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一中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一中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03 19:2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3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结合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其他人 qīng miè 地看着这十五名妇女,shàn xiào 着。
②.要讲后悔之事,那也是俯拾皆是。要选其中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
俯拾皆是: 唾手可得: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输》选自《墨子》,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家的创始人。
B.《永久的悔》以“永久的悔”为线索,开篇设疑,中间叙事,结尾点题。
C.鲁肃和吕蒙论议,惊叹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后人就用“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D.这件事沉重的打击了他,我担心他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句中的两个“打击”均为名词。
3.下列短语类型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动肝火(动宾短语) B.井然有序(偏正短语)
C.坦荡如砥(主谓短语) D.天造地设(并列短语)
4.填空:(9分)
①.行道迟迟, 。
②. ,雉从梁上飞。
③. ,借问行人归不归。
④. 悠悠,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⑤.《诉衷情》中再现了词人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的句子: , 。
⑥.《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出喇叭的功用,揭露宦官敲诈罪行的句子是
, 。
5.综合性学习(6分)
班级开展以“我们的新社区”实践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同学做了社区命名调查,调查中发现,市民的住宅区过去通常被称作“职工宿舍”“家属大院”等。如今,不少住宅区有了像“西子香荷”“江南水都”“南薰别院”“漾日湾畔”之类的名字。同时,调查中还发现以“世欧彼岸城”“大卫城”“加州风景”“威尼斯花园”等洋名来命名的住宅区也很多,细数这类住宅区的名字,差不多能拼出欧美地图,有市民戏称“欧风美雨满华夏,错把故乡作他乡”。
(1) .从以上有关“住宅区命名”的调查中,你能得出哪两点结论?请简要概括。(4分)


⑵同学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很多社区绿化区经常被踩踏,同学们觉得需要立一块牌子,提醒人们爱护花草。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四个,组成对偶句,作为牌子上的宣传语。(2分)
行人 花草 文明 呵护 踩踏 绕道 彰显 含笑
____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_ 。
6.名著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的问题。(10分)
(1).《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深受读者喜爱的小说,主人公格列佛极具传奇色彩的经历令人惊叹。格列佛先后游历的四个国家分别是:小人国、 、 、 。(3分)
(2) .其中小人国分为 和 两个党派,他们用
来选拔官员。(3分)
⑶.请简述格列佛成为利立普特国(小人国)举国称颂的英雄的经过(100字左右)。(4分)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下列问题。(20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本文选自 ,这部书是 (时期) (人)整理的,相传系 的辑录。(4分)
8.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昳(yǐ)丽 B、纳谏(jiàn) C、窥(guī)镜 D、间(jiān)进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6分)
讽: 臣诚知
朝:朝服衣冠 孰:我孰与徐公美
谤讥于市朝 孰视之
10.翻译句子:(4分)
①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1.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和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 ”
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进言,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
”的成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
的人。(4分)
(三)阅读《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回答下列问题。(16分)
①“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怀特黑德这句名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给人们——特别是热心改革、勇于创新的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②人们从事各项活动,总是希望获得成功,避免失败。可是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这原因,从认识论讲,是由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并不是显露在外,而是潜藏在内的;不仅如此,它有时还会以颠倒的形式——“假象”出现,就像达尔文有一次半认真地说的那样:“大自然是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加上人们认识能力、水平、经验的限制,就难免发生错误了。
③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错误并不可怕,叹息、感伤、畏惧是大可不必的。错误同真理,失败同成功,像睡梦同清醒、黑夜同黎明一样紧密相联。一个人从错误的“梦”中醒来,就会以新的智慧和力量奔向真理。经历着失败的黑夜,正预示了成功的黎明即将来临。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由于这种错误,真理才会出现”。人们的知识、能力以至发明创造,并不单单是在总结成功经验,也是在汲取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戴维谈到自己获得成功,就说过:“我的那些最主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
④一个人若要有发现,有创造,就不应当畏惧错误。倘若你想把一切错误都关在门外,那你也必将永远被关在真理的门外;倘若你想避免任何失败,那你也必定永远得不到成功。有人说:“若不让错误出生,便不会有真理降世。这是有道理的。奠定电磁学实验基础的法拉第,正是由于不怕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经过近十年的艰辛努力,才终于使磁铁产生了电流,开拓了电磁学的新领域。欧立希也以惊人的毅力,在失败了数百次之后,才成功地制成了药品坤凡纳明。无怪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获取诺贝尔奖金时深有感受地说:“回顾……最后通向发现(量子论)的漫长曲折的道路,我对歌德的话记忆犹新。他说,人们若要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当然,这绝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而是说不要因为惧怕错误而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这也怕那也怕是成就不了事业的。
⑤目前,我国正在深入进行体制改革。改革,是破旧创新,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没有定型的模式可依,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践,探索,开拓,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是难免出现缺陷和错误的。我们既不应当因为出了点错误便偃旗息鼓,悲观泄气,更不应当因为有了错误就否定改革。你毫不动弹,当然是再保险不过的了,不过,正像鲁迅指出的:“这毫不动弹,却也就是一个大错。对待错误和失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找到正确的道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这样说:畏惧错误就是毁灭改革。
12.文章第①段开头引用的名言“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
13.文中第④段举了法拉第和欧立希的例子有何作用?(3分)
14.文中第④段划线句子可以删掉吗?为什么?(3分)
15.本文的开头结尾是否重复?为什么?请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分析。(4分)
16.对于本文的结构层次,最合理的是( )项(“/”为大层次,“∥”为小层次)(3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三)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19分)
世界上最柔软的路
曹春雷
⑴参加了一个捐资助学的公益活动,认识了那位山村女教师。
⑵女教师30多岁,很文静,有些腼腆,一说话就有点脸红。对她,我有大概的了解,知道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请缨,去了很偏僻的一个山村小学。众人不断称赞她,问她这么多年来一直能坚守在山村,是怎样做到的。她说也曾动摇过。
⑶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去偏僻山村教书,是受了《凤凰琴》电影的影响,为影片中美丽善良的山村女教师而感动。于是就来到了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学。
⑷在这里,她受到了最尊贵的礼遇。白发苍苍的老村长湿润了眼睛,一再代表全村人向她致谢——在她之前,已经有6个教师,来了又走了,最长的呆了不到半年时间。
⑸【A】学校只是简陋的三间屋,三十多个学生,一个操场,操场上一杆国旗。除了她,还有一位老校长——这与《凤凰琴》电影中的场景惊人的相似。山里的风景是美的,山里的人是可亲的。村里家家户户,做了什么好吃的,就让孩子来拉她去吃饭。学生们也都很懂事,每天放学后,喜欢黏在她身边,不舍得离开。她的心里,始终是暖暖的。
⑹让她感到不方便的是,手机信号不稳定,有时要跑到山顶上才能打出去。没有网线,手提电脑上不了网。她感觉与外面的世界失去了联系。但这也没什么太大的不方便,刚去的第一年里,她这样感觉。直到第二年。直到第三年回城参加一个同学会。
⑺在同学会上,她才强烈感觉到,自己落伍了,无论是在穿着打扮上,还是在思想意识上。她感觉自己与山外的社会已不合拍。一位朋友问她,难道你就在山里呆一辈子吗?这个问题,一下子刺痛了她的心。
⑻走,还是留,从那以后就一直盘旋在她的脑海里。每次回城,父母每次都苦苦劝自己,甚至可以说是哀求;自己也到谈婚论嫁的时候,还有……,现实需要面对的很多很多。
⑼终于,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回城。她向老村长说出了自己的决定,老人吧嗒吧嗒抽着烟,沉默了片刻,说,妮啊,你也该回去了,在这里已经快三年了,够长了,我们不能耽误你一辈子。
⑽【B】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山里下起了罕见的瓢泼大雨。她一夜未眠,满脑子都是白天时孩子们的泪脸。孩子们围着她,仰着小脸,拉着拽着,一个劲说不让她走。
⑾天亮了。她的小院里,挤满了人。全村的妇女都来了。张奶奶拿来了煮熟的鸡蛋。李婶端来了热腾腾的手擀面。王大娘提来了一篮子核桃……。她泪光晶莹。
⑿终于要走了。被众人拥着,她出了院门,发现院前平日一下雨就泥泞无比的路,现在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沙,脚踩在上面,不会陷在泥里。抬头远望去,路的前方,男人们在用沙铺路,用小车推的,用铁锨铲的,忙忙碌碌。好像全村的男人们都来了,还有她的学生们。
⒀老村长走过来,说,妮啊,你来这里近三年,我们没能为你做什么,今天你走,我们也只能为你做这些了,铺了沙,让你能好走些。
⒁那天,铺路的男人们一直将黄沙铺到山外。送她的女人们也一直送她到山外。她也一直流泪到山外。
⒂……
⒃故事的结局,让我没想到,第三天,她又回去了,重新又拿起了教鞭。简陋的教室里,又回荡起她那好听的声音。
⒄她说她不回去,会对不住乡亲们为她铺的那条路,那是乡亲们用一颗颗心铺成的路啊。她回去,也是想认认真真,用心去铺一条路,能让孩子们踩着这条路,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
⒅从那以后,我常想起那位山村女教师,想起那个铺路的故事。用心铺成的路,该是怎样的路?——这一定是世界上最柔软的路。
------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2年第7期
17.根据全文内容,在下面的空白处将本文情节补充完整。(3分)
⑴大学毕业任教山村→⑵ →⑶同学会上深感落伍→⑷
→⑸ →⑹回到乡村重执教鞭
18.文中【A】【B】两处画线句都是环境描写,任选一处,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4分)
我选【 】处。作用:
19.“她向老村长说出了自己的决定,老人吧嗒吧嗒抽着烟,沉默了片刻”,想象老人沉默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加以描写。(4分)
20.“读文贵有疑”。既然“我”认识那位山村女教师,把她的姓名写出来,文章会更真实。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1.本文题目“世界上最柔软的路”一语双关,既有实指,又有虚指。请写出它的双关义。(4分)
实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B )(2分)、
9.(6分)讽: 委婉劝说 臣诚知 确实
朝:朝服衣冠 在早上 孰:我孰与徐公美 谁,哪个
谤讥于市朝 朝廷 孰视之 仔细
10.(4分)① 如今,齐国土地方圆一千余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嫔妃侍从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
② 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11.(4分)“ 王之蔽甚矣 ”的结论 “ 战胜于朝廷 ”的成效
邹忌是一个 善于思考、实事求是、深谋远虑、精明能干 的人。
(二)、12.(3分) 开头的名人名言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总领全文。
三、作文(60分)
题目:没想到我如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