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 明暗与立体(教案)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6-05 07:1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明暗与立体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学生更了解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更好的表现空间立体感是绘画作品更真实。
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并且有留意观察的习惯和探究生活中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美术的造型能力方面以有一定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透视原理。
重点难点
1、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讲解,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
2、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通过生活中的透视形态导入透视的最基本规律
活动2【讲授】【新 授】
【新 授】
(一)透视的概念
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 。是通过人的视觉器官所产生的一种视觉反映。
(二)透视产生的原因
人眼看物,是通过瞳孔反映于眼睛的视网膜上而被感知的,远近距离不同的相同物象,距离愈近的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愈大,反之,反之愈小。
(三)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我们绘画时,要在平面上表现物体的空间和体积深度,其关键就在于准确把握体面关系和透视缩形。
(四)透视的分类
1、平行透视当立方体的一个体面与画面平行,所产生的透视现象即为平行透视。(注视平线与视点等高的一条假设的水平线)
a、平行透视中只有一个消失点,即“心点”
b、与立面相垂直的平行线均向“心点”消失
2、成角透视当立方体上下两个体面与地面平行,其它体面与画面成一定角度时,所产生的透视即成为成角透视 [[转载]《透视原理》教学设计]
其规律为
a、立方体的任何一块面都失去原有的正方形特征,产生了透视缩形的变化
b、与垂直线相垂直的平行线向两侧余点消失
c、离视平线距离越远,其透视线斜度越大;反之,越小
d、仰视透视线为近高远低;俯视透视线为近低远高
3、倾斜透视与画面与地平面都成倾斜的面,有向上倾斜和向下倾斜。向上的倾斜线消失于天点;向下的倾斜线消失于地点。(略)
《透视原理》教学设计]
四、小结
通过以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透视的最基本形式
a、近大远小
b、所有平行线均向后消失
c、离视平线距离越远,其透视线斜度越大;反之,越小
d、仰视透视线为近高远低;俯视透视线为近低远高
活动3【作业】布置作业 
【要 求】
1、熟记透视的常用术语、理解透视的原理及透视变化与造型的关系
2、观察物体寻找视点、视中线、原线、变线等
3、根据今天所学,合理运用好透视的关系来表现画面。
4、临习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结构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