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水平测试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水平测试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02 10: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十三章水平测试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D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 在以下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热水和冷水混合后变成温水
B. 同学们读书声向四周传播
C. 水壶烧水时产生的“白气”
D. 水果店内扑鼻而来的水果香味
A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杯水和半杯水的比热容相等B. 0 ℃的水没有内能
C. 液体在0 ℃以上才能蒸发
D. 固体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A
3. 图13-1为注射器,小芳迅速下压活塞,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升高。此过程密封气体的(  )
内能增加
B. 分子动能减小
C. 分子热运动速度减小
D. 内能转化为活塞动能
D
4. 小明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B. 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白天海水温度比沙滩的高
D. 2 kg的水温度升高50 ℃,吸收的热量是4.2×105 J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1]
水 4.2×103 水银 0.14×103
酒精 2.4×103 沙石 0.92×103
煤油 2.1×103 铝 0.88×103
冰 2.1×103 铜 0.39×103
D
5. 小明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发现两者粘在一起,由此得出分子间存在引力。小华认为此实验不能排除是大气压把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列实验中,能帮助小华释疑的是(  )
6. 如图13-2所示,把一个底部封闭的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座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塞子塞紧管口。把一根橡皮条缠在管子上并迅速来回拉动,很快会观察到塞子被顶
出,且在管口上方有大量“白气”产生,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塞子被顶出后,酒精蒸气的内能增加
B. 来回拉动橡皮条的过程中,金属管的内能减少
C. 来回拉动橡皮条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D. 管口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出的小水珠
C
7. 如图13-3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
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 乙图,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
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 丙图,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D. 丁图,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
C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8.衣箱里的卫生球不断变小,衣服充满卫生球的味道,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所以分子间___________________(填“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存在较大斥力”或“存在较大引力”)。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较大
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
1 kg
0.92×103 J
9. 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 J/(kg·℃),它表示质量为______________的砂石,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当质量为30 kg的砂石放出8.28×104 J的热量后,其温度将降低______________。
3 ℃
10. 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
水中(如图13-4甲所示),通过
_________的方式改变牛奶的内
能,图13-4乙是250 g牛奶与热水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牛
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J。容器中热水的质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牛奶质量。 [假设热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牛奶吸收,c牛奶取4.2×103 J/(kg·℃)]
热传递
2.1×104
小于
11. 如图13-5所示,这是一个小蒸汽轮机,烧瓶内的水通过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瓶口处的“白气”是________(填“瓶内”或“瓶外”)水蒸气_________形成的。
热传递
瓶内
液化
12.如图13-6甲所示,用20 N的水平拉力拉着质量为5 kg的铝块在水平地面上运动,铝块运动的s-t图象如图13-6乙所示,则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N;若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内能并有44%被铝块吸收,则铝块在10 s内的温度升高_______℃。[c铝=0.88×103 J/(kg·℃)]
20
0.001
13. 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______________形成的;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
运动
间隙
斥力
14. 如图13-7所示,两个相同的钢杯中装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小维用电磁炉同时加热这两杯液体(两液体每秒吸收热量相同,忽略热损耗),下表记录了不同时间测出的液温。
时间/min 0 1 2
甲温/℃ 45 52 59
乙温/℃ 48 62 76
(1)2 min时,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Q甲______________(填“<”“=”或“>”)Q乙。
(2)比热容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液体,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公式c= ,
可知质量相同的两物体吸收相同热量,温度改
变小的,比热容大
=

三、作图题(共7分)
15. (1)(4分)质量相同,温度都是80 ℃的甲、乙两种液体,在常温下(25 ℃)放热。已知甲的比热容比乙大,请在图13-8中画出乙液体放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
如答图13-1所示。
(2)(3分)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同时给质量和初温均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13-9所示,已知煤油的比热容是水的一半,且加热过程中物态不变,请在图中画出给煤油加热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
如答图13-2所示。
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共17分)
16. (7分)图13-10是在探究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实验装置。
(1) 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在瓶
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________(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
________(填“热传递”或“做功”)改
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
增大
做功
(2) 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后,内能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_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瓶内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放热______________形成了小水珠,这一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______________能,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填“热传递”或“做功”)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
减小
降低
液化
机械
做功
17.(5分)用图13-11甲所示装置
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大小。在
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初温、
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盐水,用相同酒
精灯加热直到沸腾。
(1)分别测量出水和食盐水的沸点,
发现食盐水的沸点比水高。其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3-11乙所示,水的沸点为_________℃。
97
(2)实验中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说明食盐水吸收的热量比水______________(填“多”或“少”)。
(3)能否仅由“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得出食盐水比热容大的结论?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没有控制水和食盐水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
18. (5分)如图13-12甲所示,用加热器给初温均为20 ℃的甲、乙液体加热(m甲<m乙),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线如
图13-12
(1) 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13-12甲所示,此时乙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
(2) 乙液体第60 s的内能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液体第120 s的内能。
(3) 分析图象可知c甲_______c乙,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由图象可知,液体沸腾前,甲、
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
温度相同,由于m甲c乙
58
大于
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共13分)
19. (5分)有一根烧红的铁钉,质量是2 g,放出920 J的热量后,温度降低到20 ℃,求铁钉的初温。[c铁=0.46×103 J/(kg·℃)]。
答案:1 020 ℃
20. (8分)质量为100 g、初温是24 ℃的实心金属小球吸收2.3×103 J的热量之后,温度升高到74 ℃。那么,这种金属的比热容是多少?结合下表判断该金属是什么?
物质 铝 钢铁 铜 铅
比热容
c/[J·(kg·℃)-1] 8.8×102 4.6×102 3.9×102 1.3×102
答案:4.6×102 J/(kg·℃) 钢铁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共21分)
21. (5分)如图13-13所示,是我们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1)图甲中硫酸铜溶液与清水放置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______________现象。
(2)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拉动时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________玻璃板的重力。
扩散
大于
(3)图丙中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_______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4)图丁中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温度越_____,扩散的速度越快。
(5)图戊中两个铅块紧压后就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
小于

引力
22. (8分)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组装了如图13-14a所示的装置。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给制出如图13-14b的图象。(不计热量损失)
(1)实验时必须选用______________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的热值是3×107 J/kg,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
1千克酒精完全燃烧放出3×107 J的热量
(2)通过实验表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______________反映。给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通过______________体现它们的吸热能力不同。
(3)同时开始并加热3 min,甲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或“无法比较”)乙吸收的热量。
(4) 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之比是______________。
加热时间
升高的温度
等于
1∶2
23. (8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制动液
汽车制动液俗称刹车油,汽车刹车时,驾驶员踩踏板通过刹车管内的制动液把压力传递到刹车块,刹车块和车轮上的鼓轮摩擦,制止车轮转动,制动时,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会使制动液温度升高,如果温度过高,达到沸点,制动液就会产生大量气体,造成制动失灵。制动液的沸点在遇潮吸水后会下降,因此国家规定制动液沸点不得低于140 ℃。
要测量制动液的沸点,可以取适量制动液和一个质量为mL的铜块放入加热容器,加热至沸腾后,把铜块取出立即放入一个装有水的保温杯中,保温杯中水的质量为m2。 温度为t1,等铜块和水的温度相同后,再测出水温t2,若从取出铜块到测出水温过程散失的热量为Q,铜的比热容为c1,水的比热容为c2,就可以计算得到制动液的沸点,下表为某种制动液的含水量和对应的沸点。
含水量 0% 1% 2% 3% 4% 5% 6%
沸点/℃ 210 180 158 142 132 124 120
(1)刹车时制动液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_方式增加了制动液的内能。
(2) 利用表格中给出的数据,在图13-15的坐标图中作出沸点与含水量的关系图象。
热传递
如答图13-3所示。
(3)根据图表判断:当含水量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时,这种制动液就必须更换。
(4)制动液沸点的表达式为t=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3.0%~3.4%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