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1.唐朝由盛转衰是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标志性事件?
2.杜甫《垂老别》:“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描绘了哪一事件带来的惨状?
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的作者与哪一次农民起义有关?起义影响?
4.唐朝灭亡的时间及标志?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唐玄宗;安史之乱
①907年,朱温灭唐朝。 ②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黄巢起义;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安史之乱
复习第5课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开封
宋
北宋
(一)、北宋的建立
(二)、北宋的统一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不是全国统一)。
1、时间:
2、人物:
3、都城:
4、国号:
5、史称:
P32 课后活动 第一题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权”指的是行政权,“钱”指的是地方财权,“兵”指的是兵权。
(三)、强化中央集权
1、兵—加强兵权:
2、权—加强行政权:
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②控制军队调动
③经常调换将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中央:削弱相权(设副宰相、设多重机构)
地方:①派文臣担任知州,三年一换;
②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3、钱—加强财权:
4、作用:
宋朝把中央集权被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
杯酒释兵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
2、表现:
※北宋发展科举制的影响:
3、影响: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①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①重用文臣,文臣统兵
②发展科举文教事业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三、王安石变法
(1)北宋行政效率低下;
(2)财政入不敷出;
(3)土地兼并剧烈,人民起义此起彼伏。
1、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
三、王安石变法
2、目的:
3.措施:
4.结果:
实现富国强兵
经济上:募役法(限制官僚特权,增加政府收入)、方田均税法(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农田水利法(促进农业发展)、
军事上:保甲法(增强国家军事实力)。
失败,但收到一些成效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
军事上:①②③
行政上:中央、地方
财政上:
①重用文臣,文臣统兵
②发展科举文教事业
王安石变法
1、一位学生在其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出现“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典型反映了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2、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 [ ]
A.加强军队建设 B.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D.大力发展经济
课堂练习
4、P3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