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过关训练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过关训练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1 16:2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期末过关训练
过关训练
一、积累运用(24分)
1. 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挑兮达兮,_____________。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子衿》)
(2)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城阙兮
如三月兮
长夜沾湿何由彻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____。牛困人饥日已高,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4)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5)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晓驾炭车辗冰辙
市南门外泥中歇
浮云游子意
曲径通幽处
讲信修睦
不独子其子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jiǎo jié( )。
(2)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们要为它diàn dìng( )基础。
(3)我可是míng fù qí shí( )的车夫之王啊。
(4)千万年来màn bù jīng xīn( )地切割着,雕凿着。
皎洁
奠定
名副其实
漫不经心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B. 没有置身于时间之外的洒脱,有谁能真正逃离红尘的诱惑和俗世的羁绊?
C. 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真是天衣无缝。
C
D. 生命不是儿戏,不要随随便便就想要了结它,令任何一个爱你的人为你担惊受怕。
3. C【解析】“天衣无缝”喻指事物浑成自然,细致完美。不合语境。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就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应把“就能”改为“才能”)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展现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应把“提高”改为“提升”)
C. 这些节目推动打动人心的更多作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走来,让那些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文物、文化为人们的精神提供更多滋养。(将“打动人心的”与“更多”更换位置。)
B
D. 九十载时光流逝,人们再次提起红色娘子军,没有谁为这批在琼崖革命中流血牺牲的巾帼英雄感叹。(应在“谁”后加上“不”)
4. B【解析】应把“展现”改为“开展”。
5. ★新题型★按现代汉语书写顺序,将右图书法作品内容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
九天揽月筑梦苍穹
6. ★新题型★选出右图书法作品的字体( )(2分)
A. 篆书
B. 隶书
C. 行书
D. 草书
C
二、阅读(46分)
(一)文言文比较阅读(19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_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7.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普通马)一同死。
有时。
同“现”,表现。
才能、才干。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表现在外面。
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乙】冯异①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人有章②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光武以章示异。异上书谢③,诏④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破隗嚣,诸将欲分其功,玺书⑤诮⑥大司马⑦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毅、异为名将,然非二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章:奏章。③谢:谢罪。④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⑥诮(qiào):责备。⑦大司马:官名。
参考译文:【乙】冯异平定关中,自己认为长时间待在京城之外,心里不踏实。别人有奏章说冯异威势权利都极重,百姓心悦诚服归附他,称他为“咸阳王”,光武帝把奏章给冯异看,冯异上书谢罪,光武帝下诏回答说:“将军对于国家来说,恩情如同父子,有什么嫌隙和疑虑,使你产生害怕之意?”等到冯异攻破隗嚣,各位将领想分他的功劳,光武帝下诏书责备大司马领头的这些人,称道冯异的功劳像山一样高。今天的人都知道乐毅、冯异是有名的将领,然而若不是二位的君主贤明,(他们)必然身陷谗言之中。
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及异大破敌军/及郡下
B. 诸将欲分其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 今人咸知异为名将/咸来问讯
D. 然非君之明/非淡泊无以明志
D
9. D【解析】A. 到;B. 想要;C. 全、都;D. 贤明/明确。
10.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人 有 章 言 异 权 威 至 重 百 姓 归 心 号 为 “咸 阳 王”。
/
/
/
11. 根据甲、乙两文回答问题。(5分)
(1)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试分别概括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提醒光武帝冯异有谋反之心;冯异大败敌军后,诸将要分他的功劳。
甲文:埋没、摧残人才;乙文:信任、保护人才。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0分)
材料一:
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达5吨。它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一种火星探测器,主要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2020年7月23 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南部预选着陆区,为更多的科学探索带来了希望。
材料二:
①人类探测火星已有60年,经历了几个阶段。在早期阶段,由于技术不成熟,人类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只能从火星远处飞掠而过,探测器飞行上亿公里只为那惊鸿一瞥,探测手段极为有限。等到技术水平相对成熟才有了人造的火星卫星,人类才得以对火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最后才是难度更为巨大的着陆与巡视探测。而天问一号一次性完成了环绕、着陆与巡视三个重要步骤,可见其技术难度之高。
②在深空探索领域,美国的技术确实排在第一位,这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美国的海盗1号探测器由轨道飞行器和登陆器组成,没有火星车,也就是说没法进行巡视。其中轨道飞行器也就是我们说的环绕器,重2.33吨,登陆器重1.2吨。我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着陆器与巡视器共1.3吨,环绕器1.2吨,加上2.5吨的推进剂,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重量达到了5吨。而最重要的是,我们有重240千克的巡视器(火星车),对着陆过程要求非常严格,这要求着陆器在着陆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再小
心,这是当初的海盗1号在着陆过程中没有经历过的,两者在技术上也是无法比较的。不可否认,超高难度的绕、落、巡一步到位,天问一号的探测任务是人类探索火星历史上复杂度最高的,技术含金量不言而喻。
③在奔往火星的过程中,天问一号探测器一直处于高速状态,要先制动才能进入火星环绕轨道。在着陆之前,必须先将火星探测器的速度降下来。我国根据探月工程积累下来的经验,通过四个阶段将探测器降落到火星表面。第一个阶段是气
动减速阶段,将探测器的速度从每秒4.8公里减速到每秒460米;接下来,探测器打开降落伞,将其速度进一步降低至每秒95米;随后进入动力减速阶段,利用反推火箭产生推力进一步减速,将探测器的速度降低至每秒3.6米;最后一步就是悬停避障阶段,这个过程是在最后剩下的100米高度的位置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探测器悬停在100米高度的位置对火星表面进行进一步观察, 看看火星表面是否有一些大的石头或者坑,有的话需要避开它,以确保探测器安全平稳着陆火星表面,以上的这
些操作完全由天问一号自主进行。在这样高起点高难度的挑战下,一次性完成三大任务,是世界航天史上的首例。
④天问一号绕、落、巡三步全部圆满完成,这个技术水平要比美国的机遇号、勇气号强一些,但是比好奇号还是要差一点儿。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与欧空局、俄罗斯或其他国家相比呢 其实俄罗斯从苏联时代就开始探测火星了,前后差不多有20次,不过可惜的是一次都没有完全成功过。欧空局在此
之前有过两次任务,但在着陆器着陆火星过程中都失败了。所以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与巡航,标志着我国的火星探测技术已跻身世界前列。
12. 根据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内容,给“天问一号”下定义。要求:内容完整,逻辑严密, 不超过6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问一号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一种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的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的探测器。
13. 材料二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是什么 第④段为何要提及美国、俄罗斯和欧空局 简要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天问一号技术水平高(或:探测任务艰巨)。②写美俄及欧空局火星探测情况是通过作比较,突出了我国的火星探测技术已跻身世界前列。
14.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可否删去 简述理由。(3分)
其实俄罗斯从苏联时代就开始探测火星了,前后差不多有20次,不过可惜的是一次都没有完全成功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删。“差不多”是约数,表估计,“完全”从程度上做了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艾叶又飘香
余雪云
①那时候,日子过得穷,一年也就过这两个节:端午节、春节。说起来,那种对节日的期待和期盼呀,其实是潜藏于梦里梦外的,让小小的我心里充满了各种憧憬和盘算。当然,盘算最多的是吃,那个馋劲儿呀,都馋到梦里去了。最可恨的是,每每梦到吧唧吧唧吃得正香时,总会被大人叫醒,或被野狗吠醒,反正没有一次能顺利地酣畅淋漓地吃个痛快,令人特别沮丧。
②不过,“初一糕、初二桃、初三棕、初四艾、初五划龙舟”,那来自乡野山村的童谣, 我倒是记得牢牢的。日子也的确像童谣唱的,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端午节,每天都有仪式感。
③比如做发糕,首先要磨好米浆,加糖、加发酵粉等候华丽蜕变。随之,奶奶开始做准备工作了,往锅里注入一大锅水,将笼屉洗净垫上一块大布巾,架在大锅上,水烧开后倒入米浆盖好锅盖,蒸笼的周围用毛巾包裹严实以免漏气,这样蒸40分钟左右,发糕差不多熟了。这时奶奶会用手扇一扇热气腾腾的
蒸笼,然后拿双筷子往发糕一戳,凑近眼前一看,筷子上没粘到东西就说明发糕熟了,再往发糕面上撒些黑芝麻点缀一下,发糕便一下子生动起来, 像白雪公主的黑眼睛眨呀眨地向外张望。
④由于大人们白天都在忙其他的事情,所以,通常选在晚饭后蒸发糕。当天晚上,孩子们哪里也不去,就待在厨房里等,困了就躺在厨房的凳子上或趴在厨房的任意角落打盹儿,等吃到发糕时大概都晚上十点了。对闹腾一天的孩子们来说,这个
时间除了嘴巴能动,我估计身上其余的功能都已经睡着了,当大口大口的发糕被动地吞进了肚子后,唯一能感觉到的是舌尖被烫得火辣辣的。
⑤这是初一。初二是吃桃子的习俗日,我至今不知道吃桃子的缘由。记得有一年端午节前,爷爷和奶奶到泉州看望伯公,从泉州带回的水蜜桃,个儿大皮薄,水分多,口感酸甜适宜。一个桃子估计有半斤多,吃上一个,小小的肚子一下子变得圆滚滚的。那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桃子。
⑥初三是包粽子。粽叶是自家房前屋后的竹林里摘的,新鲜清甜。绑粽子的绳子是棕树叶,棕树叶要提前到山上去割取,晒后备用。棕树的叶子像一把大大的蒲团扇子,用时要提前泡软,用锥子把棕叶划拉成一条条细细的丝线。一把棕树叶大概可以包五六斤的米馅儿。那时候,粽子的馅儿比较单调,要么纯糯米加碱,要么糯米加黑豆,当时对大家来说已经算是人间美味了。包粽子是母亲的强项,母亲手很巧,包的粽子非常精致、结实,而且形状各异:像羊角、像荷包;有四角粽、三角粽、
菱形粽。然后用野生的薄荷头同粽子炖在一起,整个厨房香气扑鼻。薄荷香、艾叶香、竹叶香、棕树香、糯米香,还有柴火香,闭上眼睛,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厨房里还是在原始森林里。端午节前,母亲会买些彩线,找些碎布头儿给孩子做老虎、荷包、香囊之类的小玩意儿,再用五彩丝线卷边点缀,然后戴在孩子们身上,这些小饰品有时也成了我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渐渐地,我也学会了做各种各样的小挂件。(据民间传说,用五彩线系臂跟龙的文化习俗有关)
⑦初四的早上,父亲会早早拿着镰刀去割午时草,什么菖蒲、艾叶、薄荷等。太阳升起来时,父亲已经把菖蒲和艾叶挂在门上了,满堂飘香,父母还不忘对孩子们说道:初四这天要起早,才会更聪明伶俐的。其实,过节这几天,期待、兴奋、嘴馋,根本不可能睡懒觉。五月初五端午节,按家乡的惯例,中午饭吃炒面、扁食、鸭蛋(取用中午12点的古井水,放入午时草煮,据说这样煮的鸭蛋颜色橙黄鲜艳,有辟邪、祛湿气、祛风寒等功效)。炒面和扁食是莆仙的特色食品。记得有一年端午,家
里没钱买肉,只好包素馅儿的扁食,用紫菜、花生、豆腐、葱头剁成馅儿,没想到没有肉参与的扁食,居然特别好吃,成了我记忆里的风味美食,也成了我几十年抹不去的乡愁。
⑧吃好午饭,母亲会搬来大木桶倒入用午时草煮的水给孩子们沐浴,然后给孩子们换上新衣服。端午节有新衣服,在那个时候是很奢侈的事情,那是个什么都凭票的年代,买布是凭布票去买,然后请裁缝师傅到家里来做新衣服,孩子们添的所谓新衣服,无非就是一件小碎花短袖衫,一条小短裤之类的。
这对于小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高兴的事。接着,母亲还给孩子们的额头上都画个“王”字,腋下也涂抹些雄黄,(这些都是民间习俗的传承,都与辟邪、辟疫说法相关)完成仪式后,孩子们便跟着村里的大孩子或大人去木兰溪边看龙舟比赛。
⑨雷雨刚过,木兰溪的水面比往常开阔了许多,水面激流飞跃,非常壮观,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就在这里举行。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荫深处的水面出击。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的目的地。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小孩子呢,其实就是去看热闹的,享受着那种节日特有的快乐。
15. 简要分析第②段中的童谣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上,增加文章的文化韵味,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端午节的怀念和喜爱之情;结构上,领起下文。
16. 文中第③段的画线句在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上富有特色,试简要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运用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细致地写出奶奶做发糕的动作,并且把撒上黑芝麻的发糕比作白雪公主的黑眼睛,生动形象地写出奶奶制作的发糕非常精美,表现了奶奶蒸发糕手艺的娴熟、高超,表达出“我”对奶奶手艺的赞美和对发糕及家乡端午节的怀念、喜爱之情。
17. 有人认为,文中三处括号中的内容太啰唆,应该删除,你怎么看 请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处括号中的内容解释了文中母亲做法的原因,便于读者理解,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韵味,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因此不应删除。
18. 本文标题为“艾叶又飘香”,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写了与艾叶无关的内容,是否文不对题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认为这个标题很好。“艾叶”是端午的标志性物品,点明了本文有关端午习俗的内容,有祈望家人身体健康的美好寓意;标题还具有意境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作文(50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自然生生不息,美景目不暇接;时代日新月异,乐事举不胜举……站在青春的起跑线上,我们可以放眼天下,用燃烧的激情,描绘祖国河山的奇伟瑰丽;可以脚踏实地,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描绘美好生活的动人画面;可以仰望星空, 放飞想象的翅膀,描绘自己的人生蓝图,憧憬祖国的美好明天……当然,除了着眼于生动地描绘什么,我们也可以思考如何去描绘的问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以“描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保尔不知不觉走到松林跟前,在岔路口停住了。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楼房。
就是在这里,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了。保尔在原来设置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向陡坡,顺坡下去,到了埋葬烈士的墓地。
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在坟墓周围摆上了用云杉枝编的花圈,像给这块小小的墓地修了一道绿色的围墙。陡坡上挺拔的松树高高矗立,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
这里是小城的边缘,寂静而冷清。松林在低语,春天的大地在复苏,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同志们就是在这里英勇就义的。他们为那些出生即贫贱、落地便为奴的人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保尔慢慢地摘下了帽子。悲痛,巨大的悲痛,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去过最充
实的日子,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随时都会结束生命。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墓。
1. 文段选自苏联自传体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2. 文段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起到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了保尔的心灵独白,你有什么感悟?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描写。渲染了阴凉肃穆的气氛,烘托出保尔沉重的心情。
我们应该学习保尔那种不畏困难、顽强坚毅的精神,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刻苦学习,努力成才,不虚度年华,让生命充实而有意义。(言之成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