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主题阅读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主题阅读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1 16:5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六单元
单元主题阅读
单元主题——古代叙事散文阅读
阅读概览
1. 思想主题:本单元所选都是古代叙事性散文。 2. 阅读方法:读懂文章;分析形象;明晰写法。
篇 名 阅读指引
《清代名人轶事(节选)》 文章概述年少博览明史,长大后师从黄宗羲,成为清代博学大儒万斯同(季野先生)的名士风范。
《说苑·正谏(节选)》 本文记述了一位“少孺子”劝服吴王取消出兵的计划,设喻说理、类比说理的方式耐人寻味。
《汉书·赵广汉传(节选)》 文章叙述了赵广汉“善为钩距,以得事情”的事例,表现了其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的性格特征。
参考译文:季野先生(万斯同)是万家八个儿子中最小的,年少时不知自己的姓名,他的父亲以为他有痴呆症,便把他关在一间空屋子里。(万斯同)看见屋里书架上有书,书里有夹杂着明代事情的,他就用笔题注上《明史料》,一共有几十大本,就先抽取研读,几天就把所有书读完了。他大哥万斯年详细了解这件事后,惊叹说:“名士就近在我们家啊!”于是就把这事告诉父亲,给万斯同换好衣服鞋子,让万斯同跟随余姚人黄宗羲学习,于是万斯同成了有名、博学的大儒。《明史》的稿本实际出自季野先生手笔,可是华亭王氏剽窃了他的成果,有学问的人中,没有人不知道其中的原委。季野先生在史局时,周旋在达官贵人之间,一点也不会自卑,在公文署名都自称是“布衣万斯同”;聚会时就提起衣襟登上首席,一脸严肃高傲的样子,以不居官职而受到尊重的人自居。万氏一家,研究经学史学的才能在当代
是无人能比的,他们的操行之奇特和卓尔不凡,也不会输于古人,这些人都是蕺山南雷道学的后代,不仅仅靠文章的华美来光耀振兴门第。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数日而毕(完成)
B. 为易衣履(买来)
C. 岸然以宾师自居(当,任)
D. 经学史才冠绝当代(独一无二)
B
1. 【解析】易:换上。
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季 野 先 生 为 万 氏 八 龙 之 殿 少 未 知 名 父 以 为 痴 闭 之 空 室 中。
3. “名士近在吾家”,结合选文,概述明史专家万斯同(季野先生)有哪些名士风范。(3分)【细节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①年少博览明史,长大后师从黄宗羲,成为清代博学大儒。②在达官贵人面前保持人格独立,与人交往都自称“布衣万斯同”。③聚会时,独坐首席,以不居官职而受到尊重的人自居,有傲骨。
(二)(9分)
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②,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刘向《说苑·正谏》,有删改)
【注释】①荆:指楚国。②颈:脖子。
参考译文: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近臣们说:“敢进谏阻止的人一律处死!”吴王的门客中的一个年轻人想进谏,可是又不敢,于是每天他都在怀里揣着弹弓、泥丸,来到王宫的后花园,露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像这样过了许多天。吴王(对他)说:“你过来,你苦于什么事要把衣服沾湿成这样啊?”(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悲伤地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和泥丸站在它下面呢。这三者都只考虑到眼前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祸患。”吴王说:“说得好啊!”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出兵。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吴王欲伐荆(攻打)
B. 告其左右曰(君主身边跟随的人)
C. 螳螂委身曲附(委屈自己)
D. 黄雀延颈(拉,伸)
1. 【解析】委身:弯曲着身子。
C
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则 怀 丸 操 弹 游 于 后 园 露 沾 其 衣 如 是 者 三 旦。
3. 文章阐述了什么道理 少孺子是怎样劝服吴王的?(3分)
【说理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理:做事要把眼光放长远,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从进谏方式看,少孺子采用设喻说理和类比说理的进谏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
/
/
/
(三)(9分)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 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班固《汉书·赵广汉传》,有删改)
【注释】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参,同“三”。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⑤穷里:隐蔽的里巷。⑥豫:事先准备。⑦调:治办,办理。
参考译文:赵广汉为人强干有勇力,天性擅长处理政事。接见属吏和百姓有时竟彻夜不眠、通宵达旦。他特别善于用“钩距法”查明事实真相。所谓钩距,就是假设你想得知马的价格,就先打听狗的价格,然后问羊价,再问牛价,最后问马价,把各个种类进行比较验证,相互参照其价格,那么就会知道马价的贵贱而不会失真了。这个方法只有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广汉对郡中盗贼和乡里小混混聚集之所都明了于心,甚至是属吏中极轻微的贪污之事都了如指掌。长安曾经有几个年轻人聚集在一个偏僻里巷的一所空屋里谋划着一起去劫人钱财,刚坐在一起还没商量完,广汉就派人把他们抓捕归案,全都俯首认罪。富人苏回在宫中做郎官,被两个人劫持了。过了一会儿,广汉带领捕
吏来到苏回家,站在院子里,让长安丞龚奢敲门告诉劫匪说:“京兆尹赵某奉告两位,不要杀害人质,这是宫中值班的护卫。请释放人质,束手就擒,还可以得到宽大处理,如果有幸遇到皇帝(颁布)赦令,或许可以免脱罪行。”两个劫匪非常震惊,又一向听闻广汉威名,当即开门自首,到厅堂阶下叩头请罪,广汉也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很好地厚待你们。”收监至狱中,命令狱吏给以厚待,置办酒肉。到冬天要斩首时,广汉预先给他们准备好棺材殓具,并把实情告诉他们,二人都说:“我们死而无憾!”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此皆良实
B. 广汉将吏到家/公将战
C. 又素闻广汉名/可以调素琴
D. 即开户出/故外户而不闭
1.【解析】A. 真实/诚实;B. 带领/打算;C. 向来,一向/不加装饰的;D.大门。
D
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广 汉 为 人 强 力 天 性 精 于 吏 职 见 吏 民 或 夜 不 寝 至 旦。
3. 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 (3分)【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