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物质的化学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性质及用途
知识结构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滤纸折叠 C.红磷燃烧 D.食物腐烂
2.如图实验中的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 B.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C.探究水的组成 D.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 B.酒精挥发
C.煤气燃烧 D.水果榨汁
4.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 B.牛奶变酸
C.菜被切碎 D.铁制刀具表面生锈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过滤粗食盐水 B.电解水
C.活性炭净化水 D.海水晒盐
6.下列制取物质的过程均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 B.海水制“碱”、海水淡化
C.以石英砂等物质为原料制玻璃、制高纯硅 D.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制碳酸饮料
7.下列实验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测定空气中O2 的含量 验证浓 H2SO4 的腐蚀性 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A.A B.B C.C D.D
8.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下表中与其他三组变化不同的一组是( )
组别 变化内容
A 糖水稀释 酒精挥发 量体裁衣
B 水果榨汁 钢铁锈蚀 木已成舟
C 竹篾编框 海水晒盐 火上浇油
D 玻璃破碎 镁条燃烧 滴水成冰
A.A B.B C.C D.D
9.如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织布 B.耕田 C.生火 D.灌溉
10.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米饭在人体中消化成葡萄糖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将矿石研磨成粉末 D.用醋酸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11.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
A.均为物理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12.下列做法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 B.用碱和树叶制作“叶脉书签”
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上的污渍 D.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1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4.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制作叶脉书签 B.紫花变红花 C.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D.木条遇浓硫酸变黑
15.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変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鞭炮爆炸发声 B.蜡烛燃烧发光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电水壶通电放热
16.中国古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闪耀理性光辉。对下列古诗词划线部分隐含的化学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不发生化学变化
B.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后变成钢
D.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
17.中国诗词、成语和谚语中有些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描述的是化学变化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具有熔点高的物理性质
D.“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一、选择题
1.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良好 D.能被氧化
2.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作导线 B.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竹炭除冰箱中的异味
3.下列描述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氢气难溶于水 B.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C.浓氨水易挥发 D.钨丝难熔化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酒精作燃料 B.铁锅作炊具
C.二氧化碳灭火 D.氮气作保护气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B.真金不怕火炼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硫酸用于铅酸蓄电池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C.天然气用作燃料 D.氧气用于气焊
7.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①氢气用作燃料 ②氧气用于气焊
③干冰用作制冷剂 ④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工业
⑤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异味物质 ⑥氦气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 C.③⑤ D.①④⑤⑥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B.高粱常用于酿制白酒
C.铜常用来做电线电缆 D.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
9.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极难溶于水 B.具有可燃性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10.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氧气用于潜水、医疗急救 B.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
11.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氧气具有氧化性 氧气液化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一氧化碳燃烧
C.铁具有导电性 铁生锈 D.食盐具有咸味 食盐在水中溶解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氮气用于食品保鲜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氢氧化钠用作炉具清洁剂
13.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D.食品包装中充氮气用于防腐
14.下列应用只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煤用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工业上用空气为原料制取氧气 B.金属铜用于制导线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1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均正确并相对应的是( )
性质 用途
A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 铝合金用于制作卫生间的置物架
B 钨的导电性好 钨用于制作灯泡里的灯丝
C CO2水溶液显酸性 CO2用作大棚蔬菜的气体肥料
D 氢氧化钠能够与酸反应 氢氧化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A.A B.B C.C D.D
17.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铜﹣﹣做导线 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碳酸钡﹣﹣用于钡餐透视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8.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苏打能作发酵粉,是因为小苏打能与面粉反应
B.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
C.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二.填空题
19.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下为有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等的叙述,请将对应的序号填在表格中有关物质的下方。
①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②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③可为植物同时提供两种营养元素④可做气体燃料⑤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物质 金刚石和石墨 甲烷 水 氯化钠 NH4H2 PO4
序号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0.波尔多液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等的病害防治,是由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保护性杀菌剂。请回答:
(1)配制波尔多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 ,配制过程中不能用铁制容器,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喷洒波尔多液后,不到采摘期的蔬果表面有一些蓝色斑点(一种难溶性喊),蓝色斑点的成分是 ____ (填化学式),不易用水清洗,可用厨房中的调味剂 浸泡除去。
2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①熟石灰②金刚石③氯化钠④干冰四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用于炒菜调味的是 ______ ; (2)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______ ;
(3)用来裁玻璃的是 ________ ; (4)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_____ 。
22. 请按要求从下列物质中①CO ②NaHCO3 ③KNO3 ④CH4 ⑤N2 ⑥CaO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序号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最简单的有机物 ; (2)具有还原性的有毒气体 ;
(3)属于复合肥的是 ; (4)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的物质是 ;
(5)可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_; (6)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23.氯霉素属于广谱抗生素,能杀灭细菌,但摄入过多容易导致血液疾病,所以国家严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今年,广州市有关部门在抽检中发现,有些不法商向黄金贝、花蛤等海产品中添加氯霉素,来延长海鲜的存活期。这种滥用氯霉素的现象引起了市民的警觉。
(1)氯霉素性质稳定,不易分解,这种性质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氯霉素(化学式为C11H12Cl2N2O5)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________的变化。
根本区别: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_______生成。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在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碱性、稳定性、毒性等。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