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雷雨
曹禺
教学目标
( 1 ) 明确戏剧常识,了解曹禺及《 雷雨》全剧故事梗概。
( 2) 概括情节,把握戏剧矛盾冲突,理解 戏剧所反映的深广的社会内容。
( 3) 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体悟人性的复杂性 。
( 4) 鉴赏戏剧人物语言 。
【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与性格特点 。
文学常识
戏剧(见练习册第8页)
补充: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
曹 禺 简 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生于1910年,卒于1996年。中国现当代剧作家。祖籍湖北潜江市,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1922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雷雨》是其处女作。两年后的 1935年夏,又有都市生活剧《日出》发表,奠定了其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作品享誉海内外。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南开中学时
在写作
在重庆
晚年时
青年时
文革后
写作背景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名人评语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李健吾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黎烈文
看课文,理清人物关系
初步感知:
旧情人
父
子
母
女
情 人
夫 妻
父 子
单相思
女父
异父
同母
兄
妹
弟
兄
主
仆
情
敌
异父兄妹
母
子
父
子
异
母
兄
弟
人
情
子
母
后
夫
妻
子
父
后
母
子
异父异母兄妹
人物关系一览表
母
子
周朴园
繁漪
周冲
周萍
四凤
鲁侍萍
鲁大海
鲁贵
戏剧鉴赏方法
一、把握戏剧冲突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三、揣摩戏剧语言
《雷雨》节选
时间:
地点:
一个夏天的午饭后
周公馆的客厅里
剧本的舞台性:
必须遵循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
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
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
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而且感染了
读者和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 : 周朴园鲁侍萍昔日情人相遇相认
第二部分: 周朴园鲁大海父子难认互斗成仇
情感纠葛
劳资冲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侍萍的经过。 (相遇述旧怨)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 (相认生新恨)
周朴园
鲁侍萍
周朴园
鲁大海
亲人之间的冲突
阶级冲突
主 要 矛 盾 冲 突
第一场: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
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
矛盾焦点
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发展过程,集中、鲜明地体现在周朴园对侍萍情态的变化上。
赏析文本
赏析第一部分之周朴园形象
1.30 年前,周朴园是如何对待侍萍的?其行为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观念与性格特点
2.30 年来,周朴园是如何对待 “ 死去” 的侍萍的 从文中找出相关事例他的所作所为展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①保留旧物( 旧雨衣、绣了梅花的旧衬衣 、 侍萍喜欢的旧家具、侍萍相片 );保 留旧习惯(关窗);记住侍萍生日;以“前妻”身份待之;多次打听也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下落;把侍萍美化为贤惠、规矩的小姐 。
②怀念侍萍,对侍萍余情未了,情深几许;内心愧疚,受良心的谴责,想弥补过错 。
3.当被告知侍 萍“ 现在 还活着”、“ 境况很不好 ”,并被问及“想见一见她吗”、“ 想帮一帮她吗”时,周朴园又何言行 其言行反映了他什么心理
4.当活着的侍萍就在周朴园面前时,他的言行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和动机
5.周朴园如此对待活着的侍萍,其根本原 因或者说深层心理动机是什么 反映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①侍萍的出现可能会使他从前的罪恶暴露于天下,从而威胁到他如今的名誉、地位、家庭,为了维护他自身的现实利益。他要与侍萍一刀两断,彻底埋葬过去。②暴露了他自私、冷酷、伪善的性格特点。
6.周朴园对“ 死去” 的侍萍怀念,对活着的侍萍绝情,那么,他对侍萍有真情吗 他的怀念到底是真是的还是虚伪的 (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
①真情说:周朴园对侍萍有真情,他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因为30年的怀恋纪念没有真情是做不到的,其怀恋纪念的具体行为表现在上文已表述 。
补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 。( 曹禺语 )
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曹禺,《 雷雨》序 )
②假意说 : 一是当他知道眼前人是侍萍时凶相毕露,用钱打发,以期老死不相往来。二是由于逼走侍萍之后,周朴园的家庭婚姻生活不如意,这加重了他对侍萍的怀念,这种怀念在主观上可填补他精神的空虚,使他在冥冥玄想之中得到精神 慰藉;也可卸掉他良心 和道义上的负重,使他的心灵趋于平衡和充实。在客观上,这种怀 念能起 到教育子女、稳定家庭、钳制后妻、在社会上博得好名声的奇妙作用,他就越做越真,越做越虚假,陷入了自欺欺人的状态。这种怀念只是他维持“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手段,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怀念 。
补充:周朴 园这个人可 以说是坏 到家了 ,坏 到连 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曹禺与语文教师谈《 雷雨》)
③综合: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成分,但他怀念的是3 0 年前的年轻美貌、温柔善良的梅小姐,而不是如今老得他已认不出的鲁侍萍,从这点看,他 又是虚伪的。这是人性的复杂性的本真显现 。
赏析鲁侍萍形象
1.在相遇部分中,侍萍既有意识地隐蔽自己的身份,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自己引导朴园认出自己,请分别找出其相关言行 。
明确:
①隐蔽——周朴园一再问:“ 你贵姓 ” “ 你姓什么 ” “ 你是谁 ”侍萍避实就虚地答 : “ 我姓鲁。”“我是这儿四凤的妈。”
②引导与表露——没话找话,两次问:“老爷没有事了 ” 关窗等行为动作自然娴熟,极像侍萍;熟知侍萍经历:熟知周朴园3O 年前旧衬衣的细节处 。
2.侍萍是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还是不想让 他认出自己 侍萍对周朴园怀有怎样的情感呢
明确 :
①不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周朴园是造成她人生悲剧的直接的罪魁祸首,30年后相见一再暗示对方,是控诉,是发泄,而非求同情,续旧情。
②纵然悲愤、怨恨是主流,但毕竟旧情难忘,所以当周 朴园知道眼前人是侍萍时,她深情呼唤:“朴园,你找侍 萍吗 侍萍在这儿。”甚至在周朴园厉声责问后再施以柔情攻势时她的强硬立马变成 了无奈的叹息:“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傻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可见一斑。
3.在相识部分中,面对周朴园责问、永不往来包括不能认儿子的要求及用钱打发 , 侍萍是如何做的 从 中可见他有什么性格
明确 :
①斥责周朴园始乱终弃,划清界限、 永不纠缠,撕碎支票。
②冷静、清醒、刚强、自尊、有骨气。
赏析第二部分之人物形象
1 . 从鲁大海的言行中可见他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有着较高觉悟的工人代表。虽然他 斗争经验不足、 相对稚嫩,但他表现出的工人阶级大公无私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2.从鲁大海的揭露与控诉中可见周朴园是什 么样的人
3.归纳总结周朴园人物形象。
明确: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课文从两个角度去揭露他的自私虚伪和残忍冷酷。第一部分是从私生活的角度写,充分暴露 了他的虚伪、自私、冷酷,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第二部分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揭露周朴 园反动的阶级本性,说明他是一个老奸巨 猾而又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充分暴露了他残忍狠毒的阶级本性。
( 四) 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明确:了解人物身份、背景;揣摩人物言 行及其背后的心理;遵循基本的人性: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人物的变化。
主题
本文通过写微观层面的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宏观层面的尖锐的劳资矛盾冲突,揭露了封建资产 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展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预示了旧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
高度个性化
丰富的潜台词
富于动作性
人物语言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
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一、高度个性化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就是
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虽然嘴上未说,但心中已想;或嘴
上这样说,而心中却那想;或嘴上已说完,而心中意
未尽。潜台词丰富的内涵大大扩展了舞台语言艺术的
延衍性、深广性。它常常借助舞台提示并通过演员心
神化一的表演让人体味、咀嚼。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
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丰富的潜台词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课文中鲁侍萍几次说到这样意思的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她要是小姐怎么会有如此悲惨的遭遇?”
“你何必如此虚伪?”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
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三、语言富于动作性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
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暗示)
(直接推动,节外生枝)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
“说不定,也许记得”
“老爷,没有事了?”
…… ……
(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
(推动情节发展)
(提醒周朴园)
(强烈的暗示;不问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