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
1、 课前准备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中图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认识地区》中的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重要的地理位置”、“人口和城市分布”两大部分。东南亚是认识地区中要求掌握的第一个地区,应当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为下来的区域地理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中国区域地理和八年级亚洲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东南亚的相关知识,所以东南亚基本概况学习起来较容易,但有些问题的设置较为抽象,如马六甲海峡,需要借助课件让学生间接体验,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知识的升华。因此,本节课通过设计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两大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及主要国家,说出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2.能找出东南亚主要气候类型及其主要的分布范围,学会归纳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3.知道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上人口和城市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以丰富直观形象的图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东南亚的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以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与教师指导相结合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中南半岛的人口城市分布规律。培养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潜能,初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位置及特点。2.东南亚的地形、河流特征及人口、城市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马六甲海峡的特殊性。
教学策略 1.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坚持面向每个学生,所以在主要的环节设计上以学生自学展示、小组合作学习为主。2.全程设置小组之间竞争机制,及时鼓励学生。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
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
2、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展示四张照片,并介绍。 参与回答 设问,让学生注意力迅速回到课堂,激起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南亚,并深入了解东南亚。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按自然组把大家分为四个小组,进行积分制,最后分值最高小组将获胜并得到奖励哦。第一环节--印象东南亚提到东南亚,我们或多或少对这个地方有所了解,现在我们以一个词来概括对东南亚的印象。 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参与回答,评选优秀小组。 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营造竞争氛围,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第二环节--走近东南亚 总结第一环节,分发任务卡,小组任务。本环节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任务卡为本组必答,课件展示抢答题。必答题答错不扣分,本组可以补充。抢答题答错扣分。位置篇必答题:看图、指图。抢答题:1.东南亚为什么叫东南亚?图上的A、B、C、D分别表示哪些大洲和大洋?指出图中A、B、C、D、E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东南亚总共有多少个国家?内陆国是?我国的陆上邻国是哪些? 地形篇必答题:看图、指图。河流篇必答题:看图,指图。转承,总结,手势学地理。教师右手,学生左手。抢答题:东南亚最长的是哪条河流?教师总结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气候篇必答题:看图、回答。抢答题:你能说出东南亚两种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吗?辨析两种气候类型,并概括特点。教师转承:刚才同学们表现很棒,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特殊,更有一些特殊的事物或现象,长期聚焦着人们的目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秘东南亚。。 学生完成学案:回答。学生汇报、纠错。课堂活动:“抢答加加加 ”学生汇报。学生总结回答。课堂活动:“实践动动动”课堂活动:“抢答加加加 ”课堂活动:“抢答加加加 ” 通过自主学习、展示、纠错等环节,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动手参与达到了掌握的目的。通过读图、指图巩固知识。通过动手参与、设计创新应用、动手和动脑兼而有之,利于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寓教于乐。
第三环节:探秘东南亚探秘一:马六甲海峡之谜。马六甲海峡位于中南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因其周边古镇马六甲而得名,马六甲海峡每天经过250多艘船只,那么马六甲海峡为什么如此繁忙,甚至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我们一起来感受!探秘二:马来群岛的灾害之谜。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发生9级地震,引发海啸,伤亡人数达22.6万人。揭秘三:中南半岛的人口、城市分布之谜。教师总结:中南半岛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带,并简要分析原因。教师鼓励、转承:东南亚这几年成为很多中国人迈出国门的第一步的首选之地,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东南亚人种以黄色人种为主,并聚集着大量的华人华侨。简单介绍华人华侨。 大显身手:模拟航海任务一:从地中海沿岸的法国到中国上海的航线 (红酒)任务二:从波斯湾沿岸到日本的航线 (石油)学生汇报任务三: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任务四:中南半岛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在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带的原因?学生汇报 本环节主要是在对东南亚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升华。通过参与活动,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利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链接生活。通过实际案例再次巩固影响东南亚城市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课堂小结:思维导图终极PK总结小组成果,给予表扬奖励。课外探究:搜集东南亚各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及其它旅游资源,并分类整理。 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学生练习巩固课外探究--“ 旅游·东南亚 ” 自我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达到掌握。通过练习巩固知识。通过搜集整理资料,更进一步了解东南亚,为第二课时的学奠定基础。
3、 板书设计:
走近
↑
印象→ 东南亚 →探秘
四、作业设计:
课外探究--“旅游·东南亚”:搜集东南亚各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及其它旅游资源,并分类整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