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编辑仔细做--定义过程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过程的一般格式、知道过程的组成,理解过程的意义 掌握定义、调用和保存过程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形分析、定义过程等操作,了解组合图形的一般绘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定义过程简化程序设计的方法,进一步激发探索新知和图形的热情。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在LOGO中用基本命令以顺序结构的方式画一些基本图形,也能通过重复命令REPEAT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思想,但是如果让学生画一些需要多次调用基本图形命令的组合图形时,他们只能反复的机械的重复书写,此时向他们介绍过程,正是帮助他们解决了编程中的实际困难。
过程的一般格式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学会定义过程的基础,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程序的能力,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阅读三个过程,对比发现它们的共同点,自主发现总结过程的一般格式,从而顺利的解决这一重点。
通过过程的学习,能让学生“化繁为简、以简见繁”,从而感觉到通过调用过程,可以方便的完成一些由简单图形组成的复杂图形绘制。通过调用过程画出组合图形,最主要的是要分析出每次调用前小海龟的方向和位置,这对于空间思维还不算好的六年级学生而言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为了帮助学生顺利的分析练习中组合图形的构成,教师在课前为学生设计了图形分析卡并制作了微视频。图形分析卡,设计了三个问题:组合图形的基本图形是什么,画这个基本图形的命令是什么?你想定义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如何用基本图形组合出组合图形。微视频,通过动画的手段再现了小海龟绘制组合图形的基本过程,学生通过视频能很容易的发现小海龟转动的次数、每次转动的角度以及改变的位置。
保存过程,这一知识点,教材中没有呈现,但对六年级学生来,是一件简单而轻松的操作,而且学生有强烈的保存程序的欲望,所以在教学中花了很少的时候解决了这一知识点,但是由于LOGO的特点,我们只能保存“过程”,而“过程”之外的其它语句命令是没有办法保存的,也就是说,前面调用过程画图形的程序学生是没有办法保存,教学中,教师把这一问题抛出来,留下悬念,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学习埋下了伏笔。
重点难点
重点:
过程定义和调用的方法。
难点:
利用过程画组合图形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课前游戏,创意拼接
学生操作FLASH游戏(教师自制)。
游戏说明:创意拼接,拖动提供的正方形,拼接出新的图形。文件中把画面分为四格,在每个小方格中提供四个重叠在一起的正方形,学生拖动正方形,拼接出一个新的图形。
要求:正方形与正方形相连且不能重叠。
设计意图:爱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为此,在课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拼接游戏的操作练习,这一游戏的设计与课堂教学中的“俄罗斯方块”这一案例是一脉相承的。游戏中学生拼接的图形,在后面的课堂中,学生还可以用定义的正方形过程进行绘制这个环节拼接的图形。在这个操作中,学生既通过玩游戏愉悦了身心,又无形中对课堂上需要绘制的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
活动2【讲授】(二)介绍“游戏”,揭示课题
联系课前的游戏操作,课件出示各种“俄罗斯方块”的游戏界面,并进一步介绍“俄罗斯方块”游戏的相关信息。
分析“俄罗斯方块”游戏中方块的组成,总结出不管哪一种俄罗斯方块游戏,都是通过拼接这七种基本方块图形完成,并简化出示,告诉学生,本节课就是用LOGO语言绘制这七种方块。
学生分析思考这七种基本方块如何用LOGO语言进行绘制。得出不管哪一种基本方块,都是用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回忆绘制正方形的语句,教师板书:REPEAT 4[FD 边长 RT 90]。教师示范用定义好的“ZFX”过程绘制其中一个方块,从而提示课题——定义过程,对“过程”作初步的讲解:过程就好像是一个做好的模型,在程序需要的时候,直接调用。
设计意图:常规情况下,学习程序设计,总是用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作为研究的案例,就算是LOGO这样以小海龟画图为主的程序设计语言,我们也一般以画一些常规的图形为例,然而不管是常见的数学问题还是常规的图形,都并不是学生自身的需求,他们也觉得学习这样的程序设计没有实际的意义,从而认为程序设计是程序员们的事情。本课中,采用“俄罗斯方块”这一案例导入,“俄罗斯广场”本身就是计算历史上一个非常经典的游戏,从1984年诞生至今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30年来,它变化出各种不同的版本,但是不管是什么版本,它的基本方块始终是那七种。而这七种基本方块在LOGO中通过调用一个正方形的过程很容易完成,用这样的案例导入教学,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向学生介绍了“俄罗斯方块”的相关信息,有机的渗透了计算机文化。
活动3【活动】(三)研习范例,归纳格式
课件出示“ZFX”过程,为学生揭开教师演示的秘密。再出示“SJX”、“WJX”两个过程,通过分析、对比三个过程,思考过程的格式,师生总结得出过程的一般格式。
学生进一步操作,利用定义好的正方形过程,选择 一种“俄罗斯方块”的基本方块进行绘制。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并没有直接把过程的格式讲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三个过程实例,去发现总结过程的一般格式。这样的主动探究式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对过程的格式有印象深刻。
活动4【练习】(四)定义过程,尝试使用
学生上机操作,尝试定义正方形的过程,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发现命令窗口中提示符的变化以及过程定义成功后的提示语句。
学生调用过程,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基本俄罗斯方块进行绘制。 教师巡视指导,相机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学生起好过程名,也定义了,但是无法调用,可能是过程体的语句出错了,引导学生重新定义。
设计意图:了解了过程的格式,学生有非常强力的实践欲望,尽管可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但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操作欲望,教学中先安排学生上机尝试定义过程,然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操作,并引导学生观察命令窗口的变化,从而掌握定义过程的一般方法。掌握了定义过程的方法,让学生用定义的过程,绘制前面的七种俄罗斯方块的基本图形,起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由于定义过程的操作中,学生输入基本语句后,不能看到语句的效果,所以部分学生由于粗心等原因,可能会把过程体的语句输错,从而导致调用过程不能画出图形,教师相机集中作一些引导、纠正,以确保所有同学能顺利完成操作。
活动5【作业】(五)创意设计,再用过程
课件出示一组图形,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进行分析,完成教师课前下发的图形分析卡,碰到困难,可以打开教师课前下发的图形动画分析文件,最终上机操作完成图形的绘制。并鼓励完成的学生自己通过定义一个或者多个基本图形的过程,设计出新的图形。学生操作练习后,展示学生作品,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学习的目的为了使用,在学生掌握了定义过程的方法后,通过适当练习巩固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掌握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如何才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做,练习的设计就尤为重要。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练习需求,达到分层教学的效果,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三幅例图,它们各有侧重点,“幸运草”和“好运星”分别复习了“正多边形”和“正多角星”的基本公式,它们的绘制都是通过改变在原点改变方向进行绘制,而“多层柜”则是通过改变位置进行绘制。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教师还鼓励学生利用过程创作属于自己的图形。因此第四个图形,没有给出明确的范例,而是让学生自由的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也真正做到兼顾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做,想做事。
组合图形的绘制,图形的分析非常重要,只有分析到位了,才能快速的画出图形。对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空间思维有限,为了帮助他们分析图形,并养成良好的分析习惯,教师在课前设计了图形分析卡,通过三个问题,层层推进,有效的引导学生分析图形。如何从简单图形到组合图形,这对学生又是一个挑战,为了帮助他们迅速的解决难题,课前教师制作了图形绘制过程的微视频,并在视频中用技术的手段,形象准确的分析了小海龟转动的方向和改变的位置。有了图形分析卡和微视频这两个支架的帮助,学生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练习。
活动6【活动】(六)保存“过程”,掌握方法
如何才能把自己绘制的漂亮图形保存下来呢?学生尝试保存。教师在肯定学生保存操作的方法是正确的,同时打开已经保存的文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只保存了“过程”,而“过程”之外的语句却没有得到保存,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真正保存我们自己绘制的图形,引导学生课后去思考。
设计意图:教材中,这一课并没有介绍“保存”这一知识点,由于LOGO没有办法直接程序,所以在前面几课,学生一直没有办法保存绘制的图形,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遗憾。但是“过程”却可以保存的,而LOGO程序也正是以“过程”的方法进行保存的。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已经有多个软件的“保存”操作经验,“保存”对他们而言是一个简单的操作,因此,把后一课的“保存”这一操作前移到本课,对学生来说应该不难掌握的,但是让学生理解用“过程”的方法理解保存LOGO程序的方法却不一件易事,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观察只能保存“过程”,留下疑问,让学生课后思考。
活动7【活动】(七)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思维导图总结全课的知识点,课件展示用过程绘制的复杂图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