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执教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出其数学表达式。2.能利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2.通过实验过程,初步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尝试从物理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解释简单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增强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乐于探究科学奥秘。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浮力知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前面一节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学习了称重法求浮力的方法,还学习了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这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铺垫和准备。阿基米德原理是浮力知识的核心,同时为下一节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 利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纽带构建有效课堂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归纳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溢水杯、物块、弹簧测力计、小桶、细线、水、烧杯等
课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 称重法如何求浮力?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思考并作答 为新课做铺垫
发现问题 通过上一节的探究我们知道,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那么浮力与这两个因素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学生亲身体验,动手实验,观察思考------引入新课。 观察 思考交流 回答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请大家思考: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跟液体的质量有什么关系?跟液体的重力有什么关系?进一步思考浮力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可能是什么关系呢?明确实验要探究的问题就是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学生质疑、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并尝试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探究新知 探究的问题: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方案①如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②如何测量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在此基础上确定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需要记录的实验数据和表格。实验所需的器材:弹簧测力计,物块,烧杯,溢水杯,小桶、细线等。教师指导学生按课本P54--55步骤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次数物体所受重力/N物体在水中时测力计的读数/N浮力/N小桶和排开水所受的总重力/N小桶所受的重力/N排开水所受的重力/N1 2 3 师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学生参与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知得到认知
生成新知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2.表达式:F浮=G排3.导出式:F浮= G排= m排g= ρ液 gV排结合例题指出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浮力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原理中的“浸入”包含两种状态,一是物体都浸没在液体中,V排 =V物 二是物体的一部分浸在液体中,一部分露出液面V排 基础达标 1.有一物体浸在水中排开水的质量是100g,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 (g=10N/kg)
2.有一个体积为2dm 的铝块,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g=10N/kg)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通过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知识延展 与能力提升 一个重为50 N的实心金属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 N,则金属球的密度为多少?(g=10N/kg)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小组合作完成 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作业布置 课本:P56 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
板书设计 §10.2 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 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表达式:F浮=G排推导式:F浮=G排 =m液g =ρ液V排g单位:F浮—N g—N/kg ρ液—kg/m3 V排—m3
教学反思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