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一中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一中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5-03 19:5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卷I (温馨提示:请将卷I答案填写到卷II)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历史人物中,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的是( )
A.隋文帝杨坚 B.唐太宗李世民 C.宋太祖赵匡胤 D.明太祖朱元璋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价(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
A. 郡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分封制
4、既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当时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是( )
A. 长安 B. 洛阳 C. 上海 D. 建康
5、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的青藏铁路将给广大藏族同胞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藏族人的祖先在唐朝时称为( )
A. 赞普 B. 吐蕃 C. 突厥 D. 回鹘
6、《步辇图》(见图1)表述的是( )
A. 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B. 唐太宗接见外国使者的情况
C. 唐玄宗接见松赞干布的情景
D. 唐玄宗接见外国使者的情况
7、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决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见图2)最早出现于( )
A.东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8、后人基本上对武则天的统治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她破格提拔了许多有才能的人
D.她代唐高宗视政,初显管理才能
9、在宋与辽、西夏、金订立的和议中,共同的内容是( )
A. 南方政权向北方政权称臣 B. 北方政权向南方政权称臣
C. 宋向少数民族政权送交“岁币” D. 北宋或南宋割让大片土地
10、“澶渊之盟”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维持了两者的和平关系
③两者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 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错误的一幅是( )
A. B. C. D.
12、宋朝时期,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农作物是( )
A.水稻 B. 小麦 C. 粟 D. 玉米
13、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 澶渊之盟 B. 靖康之变 C.郾城大捷 D.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
14、有的同学很爱吃从泰国引进的香米,而宋朝时也从外国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你知道它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吗?( )
A. 新加坡 B. 泰国 C. 越南 D. 缅甸
15、宋代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是( )
A.“蕃学”机构 B.“蕃市”机构 C.“蕃坊”机构 D. 市舶机构
16、宋代城市的娱乐场所叫瓦舍。下列对瓦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是瓦舍盛行的主要原因
B.你若生活在南宋,可以在瓦舍里听到杨家将的故事
C.瓦舍的出现,意味着宋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D.瓦舍的出现,反映了农民的需要
17、民歌《小放牛》中唱到:“赵州桥来鲁班修,玉石栏杆是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扎了一道沟”。实际上,赵州桥的设计者是( )
A.李春 B.李冰 C.郑板桥 D.鲁班
18、北宋前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
A. 四川 B. 福建 C. 广东 D. 上海
1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这句诗描写的是宋代的什么节日 ( )
A.寒食 B.中秋 C.清明 D. 元旦
20、敦煌莫高窟的泥塑与壁画主要反映的是( )
A.佛教故事 B.西域各族生活 C.帝王显贵的生活 D.平民生活
初一年历史期中试卷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卷Ⅱ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辩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1、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统治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错误:
理由:
22、图3是横跨今泉州市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的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
它是洛阳桥。
错误:
理由:
23、公元916年,契丹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辽。
错误:
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4小题10分,第25小题12分,共22分)
2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右图4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皮日休
(1)看图4,请在下列横线上填空(填写到图中不得分)(每空1分,3分)
北端点①: (古地名);
连接黄河与淮河段②:
南端点③: (古地名)
(2)材料二中所说的 “此河”指的是哪条河?(1分)这条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1分)
(3)你同意皮日休的观点吗?(1分)请说明理由。(说出一条理由即可,2分)
(4)“此河”的开凿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朝 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 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 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 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2分)
(2)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什么时期?(2分)
(3)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南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6分)
(4)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3小题10分,第27小题10分,共20分)
26、“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唐人赵嘏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请回答:
(1)这则材料中的“策”指的是哪一历史制度?(2分)
(2)这一制度最早开始于哪个朝代?(1分)
(3)唐朝时期,这一制度最重要的两个常设科目是什么?(2分)你要为参加考试做哪些准备?(3分)
(4)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什么积极影响?(说出一点即可,2分)
27、对外交往是国家之间文明的交流,对外交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证明,任何国家要发展,需要开放的对外政策,封闭、自守都是不可取的。
(1)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你分别举出他们当中的一位代表人物。(2分)
(2)唐朝时玄奘西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玄奘西行对于唐朝与天竺的关系有什么影响?(2分)
(3)图5是什么?(1分)根据图5,你认为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2分)
(4)根据以上材料你能得出哪些认识?(2分)
27(1)阿倍仲麻吕(晁衡)(1分);鉴真(1分)
(2)到天竺求佛法(求取佛经精义)(1分);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2分)
(3)南宋古船(1分);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先进。(2分)
(4)对外开放,与时俱进,搞好经济建设,重视科学技术,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外交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任何国家要发展,需要开放的对外政策,封闭、自守都是不可取的。(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2分)
图1
西夏 金
北宋
西夏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辽 金
南宋
图3

图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