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第二次月度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泰州市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第二次月度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31 18:4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月度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斜一:
刘勰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认为好的说辞或纵或擒,要看情势的需要。他还说,“凡说之枢要,必
使时利而义贞”,“拔肝胆以献主,飞文敏以济辞”,即认为说辞的关键,要对当时有利,意义正确,忠于为
君,敏于成事。这些话,对烛之武劝秦移公退兵,完全是切合的。
烛之武说秦移公。先退一步,说:“秦、晋固郑,郑既知亡矣。”肯定秦晋围域一定胜利。然后反过来
说,用了四层转折。一层是郑亡以后,秦国得不到郑国,对秦国无利,所谓“越国以部远,君知其难也”。
二层是灭亡了郑国有利于晋国,即“亡郑以陪邻”。三层是加强了普国就削弱了秦国,即“邻之厚,君之薄
也”。这三转就说明了灭亡郑国对秦国的不利。四层是放过郑国,对秦国有利,即“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
李之往来,共其乏因”。这些是就当前的情势说的,用的是一纵一擒,一放一收。说到这里好像话已说完了,
但烛之武还要进一步说。因为以上讲的灭亡郑国以后,对秦国无利而有害,都是推测,推测的活还没有得
到证明,所以还得举出事实来做证,证明这种推测是正确的。
烛之武再引过去的事实做证。说秦移公曾经帮助晋惠公,递他回国即位。晋惠公愿把焦、瑕两邑送给
秦移公作酬报,可是他平上渡过黄河,晚上就筑防御工事拒绝秦国,说明晋君是背恩的。从而证明秦军帮
晋军灭亡郑国以后,晋国也会背恩炮弃秦国,使秦国不利。因此再作进一步推论,晋国占顿了郑国,又会
向西侵占秦目。说到此,才算把泰穆公说服了。这就是刘韬说的“言资悦怿”,“动言中务,顺情人机”。
(摘鍋自周振甫《烛之武退秦师〉赏析》)
村料二:
对于军事斗争来说,光是雄辩的口才并不够,大凡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要想凭外交口才得到是不现
实的,主要还是凭实力。然而,郑国没有相当的实力。烛之武面临的艰巨任务是:缺乏实力的后盾,要在
谈判中以口才战胜实力。
谈判实际上就是拼论。对立的双方利害关系相反,没有共同语言,必须有一个双方认可的前提,才能
把辩论转化为对话。烛之武必须找到一个秦穆公认可的前提。他的杰出在于,抓住了一个关键词“益”,回
避了眼前郑国和秦国利害关系相反的戏点,以于对方有益作为前提。这就把论题转移了:第一,不是对秦
国和郑国有没有益,而是对秦国和普国有没有益;第二,不是眼下对秦国有没有益,而是未来对秦国有没
有益。
为了回避与秦对杭,烛之武坦然放低姿态:退一万步说,“郑既知亡矣”,郑亡如果真对秦国有益(“有
益于君”),那就听便。但是,他反过来指出,郑亡实际上并不有益于秦,相反有害于桑。有益转化为无益,
条件有二。第一,灭了郑国,郑国成了秦国遥远的边地,可当中隔着晋国,秦国鞭长英及,要向普国借道,
管理却受制于晋,对秦目有什么益处呢?第二,郑国灭亡,实际上是增加了晋国的疆土,对于晋国有益,
那就意味着对秦国是无益的(“邻之厚,君之薄也”)。这是从反面讲。从正面讲,如果不灭亡郑国,把郑国
作为东方大道上的朋友(“东道主”),秦国有什么外交使节,郑国可以提供食宿的方便,这对秦国有什么害
处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