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了》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
教学介绍: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空,记忆,想象,创造笔形象思维能力。"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对于风的感性体验学生比较丰富,风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自然现象,对于它的表现只有从其它相关联的事物上去体现,可以让学生通过看看、想想、讲讲、画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记忆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素质全面提高。本节课的课型是绘画表现课。
二、教材分析:
《风来了》一课选自湘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教材首先呈现了不同表现形式和内容的图片,让学对“风”这个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事物有一个直观感受:教材呈现的有关图片目的,是让学生从可视的形象中去体味风的方向、大小、疾缓等,从而达到帮助儿童从中获得方法和经验的体认。这样的编排,体现了《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为了便于学生进入学习活动,教材安排有一个“小训练”,即陈列气球、衣架上晾的裤装柳条等图样,并提出问题:你能想像出大风吹过来时,它们会有什么变化吗 说一说,看老师示范画刮风时柳树的形象。这个“小训练”对于触动学生的感知,增强体验、感悟能力,发展想像力和表现力都可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体现了教材的层次性,同时它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
2、本课教材取材贴近学生生活,利于引发师生情感共鸣。本课教材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风为绘画题材,学生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每时每刻都与风有所接触:春风的轻柔,夏风的燥热,秋风的凉爽,冬风的凛冽:微风的和畅,大风的激荡,狂风惊恐,台风伤痛......这一熟悉的题材内容,为师生有效交流提供了非常好的话题,能更好地引发师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3、本课教材编排层次清晰,便于学生学习。本课教材的编排主体突出。无论范作还是训练,都紧紧围绕风来时人物或事物的变化组织材料,由风的形式到物的反应,再上升到追求一种有意义的表现来逐步展开,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活动。
4、本课教材配图简洁典型,具有指导意义。本课以日常生活中的风为题材引导学生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同时,让学生回忆刮风时所见到的各种情景与不同的感受,并能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从对具象事物的绘画上升到对抽象事物的表现层次上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对于风不仅熟悉而且感受真切,记忆深刻。风来时人们的习惯性表现及周围事物的状态变化,学生也都了然于心。由于农村学生所接触的人和事,接受美术教育的环境及受教育程度,都有别于城市学生。风既摸不着、又看不见,但又真真切切地存在,如何将这来无踪夫无影的风以及自己对风的内心的独特感受用画笔较好地表现出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教的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则侧重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达到认识和表现风的目的。三年级学生逐渐能客观、实事求是地认识周围事物,并能凭记忆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他们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同时也欢迎更新颖,更有趣味的美术活动形式:他们敢动手,爱提问,好奇心强,乐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喜欢用自己独特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为了满足儿童的这些认知、身心特点,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增强学生的感受在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这样对学生观察、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春、夏、秋、冬风的不同特点,学会用不同的线条以及通过描绘周围环境的变化来表现风。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来表现风吹来时事物的变化及特征,能够在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像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有所提高。
3、情感目标:感受不同的风带来的快乐、兴奋、紧张、害怕的心情。与语文《风娃娃》、科学《风的形成》关联整合。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
1、教学重点:风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春夏秋冬四季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运用线条大胆的表现出风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六、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示范作品
2、学具:素面纸、铅笔、橡皮、油画棒
七、教学方法及思路: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谈话法、体验法
教学思路:风的产生、风的作用、风的种类、演风、画风、评风、展风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风” 1、闭眼听风 课件播放风的声音。师:好,可以睁开眼睛了,大家听出来了吗 那是什么声音呢 揭题、板题。随即用简笔画法把“风”字装饰。 创设情境,通过直观感受,学生很容易进入风来了的情景。而教师新颖的课题设计同时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营造了一个有趣活泼的课堂气氛。
探索新知,了解“风”。 1、猜谜,学习关于风的概念。 2、观察几组图片,了解风从哪来。 3、观察稻草人动画,感受风来时的感觉,讨论、汇报认识风的种类、作用。 4、朗诵风级儿歌 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十二级陆上很少见。 出示谜语:花儿见它弯腰,柳枝见它舞蹈,红旗见它飘飘,帆船见它快跑。 播放PPT图片。 播放稻草人动画 5、多媒体播放代表不同风力的风声。师即兴简笔画. 6、课件展示风级儿歌。 谜语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猜风的同时感知风的概念。 观察几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使其产生好奇,并激发探究欲望。 3、知识整合。学生学习过《科学》课中“风的形成”,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参与绘画热情,而人教版语文《风娃娃》学生又学习过。借助熟悉的知识经验再次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从学生已有的《科学》和《语文》知识经验中过渡到美术的体验中。 4、师即兴简笔画. 加深学生对春风的感受,并学会用线条表现风,欣赏开阔学生视野,对学生的独立创作起到启迪作用。而即兴板演既传达了教师的美术基本功底,又让学生获得直接认知。 5、用朗诵风级儿歌形式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风中景物的理解,给下一环节绘画突破重点与难点。
三、活动探究,表演“风” 学生分别表现出微风、大风、暴风等不同情况下人物或其他事物的状态。 组织几名学生上台 对学生表演表示肯定,讨论分析表演中怎样体现风来了,以及还有哪些细节可以做的更好。
四、听乐创作,绘画“风” 听音乐作画 铅笔画出轮廓并勾线 涂颜色 作业要求: A、突出主要事物B、添加适当背景C、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想像,以自己为主体,表现自己在不同风中的感受。用单色的表现方式画,注意要添画合适情景,画出风来了的感觉。 2、教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五、作品欣赏,评价“风” 1、学生自评。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画面编一个小故事,向大家做介绍 2学生互评。 1、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2、鼓励性讲评,哪位同学的画面效果好,值得学习。 对学生在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对还有进步空间的作品提出建议和期望。
六、课堂总结,拓展“风” 对快乐进行回顾 小结课堂 2、布置一个拓展性的作业:观察生活的各种事物各种自然现象,并和同学交流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 鼓励学生保护我们的环境,从生活中发现美。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科学,探究 自然的热情。
九、板书设计:
风来了
示范作品 学生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