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走
教学目标
1.学会编写前进、后退、转弯与停止程序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2.了解机器人运动的原理,学会通过调整程序的参数来控制机器人的动作。
3.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学会与同伴之间的协作互助。
学情分析
信息技术教材今年进行了新的调整,六年级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机器人部分的内容,对于这样一个新的事物,特别是动手操作较多的内容,学生兴趣会较为浓厚,但是由于机器人的学习对比其它信息技术章节的内容难度稍大,特别是平时接触较少,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畏难情绪。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编写前进、后退、转弯与停止程序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教学难点:
配合延时图标来控制机器人的转弯角度
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课前活动
人的行走动作分解。(一名学生表演,其他人观察,说出做动作时两只脚的状态——前进:两脚向前;后退:双脚交换向后;左转:左脚不动,右脚向前;右转:右脚不动,左脚向前;停止:双脚停止不动)
(板书:前进 后退 左转 右转 停止)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调动课堂气氛,同时通过分解行走的五种动作状态,为学习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行走做好准备】
活动2【导入】一、导入新课,熟悉机器人结构
1.提问:我们是用两只脚来行走的,三角形机器人没有和我们一样的两条腿,该怎样行走呢?观察一下手中的机器人,告诉我答案吧!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三角机器人是用两只轮子来行走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机器人行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让学生发现控制机器人行走的原理】
活动3【活动】二、自主探究,控制机器人动作
1.提出猜想
(1)提问:课前我们做了几个简单的活动,知道了行走是通过两只脚做不同的动作来实现的,那么对于三角机器人,我们可以这样来控制它的行动吗?如果可以的话,它的两只“脚”该怎样转动才能实现前进、转弯、后退、停止的动作呢?小组讨论一下。告诉我答案吧!
(2)小组讨论
(3)学生自由回答,说一说如何通过左右“轮子”的转动状态来控制机器人的行走状态,同时板书记录。
【设计意图:由“猜想”到“证实”,是学生学习技能的思维过程,也是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
2.证实猜想
(1)提问:想不想在机器人上证实一下自己的想法?怎样通过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来控制机器人“前进”呢?请打开“桌面”上的学案,小组内一起研究一下吧!
(2)学生自学,教师适时选择一组学生上台演示,讲解“直流电机”图标属性的设置,并将程序下载到机器人上检测结果。
(3)分组开展练习。
(4)小结学生练习情况,过渡:你现在可以指挥机器人左转、右转吗?
(5)分组探究,实验控制机器人的左转、右转,教师巡回指导。
(6)小组汇报,由学生演示,讲解左转、右转的设置方法。
(7)提问:现在机器人已经可以根据我们的要求完成“前进”和“转”的动作了,如果我们想让机器人停下来,该怎样操作?谁愿意来尝试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并及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学生演示,教师适时或根据学生演示情况选择讲解或让学生介绍“延时”图标的作用。
活动4【活动】三、拓展延伸,指挥机器人写字
1.讲解规则:通过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让机器人按照设定的路线行走,用夹在机器人上的水笔在纸上写下大写的字母V。
2.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分别在纸上写下属于自己小组的符号,比一比哪一组的效率最高。
【设计意图:V是胜利的标志,让学生通过控制机器人写字,体验学习机器人的乐趣,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与小组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活动5【活动】四、课堂小结,结束新课
1.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内容?
2.学生回答,教师简要小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