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熔化和凝固
18.2
探究固液之间的变化
冰凌是怎么形成的?
受太阳光照的影响,房顶上的冰雪逐渐化成水往下流动;当这部分水慢慢离开房顶时,由于室外气温较低和风等因素的影响,使水又结成了冰,从而在屋檐上形成了上粗下细的冰凌。
1.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知道熔化和凝固。
2.经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和状态的变化规律,了解熔化吸热。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知道物质的熔点,能说出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
4.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有关应用
学习目标
你还知道哪些熔化和凝固现象?
铁水变成铁块
巧克力化了
化了的冰激凌
刚从火山口喷出的液态熔岩冷却后变成固态岩石
正在消融的冰凌
冬天房檐挂满冰凌
熔化
凝固
2.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上升、下降、不变)
1.熔化需要吸热
酒精灯
思考: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温度计
选用物质有:海波、石蜡、巧克力
缺点2:熔化太快,来不及观察和记录温度的变化
缺点1:受热不均匀
思考:如何改进加热方式?
1、水浴法
1、使受热均匀
2、升温较慢,方便观察实验现象
好处
2、搅拌器 好处:受热均匀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温度/℃
状态
记录温度
观察和记录状态
在坐标纸中描点画线
填写“实验成果”
需要测量和记录的物理量有哪些?
组装实验装置,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熔化现象及温度计示数变化。
(1)当海波的温度到42℃时,每隔15秒记录一次温度和状态
当石蜡的温度到35℃时,每隔30秒记录一次温度和状态
当巧克力的温度到30℃时,每隔15秒记录一次温度和状态
(2)当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次即可。
(3)记录实验数据的同时,在坐标系中绘出熔化图像。
(4)为了使固体受热均匀,搅拌器要不断的轻轻的上下左右搅拌。
(5)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底和壁。
(6)实验结束后熄灭酒精灯,完成“实验成果”部分的填写。
(7)小组分工 ,同步进行,相互配合。
温馨提示:
注意安全!
2.观察温度计(2号)眼睛一直盯着温度计,每次听到计时员喊时间到,迅速读数并告之记录员
5.搅拌(5号)上下左右轻轻的搅拌物体
4.记录员(4号)记录每15或30秒钟物体的状态和温度
3.观察物体的状态(3号)每次听到计时员喊时间到,迅速观察物体的状态并告之记录员
6.画图像(6号)根据记录员的记录画出物体熔化的图像
小组分工
1.计时(1号)每隔15秒/30秒(以学案为准)要喊时间到
38
40
42
44
46
48
50
52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时间/min
B
C
固态
液态
固液共存
熔点..……….
0
一直在加热,说明物质在吸热
海 波
熔化过程
常见非晶体
沥青
松香
蜡
金属
食盐
水晶
常见晶体
部分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钨 3410
铁 1535
钢 1515
灰铸铁 1177
铜 1083
金 1064 铝 660
铅 328
锡 232
萘 80.5
海波 48
冰 0 固态水银 -39
固态甲苯 -95
固态酒精 -117
固态氮 -210
固态氧 -218
固态氢 -259
为什么用钨做灯泡的灯丝?
鲜鱼保鲜,用0 ℃的冰和0℃的水哪个效果好? 这是因为 。
冰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物质凝固时吸热还是放热?
非晶体?
晶体?
温度怎样呢?
凝固放热
1.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知道熔化和凝固。
2.经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和状态的变化规律,了解熔化吸热。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知道物质的熔点,能说出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
4.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有关应用。
我的目标达成了吗
完成学历案
模块三:课堂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