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13界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13界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03 17:5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密封线内。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⑴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⑵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 )
⑶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⑷ ,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 酒(其五)》)
⑸陆游的《游山西村》中透出农村的风俗人情,充满了淳厚的生活气息的诗句是:
“ , 。”
⑹晏殊的《浣溪沙》中表述了对年华流逝的感叹和对友人思念的诗句是
, 。
⑺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百姓“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4分)
天空还是那般的碧蓝,大地还是那般的广mào。一切似乎早已物是人非,但却独独留下了很多记忆不住的在脑海徘徊不定,搅得心xù不宁。怀想当年的那片天空,颜色恐怕也是如今一般湛蓝湛蓝的吧。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广mào    心xù  不宁
⑵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徘徊 湛蓝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山里的天气一会儿风,一会儿雨的,真是风云突变啊。
B. 自今年4月,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所表现出的狭隘认知和低劣手段,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C.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春夏之交,龟峰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盛,落英缤纷,红霞耀天。
D. 叫一个堂堂的大学生写个什么报告、总结的,那简直是白驹过隙,易如反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使体育迷无须紧盯电视屏幕也能观看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
B.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生死考验那天,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用爱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用生命诠释了师爱的真谛。
C. 林书豪在NBA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D.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为我们留下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5.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怨天尤人不仅是一种懦弱, 。 ,
,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者并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幸运儿,必然要经历各种痛苦和挑战,而战胜一切困难的人首先必须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前提就是反省自身。
①不但掩盖了自己不能面对的现实
②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③还留下了将来可能重蹈覆辙的隐患
④而不客观地责怪他人还会衍生出新的矛盾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6.阅读下面漫画,归纳出一句有哲理性的话。(3分)
答:
7.阅读名著,回答问题。(5分)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
(节选自《水浒》第二十三回)
根据选段回答,大虫的动作行为前后有什么变化?(2分)这些变化对表现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起什么作用?(2分)关于武松你还知道哪些故事(至少列举一个)?(1分)
(1)大虫的变化:
(2)作用:
(3)武松的故事:
8.语文综合实践活动(7分)
盐海中学为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研究问题、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关注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决定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以“做生活有心人”为主题的“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为此,你们班围绕校园热点话题举行了一次班级研讨会。
(1)请问研讨会之前你做了哪些准备工作?(2分)
答:

(2)研讨会上,老师读了一则材料,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材料:语文班长、语文课代表、英语班长、体育班长……广州东山区某学校一个班中竟有九成学生都有大大小小的“官衔”。该班班主任表示,希望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利于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据《广州日报》2004年10月20日)
听了这则材料之后,你的看法是什么?理由又是什么?(3分)
答:

(3)请谈谈你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收获。(2分)
答: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10两题。(7分)
【甲】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乙】 登岳阳楼
李白 杜甫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开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9. 【甲】诗运用烘托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的特点: ;【乙】诗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的水势的特点是: 。(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4分)
10. 【甲】诗的颔联千古流传,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3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1-15题。(15分)
【甲】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顷岁①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②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③;世人患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⑤,多作自能见之。”
《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
①[顷岁]近年来。②[乘间]乘机,乘着间隙。③ [工]精,妙。④ [患]毛病、弊端(在于)。⑤[指摘]挑剔,批评。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往来而不绝者 (2)颓然乎其间者
(3)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4)疵病不必待人指摘
1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C.世人患作/文字少 D.庐陵/欧阳修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2)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14.选文(甲)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3分)
答:
15.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2分)
答:
(三)阅读下面选文《说“话”》,完成16——20题。(15 分)
说“话”
①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语言是心灵的一面镜子。说话粗野、冷漠、骄横,会给人留下低级下流、缺乏教养的印象;说话文雅、和气、谦逊,让人看到的是一颗善良、纯正、美好的心。这里仅举几位伟大人物的礼貌佳话为例:
②有一次,列宁在下楼时正碰上一位女公务员端着洗脸水上楼,她看到列宁就往后退让,列宁却十分热情地说:“你手里端着东西,我是空着手,你先上楼吧!”
③1955年,毛泽东回韶山时邀请亲友中的老人吃饭,向他们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回答说:“敬老尊贤,应当应当!”
④有一次,周恩来下了飞机后与机组的同志们一一握手告别。当时机械师邝祖炳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和其他同志握手以后就站在邝祖炳身后等着,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邝祖炳工作结束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站在后面,赶紧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你在等我。”周恩来笑着亲切地问:“噢,我没有影响你的工作吧?”
⑤语言的美,不在于辞藻华丽,也不在于抒情描写,而主要在于适合语言环境。〔a〕与同志见面时,问声:“你好!”一句亲切的问候,并非是多余的客套,它体现了谦恭和关心人、尊重人的美德。(b)与别人打交道时,常说一声:“请!”也可以表达对别人的尊重。〔c〕不慎做错了事,先说声:“对不起!”可消除不必要的猜忌,增进同志间的友谊。〔d〕别人道歉时,说句:“没什么!”表示胸襟开阔,还可以把窘境中的同志解脱。〔e〕请别人帮助时,说一声:“劳驾。”这不是普通的恭维,而是表达了尊敬别人的意思。〔f〕别人致谢时,说声:“别客气!”表现出你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你诚恳谦虚的美好心灵。〔g〕同志间分手时,说声:“再见!”这表明交往并没有在分别时结束,友谊在告别声里继续发展。
⑥总之,要做到语言美,要在说话时做到“文雅、和气、谦逊”,就要加强思想修养,加强语言锻炼。不从根本上下功夫,往往是学不像样的。
16.文章从说“话”的角度阐明了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2分)
17.下面的话是从第⑤段中抽出来的,它的位置应在〔 〕句和〔 〕句之间。(2分)
同志帮了个忙,说声:“谢谢!”它像一盆炭火,使人感到情感的炽热;它像一条纽带,连接了同志间的友谊。(2分)
18.细读文章,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答:
19.请简析文章第④段论证方法及作用。(4分)
答:
20.文章结合寻常实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常用礼貌用语在交际、沟通中的作用,读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4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4题。(18分)
春天的梦
苏叔阳
黎明,窗外飘着雪花,静静地,静静地……啊,多像梦的使者。蓦地,几行诗句涌上心头:闪亮的雪花,轻柔晶莹每一片都是一个温馨的梦。
让树枝看见了新绿,让街道看见了浓阴。
哦,在这落雪的早晨,我忽地闻到了丁香的芬芳,听见了蜜蜂的歌唱……
春天是可爱的吗?特别是在这里,短促得犹如蜉蝣的生命,只一闪,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天。
春天是值得留恋的吗?特别是在这里,常常有漫天的风沙,吹干你生命的汁液。
但我还是喜爱她,像喜爱我最倾心的恋人;我还是执拗地追寻她,像追寻早已消逝了的我的童年。
因为再短促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可以看得见积雪里萌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嫩蕾。可以看见绿色,这生命最基本的色素;可以看见鲜红,这滚烫的血液的火焰。而没有了色彩,也就没有了旋律,没有了诗歌,没有了舞蹈,没有了运动,没有了一切!春天赋予世界以色彩。
再寒冷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僵硬的躯体,唤醒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春天赋予人类以希望。
因为有了对春天的渴慕,对春天的梦想,我忍耐住了许多寒冬。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得多。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可我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我曾在作文里发过“人生如梦”的叹息。我那时只有十岁呀。可是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我真像一棵小草伸出了青春的嫩芽,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在我的面前伸展开来。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哦,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民族所有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天。
我也还记得过了二十年后的那个严冬。我在长城以外的一个荒凉的村庄,经受“脱胎换骨”的革命教育,我记得那带着冰碴的红高粱面糊糊,记得那缩肩拱背的农民木然的眼睛,记得那阳坡下避风的土洞。在那儿,眼光木然的农民,用一小堆枯叶为我燃起野火,烤暖我的脚,烤暖我的心,送给我一个烤熟的土豆。在那儿,我曾经蜷缩着睡去,梦见了春天;淙淙的水,摇曳的花。梦见妻子温柔的手臂,小儿子的笑脸——他那时刚刚出生不久。靠了春天的梦,我熬过了践踏灵魂的岁月。
又是一个春天。祖国的大地被泪水飘起,人们哭诉一个巨人的长睡,仿佛他带走了所有的人内心里对春天可怜的梦幻。然而,春天毕竟来了,虽然迟了,虽然挟着风沙,虽然难免还残留着严冬的寒气。可她毕竟是春天。
地球上不能没有春天,人生里不能没有梦幻。我愿春风把梦吹撒到一切人的心头。
我们不能苛求春天,因为春天是冬天的产儿。她有母体的印痕,但她不同于母亲。她娇嫩、柔弱,可她有长长的未来,她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希望的种子。严冬所诞生的并不是严冬。因此,人类才向她呼唤,才把她赞颂。
晶莹的雪花,正在为春天铺下襁褓,阵阵的鞭炮正在为春天催生。我在梦中焦渴地呼唤着春天,又将在春天里编织新的梦幻。
啊,祖国的春天呐,家乡的春天呐!就算你短促到只有一瞬,为了这一瞬里所凝集、所包容的未来的一切,我也愿意献出我的生命。
春天快来吧!
21. 作者以“春天的梦”为题,文章开头却写了春天不尽如人意的地方。(4分)
(1)春天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
(2)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
22.作者感受到的家乡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请简要概括(4分)
23.“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24.本文的题目是“春天的梦”,文中又多处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6分)
三、写作(60分)
25. 何谓人生?人生即“脚印”。漫漫的人生,留下了一串串长长的“脚印”。童年的“脚印”是幼稚的,浅浅的,可爱的;中年的“脚印”是成熟的,深深的,稳重的。面对“脚印”,有感慨,有教育;面对“脚印”,往事再回首。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以“脚印”为话题,文体不限,字数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
②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
③题目或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不提抄袭试卷中的材料或他人作品。
盐都区2013年春学期九年级第一次调研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3.3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⑴绝胜烟柳满皇都 ⑵自古逢秋悲寂寥 ⑶瀚海阑干百丈冰 ⑷问君何能尔 (5)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计10分。)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4分)
⑴袤 绪(2分) ⑵ huái zhàn (2分)
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2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2分)
5.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6. (此题不设统一的答案只要围绕“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的伤害”,言之成理,表述流畅明确即可。)(3分)
7.阅读名著,回答问题。(前两问各2分,最后一问1分,共5分)
⑴开始咆哮,最后动弹不得,兀自气喘 ⑵反衬武松的勇猛
⑶如: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斗杀西门庆、大闹飞云浦等
8. ⑴如:确定话题,收集资料,拟好发言稿或发言提纲等(2分)
⑵持赞同意见的主要理由:学生当“官”重在体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为集体、他人服务的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群体协调能力;持不赞同意见的主要理由:通过“当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往往带有功利色彩,甚至会弱化、腐蚀责任感的反作用;易在校园形成推崇“官本位”的不良风气,影响学生健康成长(3分)
⑶研讨会提高了我占有、整理材料,观察、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表达观点的胆识,增强了我与同学交流的信心(意对即可)(2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12.D(2分)
13.⑴(2分)宴会上尽兴饮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⑵(2分)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
(大意正确即可,重要词语要翻译准确)
14.众人游宴之乐(1分),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2分)(共3分)
15.答: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今天读来,不无启迪。(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15分)
16.文明语言。(2分) 17. (e)(f)(2分)。
18. 这句话强调的是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得体地使用礼貌语言。这样才能显示出说话人文雅、和气、谦逊的气质,让人看到一颗善良、纯正、美好的心灵。(3分)
19.本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1分)列举周恩来礼貌对待机械师邝祖炳的事例(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作者“说话文雅、和气、谦逊,让人看到的是一颗善良、纯正、美好的心”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分)
20.能认识到礼貌用语的重要性,言之成理,表述流畅明确即可。(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4题。(18分)
21. ①短促 寒冷或风沙大(答对两个特点得1分,答对一个不得分)②这样写既抓住北国春天的特点(1分);又是反衬(1分),以突出春天赋予世界色彩,并能唤醒沉睡在心灵里的种种追求。 (回答作用重在自然和人)(1分)
22. 作者感受到的家乡的春天是短促的,寒冷的,风沙漫天的,充满生机的充满色彩的,给人带来希望的。(“短促”、“寒冷”、“风沙漫天”、“充满生机”、“充满色彩”、“带来希望”,每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4点即给4分)。(4分)
三、写作(60分)
要求同中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