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中考化学考前热点聚焦《第5课时 自然界中的水》(单课考点聚焦+热考精讲+知识点归类)课件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届中考化学考前热点聚焦《第5课时 自然界中的水》(单课考点聚焦+热考精讲+知识点归类)课件 沪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5-03 21:5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5课时┃ 自然界中的水第5课时 自然界中的水第5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1 水的物理性质 纯水是无色、无气味的液体,在101 kPa下,水的凝固点是0 ℃,沸点是100 ℃。水在4 ℃时密度最大,为________。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1 g/cm3   [注意] 饮水最好别饮用纯水,因为纯水中不含矿物质,而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需要微量的矿物质帮助。   [辨析] 矿泉水、雨水、蒸馏水
矿泉水、雨水不是纯水,是混合物;而蒸馏水是纯水,几乎不含杂质,是纯净物。第5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2 电解水的实验氧气氢气   [注意] ①接电源负极的一端产生的是氢气,接电源正极的一端产生的是氧气,其体积比约是2∶1。即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②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第5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3 水的净化方法 过滤吸附煮沸少多第5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4 保护水资源 第5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一 水的物理性质命题角度:考查水的三态变化。 D  [解析] “热冰”仍然是冰,但“热冰”不是由于温度的变化使水结成的冰,而是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的,该变化的过程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构成物质的微粒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从图片可知分子由无序转化为了有序,间隔也发生了变化。第5课时┃ 归类示例  [方法点拨]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改变的是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和水分子间隔,水分子本身不变,但需要注意的有两点:水结冰时体积增大,从微观角度分析是因为水分子间距离变大的缘故,与其他物质的凝固不同;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考查中会涉及一些新名词,如热冰、超临界水、小分子团水等,其实质仍然是水,不要受试题干扰信息的影响。 第5课时┃ 归类示例  变式题 超临界水是常态水在温度超过374 ℃、压强超过2.21×107 Pa下形成的气、液密度相等的一种特殊状态的物质。在密闭条件下,超临界水可以任意比溶解O2等,通过氧化反应,在较短时间内以高于90%的效率将废塑料断裂成油状液体,以下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常态水形成超临界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超临界水向固体内部的细孔中渗透能力极强
C.利用超临界水技术治理塑料的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超临界水处理废塑料的工艺对设备耐高压、耐高温和耐腐蚀的要求很高A [解析] 超临界水是常态水在温度超过374 ℃、压强超过2.21×107 Pa下形成的气、液密度相等的一种特殊状态的物质,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超临界水的形成要求是高温高压,所以处理废塑料时,对存放的容器要求也就相应较高。第5课时┃ 归类示例第5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二 电解水的实验命题角度:通过电解实验考查实验现象、结论、误差分析等。 D  第5课时┃ 归类示例 [解析]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电解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在反应前后发生改变。  [方法点拨]题目通常给出电解水的装置图。解题时要仔细观察图形,要知道电源的正极产生氧气,电源的负极产生氢气,两支试管中生成的气体谁多谁少,然后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来解答。电解水实验把宏观和微观联系起来了,通过实验可以推断物质的组成。第5课时┃ 归类示例2∶1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水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第5课时┃ 归类示例 [解析] 我们学习了电解水实验之后,知道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两倍,从图中也可看出a管中气体的体积是b管中气体体积的两倍;电解实验是为了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这一结论。第5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三 水的净化 命题角度:考查净化水的方法及顺序。   例3 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 D.①③④C   [解析] 生活用水并不需要蒸馏水,所以操作中无需蒸馏这一操作,先排除③,再进行排序。第5课时┃ 归类示例  [方法点拨]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操作的简便性,净化效果的最大化等方面。生活用自来水的获取方法,通常先在取出的天然水中加入明矾进行吸附沉降,再用过滤的方法将原有的不溶性物质和新产生的不溶性物质一起除去,最后进行消毒后送出水厂。此过程涉及消毒或杀菌的共有三处(见教材P51):沙滤池过滤后需要用氯气或其他消毒剂;饮用水中再通入一定量的杀菌消毒剂;居民生活饮用水还需要煮沸杀菌,防止水的二次污染。  第5课时┃ 归类示例D [解析] 简易净水过程中小卵石、石英砂主要起到过滤作用,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在这里活性炭有过滤作用,但主要还是起吸附作用;经过以上过滤和吸附之后所得到的水中仍有许多可溶性的钙或镁的化合物,所以不是软水,更不是纯净水。  例4 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第5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四 保护水资源 命题角度:考查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 D  第5课时┃ 归类示例  [方法点拨] 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淡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分布不均、污染严重,所以此类试题要了解相关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与方法。  [解析] 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海洋水占总水量的96.53%,淡水资源很少,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就更少了;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不但不多,人均更少,而且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大都是水溶液,只有少数环境下才遇到纯水。谢谢合作 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