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特点】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正确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是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前提。平时只有善于积累,明确把握各个地理事物的特征表现,才能为正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奠定良好基础。
【思维建模】
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并用规范而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具体答题思路是:首先要对题目涉及区域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明确区域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在描述时要注意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并且做到简洁、准确地描述。
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 ↓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等)↓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简洁、准确描述
【考点定位】
地理要素 思维方向
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
地势特征 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
地表环境特征 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量、汛期(时间、长短、次数)、结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蕴藏量等
河流的水系特征 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区
气候特征 气温(季节变化、积温、生长期)——热量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干湿变化)——水分条件,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农业生产特征 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
工业生产特征 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区域特征 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等)、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贸易、旅游、交通、城市、人口等)
等值线特征 等值线数值高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变化等
【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和体制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除传统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如工业化)外,我国出现了许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如区位优势、第三产业、户籍制度、建设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推动城镇化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
影响因子 意义
第一因子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交通干线公路网密度 反映人口乡村——城市流动、跨区域流动的强度和便捷程度
第二因子 港口吞吐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外商实际投资额 反映城镇化中非工业化的拉动因素,即工业化不高情况下的城镇化
第三因子 人均GDP、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反映综合经济实力壮大从而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情况
材料二 2000年与2005年大陆沿海省区城镇化水平及变动幅度。
(1)简述2000~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市)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
(2)从工业结构差异入手,分析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的城镇化第一因子的差异。
【例2】(2013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28分)区域经济发展就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新疆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1949年—2009年新疆经济重心动态转移轨迹
(1)该区域地势特征为 ,判断依据是 。(4分)
(2)甲乙两区域植被差异大,甲区域为 、乙区域为 ,影响两地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6分)
(3)建国以来新疆经济重心南北向移动距离约为 千米 ,东西向移动距离是南北向的2.3倍,据此推测新疆区内人口迁移重心在空间上向 方向移动。(4分)
(4)简述该区域能源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4分)
(5)简要分析该区域农场布局的有利自然条件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0分)
【例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下面为喀什所在地区的地形和水系分布示意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示意图。
材料二:喀什位于我国最西点,总面积111 794平方千米,总人口39 794万人(2010年末)。其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边境线长388千米。喀什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区,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30多种矿产。石膏储量居全国前列,蛇纹岩储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喀什的古老人文景观和独特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喀什是南疆的交通枢纽,交通比较发达。
(1)简述喀什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喀什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模拟训练:
从大气环流角度,解释两地气候特点及成因
分析图示地区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
结合图示地区的地形,评价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比较两地水土流失带来损失的差异性,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从环境角度,分析该城市工业布局的合理性。
常见“词语”的把握和答题要求
描述 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 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 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阐述 “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例析 “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价 “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分析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比较 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
意义 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影响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措施 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判断 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
变化 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关系 思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
结构 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口语化)”、“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出现语法错误)”、“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Ⅰ、抓住关键词,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尽量多使用地理术语作答
Ⅱ、注意条理性和层次性,主动标明①②③④
Ⅲ、答题时点要多,但避免重复采分点
Ⅳ、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用信息
【名题巧练】
(2013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1.(12分)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6—2004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与耕地、建设用地变化图(图7)
材料二: 表2为1996年和2004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
用地类型 1996年 2004年
面积(公顷) 比重(%) 面积(公顷) 比重(%)
建设用地 73682.62 6.06 88794.83 7.30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60875.32 5.01 72251.29 5.94
交通 5973.97 0.49 9105.62 0.75
水利 6833.33 0.56 158607.22 0.61
未利用地 162425.74 13.37 158607.22 13.05
(1)简述该市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过程,并据此推测在这一阶段该市的城市化特点。(8分)
(2)据材料分析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4分)
(广东省惠州市2013届高三4月一模试题)2.(28分)四川省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川省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
材料二:攀枝花市地形以山地为主,有全国最大、世界第三,伴生多种稀有金属的钒钛磁铁矿,是著名的钒钛之都。2010年该市启动了钒钛产业园规划,重点发展钢铁、钒、钛原料、钛白粉、金属钛及伴生产业。
材料三:攀枝花市2000-2010年三大产业统计资料(数据来源:攀枝花市统计局)。
(1)图中四川省城市分布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图中318国道四川段沿途景色壮美,乘车此段可强烈感受到自然带的_______地带性变化,此路段夏季常面临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的威胁。(6分)
(3)简析川西地区水电开发的优势条件及存在的困难。(8分)
(4)目前,攀枝花的主导产业是_____产业,但对就业贡献率最大的是_____产业。(4分)
(5)请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攀枝花市钒钛产业园规划与建设提出合理建议。(6分)
(2013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3.(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9为2001—2005年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次数分布图(单位:次)。图10为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月际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云南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4分)
(2)指出云南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形成机制。(6分)
4.(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届高三期初联考)读“法国水系示意图”(图14)及“法国部分农业用地示意图” (图15),回答下列问题(19分)
(1)比较塞纳河(甲)与罗讷河(乙)两河流下游的水文特征。(8分)
(2)根据罗纳河(乙)的水系特征判断该河流所处地区的地质构造。(4分)
(3)描述图15中葡萄种植园景观的分布特征,并评价M地发展葡萄种植的条件。(7分)
(衡阳市八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5.某校“地理社团”在2012年暑期用一周时间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研究了该时间内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下图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12分)
(1)社团成员们发现,有许多地点经度或纬度相近,但自然现象却差异明显,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按要求补充下表中内容。(8分)
地点 现象 分析
①和② 地方时不同 大约差 小时
③和④ 植被不同 主要成因是
⑤和⑥ 太阳辐射强度不同 ⑤比⑥太阳辐射________________
(2) 描述苏门答腊岛(小方框所示岛屿)地形的基本特征。(4分)
(河北保定2013届高三模拟试题)7.读甲图和乙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 世界某区域 图乙 ④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
(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并说出①、②两地地形类型。
(2)为什么③海区7月经常出现浓雾?
(3)简析④地的气候特征。
(4)分析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山东省聊城市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一))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该流域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主要有铅、锌、铜、锑、镍、铁、汞、金、银、铀、煤、石油、天然气等。
(1)分析该河流的水文特征。(6分)
(2)说出该流域东部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该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8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该流域综合开发的方向(6分);并分析在流域开发过程中,如果中上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会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影响。(4分)
(浙江宁波2013届高三月考试题)9.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中1月份等温线的大致走向,并分析甲地冬季气温比乙地低的原因。
(2)描述流经乙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3)简述图中甲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并指出乙地周边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4)简述图示区域发展工业可使用的原料和对应的主要工业部门。
(河北唐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10.该图为东南亚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简要概括苏门答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植被类型。(4分)
(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4分)
(3)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当地自然条件对施工有哪些影响?(四点即可,共8分)
【还原高考】
(2012北京卷)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1)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6分)
(2)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6分)
(3)比较图10(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8分)
2010年,曹妃甸新建的首钢京唐钢铁厂已全面投入生产。
(4)说明钢铁厂建设对曹妃甸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8分)
(5)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8分)
(2012山东卷)34.(10分)【地理——环境保护】表3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读表回答问题。
表3 (单位:km2)
年 份类 型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重度盐渍土 153 425 755
中度盐渍土 133 219 293
轻度盐渍土 952 801 694
合计 1238 1445 1742
(1)分析该区域1990 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6分)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4分)
(2011新课标全国卷)37.(18分)图9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图9
(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8分)
(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10分)
图a 1996—2004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比重与耕地变化
图b 1996—2004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比重与建设用地变化
图7
公顷
公顷
%
%
图9
图10
甲
乙
M
(图14)
(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