价值、传播人文主义的角度进行作答。
(2)根据“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可知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因此它和材料一的关系是继承发展的。
(3)根据“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可知马丁·路德提出了“因信称义”的主张。对该主张的人文主义色彩应该从否定教皇权威、打破教会的精神枷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树立人文主义宗教观的角度进行总结概括。
(4)根据“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可知材料四认为自由是人天赋的权利,不可侵犯。结合以上各则材料和所学内容可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由人文主义精神到人文主义思想再到人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