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及预防
活动主题:
关爱生命,加强责任,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意义:
1、认知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由来、传播途径,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措施与技能、艾滋病的危害等有关知识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艾滋病毒传播的相关行为和方法
3、情感目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责任感;关爱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与他们和谐相处,共同参与艾滋病的防治宣传;
活动背景:
当前,全球艾滋病的形式十分严峻,已经引起全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我国,艾滋病也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8年艾滋病发病数为27243例,2017年艾滋病发病数为57194例;2011到2017年,艾滋病发病数增长了36744例,增长率高达179.68%,其中2012年增长最多。2018年艾滋病死亡人数为7524人,2017年艾滋病死亡人数为15251人。艾滋病在中国的蔓延,不仅危及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世界其他各国的流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而当前的中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尤其是对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其对人类的危害了解太少,的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增强预防艾滋病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大力宣传普及艾滋病的科学知识,增强全民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了解爱滋病毒传播的途径及传播形势的严重性;并掌握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谐相处,共享生命。
活动实施难点及突破策略
难点:爱滋病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防艾”意识和责任感
突破策略:通过对我国及全世界艾滋病的蔓延情况的介绍,以及艾滋病的危害的介绍,引起学生的重视,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借机向同学们介绍有关艾滋病是基本知识,并让学生意识到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从而培养学生的“防艾”意识及其责任感。
活动准备:
组织学生查找有关艾滋病的相关图片及资料
活动步骤:
活动环节 主讲人活动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导入主题 展示挂图:艾滋病病毒模式图。介绍目前艾滋病病毒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截至2018年3月31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HIV)感染者、AIDS病人789617例,报告死亡245498例。现存活HIV感染者460551例,AIDS人。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告诉我们: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我们必须现在就行动起来。 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开门见山的导入,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并能激发学生探究欲。
一、艾滋病的基础知识 (一)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概述: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受损缺陷为特征的传染疾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简写为AIDS。讲述:艾滋病病毒的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简写为HIV。HIV是引起AIDS的病原体,它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攻击目标是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展示挂图:HIV攻击T细胞。(二)艾滋病的症状 展示图片:艾滋病患者的患病症状。讲述:(1)人感染HIV后,一般经历多年后才出现症状。他表面上可是完全健康的,但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着大量HIV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2)若某人发生上述危险行为后,出现长期低热、体重急剧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和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注意排除艾滋病。(3)进入发病阶段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受到全面破坏,所以会出现肺炎、脑炎、结核、乙肝、病毒性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等“条件性感染”(对正常人不会致病的病原体能在他们身上引起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上述病症一旦出现,表明患者已进入艾滋病晚期,生存时间将明显缩短。(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提问:以下行为会传播艾滋病吗?1、接吻、拥抱、握手;2、共用餐具、共用学习用品;3、在同一个游泳池游泳;4、蚊虫叮咬。小结:艾滋病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2、性传播3、垂直传播:母—胎,母—婴。因此,以上行为一般不会传播艾滋病。 学生通过直观图,体会HIV的攻击性,深刻理解AIDS的高传染性 通过图片的直观观察及相关文字的叙述,让学生深刻感受艾滋病患者所承受的巨大的痛苦,为下面学习艾滋病的危害作好铺垫。 激起学生急切知道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兴趣。 明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为后面学习“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作好准备。分4个小组抢答比赛
二、艾滋病的危害 讨论:那么艾滋病究会造成哪些危害呢?小结:1、对个人的危害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心理、社会上讲,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2、对家庭的危害①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②使家庭经济状况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3、对社会的危害①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②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③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师生共同讨论,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艾滋病的危害的认识,加强学生“防艾”的意识和决心。
三、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提问:那么生活中如何避免HIV感染呢?小结:最有效的措施是靠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预防。要改变行为就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的习惯,增强自尊、自信和责任感,避免共用注射用具,正确处理两性关系,拒绝婚前性行为。具体措施包括:(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2)万一有性伴侣,又不知对方是否感染HIV,可通过使用安全套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3)不输用任何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4)坚决拒绝吸毒,尤其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5)接受任何注射或验血,使用一次性器具;(6)不到未经许可的医疗单位进行注射、拔牙、针灸和手术;(7)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穿耳朵眼、纹身、美容,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四、反对歧视、提倡关爱 视频展示: 播放古巨基、祖海演唱的《飘动的红丝带》视频。学生互相佩戴红丝带。提问:那么是不是一般性的交往我们也会感染到爱滋病呢,对于爱滋病患者我们是不是就拒绝与他们发生任何接触呢?小结: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参与和合作,是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歧视不仅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疾病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病人及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和维护社会安定。 加深对世界预防艾滋病运动口号“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五、活动小结 艾滋病虽然可怕,但我们大可不必谈“艾”色变,因为其传播方式明确。人们只要洁身自好、纠正不良行为,完全可以预防。 加强学生共同预防艾滋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