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40讲 中国的主要地区
第二章 中国地理
南方地区
1、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
江汉平原
江淮平原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长江三角洲
长江河流冲积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水稻土
④河流: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
(1)有利条件
①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例: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
②地形: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
③土壤:平原地区有肥沃的水稻土,
1.水稻种植业
展
⑤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
⑥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产水平高
(2)不利条件
展
①夏初梅雨期过长,雨量过多,容易造成涝灾;时间过短,雨量过少,易造成旱灾
②江淮伏旱,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影响农业生产;
南部沿海夏秋季台风
③寒潮的影响
1.水稻种植业
(3)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水利工程量大
小农经济
单产高
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
海域有我国第一大渔场——舟山渔场
舟山渔场成因
地处台湾暖流和沿岸冷海流交汇处,鱼的种类多
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排放到该海域的大量有机物质和盐类,鱼的饵料丰富
浅海大陆架宽广
2、东南丘陵:
红壤
有机质含量少,酸性强,粘性重,贫瘠
对红壤改造:
①增施矿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②补充熟石灰,中和土壤酸性
③种植各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掺入沙子,改良土壤结构
⑤因地制宜,发展适宜于酸性土壤的茶树、 油茶树、杉木、马尾松等经济林木
主要生态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
展
1.南方低山丘陵的立体开发(农业资源的优势与问题)
①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丘陵、山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生态系统脆弱)
②优势资源开发
③生态建设(封山育林,推广生活用煤,炉灶技术革新,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图
(2)治理措施
(3)发展立体农业的意义
①因地制宜安排农业品种,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发展多种经营
②将限制的劳动力转移去综合开发山地丘陵,促进多种经营,缓解人地矛盾
③农、林、牧同步发展,改变单一种粮的局面,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下图为“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甲、乙两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差异主要是
A.耕地资源的质量高低 B.水源数量的丰歉
C.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 D.热量条件的好坏
下列为某区域土地利用及气候资料图。
(1)根据图示信息,说明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答案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水量大,季节变化明显,落差较大,含沙量较大;土壤类型为红壤。
答案
(2)该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
答案 优势:水热条件充足,复种指数高,农耕历史悠久。
不足:人均耕地少,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
(3)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该区域时,发现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
根据以上材料,试列举解决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答案 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护林植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开发优势农业资源;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小水电、沼气、薪炭林等)。
水土流失
我国东南沿海特征分析
3.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 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我国东南沿海特征分析
解析
答案
(1)简述该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
答案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滨海平原面积较大;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大陆架宽阔,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我国东南沿海特征分析
解析 自然条件一般从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分析。海洋经济则要考虑海洋资源及海岸特征,比如渔业资源、海岸特征、海洋矿产等。
我国东南沿海特征分析
解析
答案
(2)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该省北部形成都市农业园区的主要原因。
答案 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经济发达,资金、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和物流业发达;国家重视,政策大力扶持;地价高,宜发展综合效益高的农业。
展
2.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1)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有利: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
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
水运条件得天独厚
地理位置优越
经济腹地广,发展潜力大
(2)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部门
上海、南京、杭州(沪宁杭)—综合工业区
武汉—钢铁、轻纺
宜昌、重庆—电力、冶金
湘、赣地区—有色金属
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炭
西昌—航天发射
展
(3)自东向西已经形成了几大工业走廊和工业基地:
2.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①钢铁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的雏形
②汽车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南京、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的雏形
③沪宁杭工业区(基地)
展
2.沪宁杭工业基地(工业那一节有)
(1)工业地位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工业中心
上海、南京、杭州
历史悠久,农业工业基础较好
水陆空交通便利
资金、技术力量雄厚
有统一的电网
市场广阔
矿产能源、常规能源不足
土地不足
发展核电(秦山核电站)
实行内联外引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耗能少、轻型、高精尖产品的自主创新产品
开拓国际市场
(3)有利条件
(4)存在的问题
(5)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