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分层作业》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回顾与思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双减分层作业》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回顾与思考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31 22:0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回顾与思考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基础达标:(完成时间__________分钟)
1、知识回顾与梳理:
1、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_____和______。
2、有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________。
3、对顶角_____。
4、如果两个角的和是_____,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5、如果两个角的和是______,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6、同角或等角的余角_____,同角或等角的补角_____。
7、垂足: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叫_____。 垂直符号_____。
8、过一点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注:这一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
9、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线的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_____。
10、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 _____。
11、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这点到直线的_____。
1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三线六面八角: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将平面分成了六个部分,形成_____个角,其中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和2对同旁内角。
这三种角:① 根据三种角的概念来区分 ② 借助模型来区分,即:同位角——F型,内错角——Z型,同旁内角——U型。
1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_____。 (或叫平行线的传递性)
14、平行线的判定:
① 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② 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③ 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④平行线的传递性:
⑤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也
15、平行线的性质:
① 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
② 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
③ 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
二、基本题型训练:
(1) 选择题:
1、如图,与∠1是同旁内角的是()
A.∠2 B.∠3 C.∠4 D.∠5
2、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CD,若∠1=40°,则∠AOD的度数为()
A.120° B.130° C.140° D.150°
3、一个角的补角加上10°后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A.30° B.35° C.40° D.45°
 第4题图 第5题图
4、如图,把小河里的水引到田地A处,作AB⊥l,垂足为B,沿AB挖水沟,水沟最短,
理由是()
A.垂线段最短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点C落在点E处,BE交AD于点F,已知∠BDC
=62°,则∠DFE的度数为(  )
A.31° B.28° C.62° D.56°
(2) 填空题:
6、如图所示,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①∠2=∠5;②∠3=∠4;③∠ACE+
∠E=180°;④∠B=∠3中,能判定AC∥DE的有____
7、如图,在平行线l1,l2之间放置一块直角三角尺,三角尺的锐角顶点A,B分别在直
线l1,l2上,若∠1=65°,则∠2的度数是____
  
8、如图,DH∥EG∥BC,且DC∥EF,那么图中与∠1相等的角有____
9、如图,已知∠1=65°,当∠C=____时,AB∥CD;当∠A=____时,AD∥BC.在上述两
个成立的情况下,∠D=___.
10、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平行,且这个角比另一个角的3倍少40°,
则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
(三)解答题:
1、把下面的解题步骤补充完整:
如图,已知DF∥AB,DE∥AC,试说明:∠FDE=∠A.
解:因为DF∥AB(),
所以∠FDE=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因为DE∥AC(),
所以___=∠A(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FDE=∠A(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已知∠1=∠2,∠3=∠4,∠5=∠C,试探究ED与F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B 素养拓展:(完成时间__________分钟)
1、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OF平分∠COB,若∠AOD∶∠BOE=4∶1,求∠AOF的度数.
2、如图,直线AB和直线BC相交于点B,点D,E,H分别在AB,AC,BC上,F是DH上的一点,已知∠1+∠3=180°.
(1)试说明:∠CEF=∠EAD;
(2)若DH平分∠BDE,∠2=α,求∠3的度数.
3、如图,直线AB∥CD,直线MN与直线AB,CD分别相交于点E,F,∠MEB与∠CFM互补.
(1)试判断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BEF与∠EFD的平分线交于点P,EP的延长线与CD交于点G,H是MN上的一点,且GH⊥EG,试说明:PF∥GH.
C能力培优:(完成时间__________分钟)
1、如图,已知直线c和直线a,b分别交于A,B两点,直线d和直线a,b分别交于C,D两点,动点P在直线c上运动.
(1)若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试探究:当∠1,∠2和∠3之间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直线a∥b?请说明理由;
(2)若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试探究:当∠1,∠2和∠3之间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直线a∥b?请说明理由.
2、(1)如图①,若AB∥CD,求∠B+∠D+∠E1的值;
(2)如图②,若AB∥CD,求∠B+∠D+∠E1+∠E2的值;
(3)如图③,若AB∥CD,求∠B+∠D+∠E1+∠E2+∠E3的值;
(4)如图④,若AB∥CD,猜想∠B+∠D+∠E1+∠E2+…+∠En的值.
第二章 回顾与思考参考答案
A:基础达标
一、知识回顾与梳理:
1、 平行 相交
2、 对顶角
3、 相等
4、
5、 180°
6、 相等 相等
7、 垂足 ⊥
8、 有且只有
9、 垂线段
10、 垂线段最短
11、 距离
12、 八
13、 平行
14、 ① 同位角相等② 内错角相等③ 同旁内角互补
④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⑤平行
15、①同位角相等;②内错角相等;③同旁内角互补。
二、基本题型训练:
(一)选择题
1、A 2、B 3、C 4、A 5、D
(二)填空题
6、①③ 7、25° 8、5个
9、 65°65°115°_ 10、 20°,20°或125°,55°__.
(三)解答题
1、已知 _∠BED_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已知 ∠BED_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等量代换
2、解:DE∥BF,理由如下:因为∠3=∠4,所以BD∥FC,所以∠5=∠BAF.又因为∠5=∠C,所以∠C=∠BAF,所以AB∥CD,所以∠2=∠BGD.又因为∠1=∠2,所以∠1=∠BGD,所以FB∥ED
B: 素养拓展
1、解:设∠BOE=x,则∠AOD=4x.因为OE平分∠BOD,所以∠BOD=2x,所以由∠AOB=180°得2x+4x=180°,解得x=30°,所以∠BOD=2x=60°,∠AOD=4x=120°,所以∠AOC=∠BOD=60°,∠BOC=∠AOD=120°.又因为OF平分∠BOC,所以∠COF=60°,所以∠AOF=∠AOC+∠COF=60°+60°=120°
2、解:(1)因为∠3+∠DFE=180°,∠1+∠3=180°,所以∠DFE=∠1,所以AB∥EF,所以∠CEF=∠EAD
(2)因为AB∥EF,所以∠2+∠BDE=180°.又因为∠2=α,所以∠BDE=180°-α.又因为DH平分∠BDE,所以∠1=∠BDE=(180°-α),所以∠3=180°-(180°-α)=90°+α
3、解:(1)AB∥CD,理由如下:因为∠MEB与∠CFM互补,而∠MEB=∠AEF,所以∠AEF+∠CFM=180°,所以AB∥CD
(2)过点P作PQ∥AB,则PQ∥AB∥CD,所以∠QPE=∠BEP,∠QPF=∠DFP.又因为EG,FP分别平分∠BEF,∠DFE,所以∠BEP=∠BEF,∠DFP=∠DFE,所以∠EPF=∠QPE+∠QPF=∠BEP+∠DFP=∠BEF+∠DFE=(∠BEF+∠DFE)=×180°=90°.又因为GH⊥EG,所以∠HGP=90°,所以∠EPF=∠HGP,所以PF∥GH
C: 能力培优
1、解:(1)当∠1+∠3=∠2时,a∥b,理由如下:过点P作MP∥a,则∠1=∠CPM.又因为∠1+∠3=∠CPD=∠DPM+∠MPC,所以∠3=∠MPD,所以MP∥b,所以a∥b
(2)①当点P在点B的下方时,当∠1=∠2+∠3时,a∥b,理由如下:过点P作MP∥a,则∠1=∠2+∠4.又因为∠1=∠2+∠3,所以∠3=∠4,所以b∥MP,所以a∥b;
②当点P在点A的上方时,当∠3=∠1+∠2时,a∥b,理由如下:过点P作MP∥a,则∠1=∠5.又因为∠3=∠1+∠2,所以∠3=∠5+∠2,所以MP∥b,所以a∥b
2、解:(1)过点E1作E1F∥AB,则E1F∥AB∥CD,所以∠B+∠1=∠2+∠D=180°,所以∠B+∠1+∠2+∠D=360°,即∠B+∠D+∠E1=360°
(2)分别过点E1,E2作E1F1∥AB,E2F2∥AB,则AB∥E1F1∥E2F2∥CD,所以∠1+∠B=∠2+∠3=∠4+∠D=180°,所以∠B+∠D+∠E1+∠E2=∠1+∠B+∠2+∠3+∠4+∠D=3×180°=540°
(3)分别过点E1,E2,E3作E1F1∥AB,E2F2∥AB,E3F3∥AB,则E1F1∥E2F2∥E3F3∥AB∥CD,所以∠B+∠1=∠2+∠3=∠4+∠5=∠6+∠D=180°,所以∠B+∠D+∠E1+∠E2+∠E3=720°
(4)∠B+∠D+∠E1+∠E2+…+∠En=180°(n+1)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