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材料作文高分技巧指导
考点透视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题记指导
如何点题?
01
02
03
04
05
模拟大练兵
目 录
考点透视
通过对近几年全国中考作文题的分析可知,写作主题大致分为以下类别:教育引导、成长转变、哲理思辨、读书学习、悦纳自我、兴趣爱好、梦想期望、写人叙事、赞美家乡九大类,以及从给出的材料背景、导语、写作要求等。
题目和给出的情境(材料)结合比较紧密,基本都可以“套作”(这里的套作不是去抄袭别人的优秀范文,而是通过技巧全力打造自己的优秀范文)。
从题目设题特点分析,其中以省(含直辖市)为单位命题的考区,作文题目在全国范围内重复的比较少;以地市级命题的单位,作文题之间重复的比较多,一方面是当年题目间的重复,另一方面就是对往年题目的再重复,或形式稍作调整,
材料作文命题材料新颖、广博,形式一般为“材料+ 提示语+ 要求”三部分。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卷材料作文命题,其特点归结起来有四点:
1.命题材料的多样性。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卷材料作文命题材料,内容包括经典的名人故事、名人名言、诗歌名句、寓言故事,在形式方面也有所创新,有的提供开头或结尾,有的利用图画拓展思路,有的摘录美文名句引导,有的呈现自然现象启发……命题材料形式新颖,内容广博,涵盖面广,内涵丰富,极富文化气息和时代感,而且切近考生生活实际,能给考生以启迪和感动,让考生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抒。
考点透视
2.引导语的自由性。材料作文的引导语是命题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一方面约束着写作范围,避免考生茫然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引导写作的方向,避免考生写作时离题、偏题。
3.写作要求的宽泛性。材料作文在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选立意”的要求,有的还暗含有“根据材料提示,自选话题”的自由。这些要求都充分体现了材料作文的优势,强化了作文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的自由度和开放性,有利于考生抒写自己的个性体验,并且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
考点透视
4.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
材料作文命题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写作时可以根据材料内容提炼出多个话题,然后从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从多个角度立意,最后选择一个最佳的行文。这就加强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话题的思维过程,将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非常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同时还可以考查考生提炼话题的能力。这几种形式的材料都呈现出文字短小、寓意明确、生动有趣等共性,是中考作文常见考查形式,也是中考作文逐渐接轨高考作文趋势的体现。
考点透视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1. 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例如: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
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图片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例如:
【材料】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3.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例如: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4. 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例如: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5.挖隐含信息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还要能够深度挖掘材料中隐含的信息。有一些材料没有明确给出关键词句,而是通过诗歌或故事的形式,委婉隐晦地表达主旨,这就需要对材料进行深度思考和提取。例如:
“我问花园里的玫瑰,你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色彩单调吗?玫瑰回答说,向人间波洒芬芳是我生长的理由。我问树枝上的蝉,你日复一日生活在黑暗中,只能在夏天尽情歌唱,你遗憾吗?蝉说,绽放生命的绚烂是我活着的义务。我问山间的小溪,你一直朝着不变的方向寂寞的奔流,你快乐吗?小溪回答说,奔向大海成就浩瀚就是我的梦想……我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这种类型的材料作文文字较长,分析难度比较大,关键在于挖掘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概括出主旨。可以分析玫瑰、蝉、小溪这三个看似无甚关联的主体,从它们的回答中,概括出命题者所要传达的题旨。这些隐含的信息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内容所在,考试一定要精读材料,进行提取和概括。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注意事项。
1. 读懂材料,立意要尽量向主旨靠拢。
2.找准切入点。要选取最佳、最小的切入点,确立文章的主题。在写作时要注意将材料内容加以限制,把题目变小,“以小见大”,将宽题变窄。
3.注意点题。一般材料作文容易偏题、离题,结尾一定要适当点题,将之与所给材料联系在一起。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牛刀小试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薛谭跟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把秦青的技艺学完,就自认为都学到手了,于是向老师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拦他,并在城外的大道上为他摆酒送行。这时只见秦青打着拍子,慷慨激昂地高唱起来,歌声振动了林间的树木,反激出的回声挡住了天上的行云。
见此状,薛谭便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说回家的话了。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指津】
由故事看出薛谭能“知错则改”,虚心求教,同时说明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半途而废的道理。
据此得出参考立意:
1.知错能改,善莫大焉。2.虚心使人进步。3.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等。
牛刀小试
材料作文写作步骤小结
(1)读懂材料,确定切题点;
(2)明确要求,按要求行文;
(3)写出新意,力求创新;
(4)注意语言风格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题记指导
题记是指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作文中巧妙地设置题记,既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又能提示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其作用是打开作者思路,凸现文章中心,引发阅读兴趣。
对题记的要求较为简单:短短的语句,美美的语言;淡淡的情感,浅浅的哲理。那么,什么样的题记才能令人过目不忘,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呢?答案只有一个:让题记活画出作文的灵魂!
如何写好作文的“题记”?
题记常见的形式有:
一、引用式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或现成的诗文作为题记,不仅使文章立意深邃隽永,让读者 从中感受到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语言修养。一学生在作文《我的美丽乡愁》中引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的诗句作为题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以此作题记,表达出了作者对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让读者在未阅读正文之前就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张力。
作文题记指导
二、交代式
借助题记交代文章的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使读者能迅速进入角色。一学生在作文《母亲河》中写的题记为:谨以此文献给我深爱的母亲, 献给天下所有普存爱心的母亲。题记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真诚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令读者动容。
作文题记指导
三、诠释式
借用题记,对文章题目内涵作具体的诠释,让读者对其内涵有更为清晰、准确的把握。如陕西一考生2000年写的《多彩的幸福》,其题记为: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生活如梦,绚丽多姿。这一题记,美不胜收,作者运用博喻诠释出幸福的多样性,显示出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作文题记指导
四、点睛式
用题记来揭示文章的主旨,在点题中为行文定向,让读者对文章承载的思想与情感有明确 的体味。如吉林考生2003年写的《血浓于水,理大于情》,其题记为:像有云常常就会下雨,像空穴常常会有来风。感情直接关系到认知,它常常影响着对事物的判定。感情与认知的关系怎样?作者借助题记予以形象、贴切的描述,既为全文的写作内容规 定了范围,又巧妙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作文题记指导
五、悬念式
用题记创设一个富蕴悬念的氛围,吸引读者,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湖北一考生写的《五悔的选择》,其题记为:一个乡村女教师的命运为什么如此坎坷?她面对一连串的打击能挺住吗?假如她当初换一种选择,她的命运又将如何?作者在题记中设置三个悬念,启发读者思考,让读者生发迫不及待阅读文章的感觉。
作文题记的形式多种多样,远不止以上这几种形式。作文中精心设计好题记,能使文章锦上添花。
作文题记指导
1.最清晰的脚印,踩在最泥泞的路上。
——『不认命,就拼命』
2.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
——佚名
3.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悟空传』
4.我们用人生最好的年华做抵押,去担保一个说出来都会被人嘲笑的梦想。
——『伊心』
5.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结果,但总有一些坚持,能从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
——『最好的我们』
优秀题记精选
作文题记指导
1.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
——『少年行』
2.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彷徨,只有一瞬间用来成长。
——温瑶
3.青春是萤火绚丽的流动银河,灿烂却也极致短暂。
——『萤火之森』
4.青春是丛林,是荒原,是阳光炙热的奔跑,是大雨滂沱的伫立。
——张嘉佳
5.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挣扎、奋斗,没什么可抱怨的。
——白岩松
作文题记指导
1. 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木心
2.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
3. 我把荆棘当作铺满鲜花的原野,人间便没有什么能将我折磨。
——张贤亮
4. 繁花落尽,我心中仍有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轻轻飘落。
——席慕蓉
5. 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汪国真
作文题记指导
作文点题技巧
一、开篇点题
跟题目相关,又暗示全文脉络的句子,就是点题之笔。在行文过程中,多次使用题目中相同、相近,甚至相反的词语、短语,就是点题。我们常说的“诗眼”“文眼”都是点题之笔。最常见、考生最容易掌握的就是开头和结尾的点题。
考场作文开篇点题有以下几种方法:
1.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开篇直接点题,不绕弯,让读者一看就明白文章写了什么。
例如:“我爱故乡的小河,爱它的清澈见底,爱它的出产丰饶,爱它的娴静沉默……”(题目:我爱故乡的河)
作者开篇第一句话便直抒胸臆:爱故乡的河。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不绕弯子,这就是直接点题。
2.巧用修辞,优美点题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古诗文或名言等修辞手法点题,则可以增加文采。
例如:“长大的感觉像咖啡,有苦,也有甜。”(题目:长大的感觉)这是用比喻手法增加文章的文采。
再如:“李清照的婉约细腻让我痴迷,辛弃疾的慷慨悲壮让我慨叹,李白的豪放飘逸使我神往。读书,真让我领略到了人生的异彩纷呈……”(题目:书的世界)这是巧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3.欲扬先抑,反向点题
“想要赞扬他,先贬抑低他”,欲扬先抑的手法可以用到开篇点题中,同时还能为下文的转折进行铺垫。
例如:“曾几何时,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像一汪死水,波澜不惊,泛不起一丝浪花……”(题目:一朵美丽的浪花)
题目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开篇却说“我的生活就像一汪死水,波澜不惊,泛不起一丝浪花”,从相反的方向出发,既点题,又设置悬念,让人产生一看究竟的欲望。兵法里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先把文章推到一个“绝境”,再给它“回生”的转机,更能让人眼前一亮。
作文点题技巧
二、结尾点题
点题之笔往往还出现在结尾。结尾点题,更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有时效果比开篇点题要更好。
结尾点题也有几种常见的形式:
1.简洁有力,直接点题
如果时间紧迫,在考场上一时也想不出好的句子来,那么可以干脆一点,直接以结尾句点题。
例如在回忆美好、难忘的往事的记叙文结尾写一句“这就是我人生中的明媚时刻”等诸如此类的话,干净利落,戛然而止,效果也不错。
作文点题技巧
2.首尾呼应,再次点题
例如:“(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摘自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
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更鲜明、突出。
3.抒情议论,升华点题
例如:“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摘自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
这段结尾,作者用一个排比句式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一个比喻句“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顺着作者的抒情和议论,于无声无息中点题,令人回味无穷。
作文点题技巧
三、文中点题
一篇文章如果能够做到首尾点题,基本上就能达到考场作文点题的要求。但是,要想在短时间内就给阅卷老师扣住文题的印象,还要能在行文中多次点题。
1.片段式点题
在行文过程中,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插在文章之中,写成“片段式”“标题式”作文;或是在每段的开头、结尾,用重复或相似的语句对本段内容进行总结或提炼来点题。这样可以使文章中心得到反复强调,具有“视觉冲击力”,能够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一篇题为“明媚的时刻”的考场作文,考生分别以“暮色——话的明媚”“酷暑——水的明媚”“暴雨——心的明媚”为小标题写了三个片段,每段结尾又有点题之句“暮色苍茫,我心明媚”“酷热夏日,我心明媚”“茫茫暴雨,我心明媚”,每个句子都是对本小结的总结,不断点题。
这种小标题形式,层次分明,结构整齐;这样反复点题,又避免了离题。
作文点题技巧
2.利用细节点题
还可以在每个细节处加入一些环境、心理等描写,要跟题目相关,又与内容相联系,或抒情,或议论,或点评,或做“红线”贯穿全文,达到点题的目的。
例如:“我原以为自己是一汪死水,没有一丝波澜,然而我发现自己一直身处在海浪之中,与其他的水滴一起,奔腾,跳跃,掀起朵朵浪花。那次的朗诵就像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唤醒了我的心灵。在茫茫的人生长河中,这朵浪花始终伴随着我,灌溉我心中那一片凤凰花海!”
作者运用了一个细节描写——“我”朗诵成功了,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我”的心里有了一些感悟。通过这个细节来达到行文中点题的目的,也使得最后结尾处的议论水到渠成。这样的点题设计既能使话题得以逐渐强化,又可以让主旨不断呈现,成就佳作,获得高分。
作文点题技巧多种多样、运用起来也有难易之别。只要考生具有“强烈”的点题意识,在日常写作中主动去用,去练,就一定能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作文点题技巧
真题训练营
【2021·天津中考真题】根据材料写作文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他人的欣赏如暖流滋润心田,让人获得奋进的力量;我们也要学会欣赏他人,欣赏他人会在自己心中播下善与爱的种子,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我们还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才会内心有光,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真题训练营
写作指导
一、审题。
本题是命题作文,包括材料和题目两部分。材料中,用“他人的欣赏如暖流滋润心田,让人获得奋进的力量”是该作文的第一重立意:写他人对我的欣赏,使我获得进步的力量;“我们也要学会欣赏他人,欣赏他人会在自己心中播下善与爱的种子,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是该作文的第二重立意:写自己对他人的欣赏,从而使自己提升了境界,获得了更好的人际关系;“我们还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才会内心有光,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是该作文的第三重立意:自我欣赏,是自我进步的力量的源泉。以上三则立意,可以着重一个写,也可以三个兼顾,总之,要结合自己生活实例,写出真情实感。
真题训练营
二、立意。
根据审题可知,该材料可以有以上三则立意,可以着重一个写,也可以三个兼顾,总之,要结合自己生活实例,写出真情实感。那么,生活中谁的欣赏让我进步了?我在哪些方面还是比较自信,能够自我欣赏?我们有没有欣赏国他人,从而激励了他人的进步?多方面思考,选择较为独特的素材完成即可。如果立意为“他人的欣赏让我进步”,可以写自己面对机遇,畏缩不前,是老师的鼓励,让我学会了迎难而上,最终实现了自己境界的提升。
真题训练营
三、选材。
学生选材,着眼于自己生活中有关成长进步的相关内容均可。如果是普通选材,那么生活中“父母的欣赏”“老师的欣赏”“同学的欣赏”……选择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内容选择即可。如果想在选材上想高人一筹,那么久需要平日有丰厚的积淀才行。比如可以选择“欣赏诗词,让我升华了人生境界”,用抒情的笔调写自己如何通过欣赏诗词,感悟到人生的真谛,从而一步步伴我成长,最终使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
真题训练营
满分作文欣赏
欣赏的力量
有一种神奇的力量,隐藏在你的心底,每当你将它的种子播撒出去,都将意味着你会收获平静与满足,它就是欣赏。
欣赏洋溢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句赞美,每一次肯定,其实都是欣赏的一种展现,它就像初春的第一抹绿芽,带给你蓬勃向上的力量。
获得欣赏,使我拥有坚持。妈妈曾告诫过我:逃避困难,是你性格上最大的弱点,也将会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大的绊脚石。若不是师长的欣赏,我或许早已止步不前。在学画的前几个星期,我的热情是高涨的,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难度的增加,我便变得有些木然,有时还生出放弃的念头。但老师的欣赏催着使我继续努力。当画界前辈欣赏那稚嫩粗浅的画作并作出肯定时,我的内心就如潮汐般一潮接一潮地波动,把“放弃”这类不光彩的字眼彻底卷走。一次次来回往复,我不断受着欣赏的滋养,坚持着,越画越好。
自我欣赏,使我拥有快乐。每日站在镜子前看看自己,整理一下衣冠,然后神清气爽地走向新的一天。心里总是挑着好的地方夸赞自己,这让我感到愉悦。平时在纸上一笔一画写几个字,涂涂改改画几幅图,认认真真欣赏上几秒,美滋滋地吹上几句牛皮,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我用欣赏来肯定自己,让自己一直能保持好心情来拥抱生活。
欣赏他人,让我敞开心灵。人与人的关系组成了这个世界,维持良好的关系便显得尤为重要。欣赏会促使你去寻找他人身上的优点,有了优点的人就不太难相处了。她曾是我眼中满是缺点的一个人,没有时间观念,经常无休止地说教。每次碰到她,心情都会微微地差上几分,心里边总似堵着一块石头似的,又沉又闷。后来我努力地去欣赏她,发现她的优点。很快,我发现,她是个尽心尽责的人,每次都是那般努力,并且一直坚持着。心中的石头风化了,融进了我们一起携手的这方土地。欣赏他人,让每个人都坚持着自己应有的那份快乐。
欣赏,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会助你走上属于自己的成功之桥。当你看不清到前方时,欣赏会让你勇往直前;当你摇摆不定时,欣赏会帮你保持平衡。欣赏,属于你我他。
模拟大练兵
写作(50分)
常听有同学说:我很烦恼,因为妈妈总是唠叨;我很孤独,因为同学不喜欢我;我很焦虑,因为学习总是让我倍感压力……成长的路上,难免有一些不良心绪。如果你尝试着不断反思自己,调整自己,改变自己,你就会走出阴郁,心中充满阳光。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模拟大练兵
【例文】
母亲的唠叨
熹微的晨光透过窗帘把我唤醒,屋子里空荡荡的。听不到厨房里叮当的做饭声,难道妈妈不在家?
枕头旁边有张小纸条:妈妈去执勤了,给人测体温,你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
突然之间听不到妈妈的“唠叨”,还真有些不习惯。
对妈妈的唠叨,说不上反感,但也绝对不喜欢。尽管我心里也清楚,那是妈妈在表达对我的关爱。我常常想,难道您就不能用其他的方式吗?
如果按照字面内容分类,妈妈的唠叨可以分成几大类。一类是叮嘱,比如:“别忘了戴帽子!”“记着把那牛奶喝了!”好像她不提醒,我什么也想不起来似的。一类是批评,比如:“你能不能把东西放整齐了?”“瓜子皮不许扔垃圾篓外!”一类是赞美,比如:“我儿子运动会得了第一啊!”“我儿学习很不错!”
前两类肯定不愿意听,后一类听多了也不自在。所以很长时间内,我总想躲着妈妈:在家里尽量猫在自己的房间,以学习期间禁止打扰为由要求妈妈不许随便进我的房间;万不得已需要一块儿出门,也要离她四五米远,这样就能把她的唠叨甩给别人听;去亲戚家串门儿,只要大人们接上“头”开始聊天,我就立马找个安静的地方去躲清静。
妈妈似乎觉察到我有些烦她,也就有意识地少了许多唠叨。可没过两天,她又“旧病复发”,好在我早已练出了金刚不坏之身,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全当没听见,也就没那么烦了。
妈妈平常的工作是清理小区杂物,悬挂海报入户宣传啥的,她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居委会大妈。我从来没觉得居委会大妈这个称呼会和一线、战斗、紧张这些词连在一起。但事实是,我昨晚刚听说,今天她就被紧急召到前线去了。
我还在床上,微信收到她发的一张自拍,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宛如白衣天使。我回复她:“我做大餐慰劳您!”胡乱地煮了个方便面,下了几片生菜叶子。拍好了发给妈妈。妈妈半天没回,估计根本没时间看手机。正想着,妈妈不会忙得顾不上唠叨了吧。这样想,还有点莫名的失落。
门铃响过,妈妈进门了。
“这是大餐啊?我可服了你了!”
唉,面条也堵不上妈妈那张“唠叨”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