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移动(课件)(2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移动(课件)(2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01 17:0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二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学习目标
1.能识记大气的水平运动;
2.能识记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3.能识记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
一、预习检测
1.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分布和特点;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二、导入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黄土高坡》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那么,风向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三、新授内容
【知识点一】大气的水平运动
1.作用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此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距离地面高度成反比,高空可忽略不计。
2.高空风向: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近地面风向: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外,还要受摩擦力的影响,在三个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4. 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受力不同,风的表现也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类型 受力状况 风向 风压规律 图示
理想状态的风 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 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垂直
高空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右边为高压,左边为低压;南半球反之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有一个夹角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方为低压,右后方为高压;南半球反之
【典例1】【考点:大气的水平运动】
材料 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图(单位:百帕)。
1.图中C、D两地的风向如何?两地中何地风速较大?判断依据是什么?
2.图中虚线E两侧的风向有何不同?
答案:C地吹东北(偏北)风,D地吹西南(偏南)风。C地风速较大,理由是C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答案:西侧(左侧)吹西北(偏北)风,东侧(右侧)吹西南(偏南)风。
【知识点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1. 大气环流
(1)大气运动的原理: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地区间温度的不同,并导致同一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
(2)大气环流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3)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
(4)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析
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
第二步:“地球自转使其偏”。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
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即上升或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区域,则必定为低气压带。
第三步:“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形成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下图所示: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1)三圈环流:①为低纬环流,②为中纬环流,③为高纬环流。
(2)气压带的分布与特点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性 气流 属性(影响气候)
G极地高气压带(2个) 90°附近 热力因素 冷高压 下沉 冷干
E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60°附近 动力因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C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30°附近 动力因素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A赤道低气压带(1个) 0°附近 热力因素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3)风带的分布与特点
风带 分布 风向 属性(影响气候)
北半球 南半球 F极地东风带(2个) 60°~90°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D中纬西风带(2个) 30°~60°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B低纬信风带(2个) 0°~30°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燥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①原因:太阳直射点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②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恰好相反。
【典例2】1.【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材料: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
(1)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较高纬形成的风和极地高压带流出的气流性质有何差异?这两股气流在60°纬度附近汇聚后导致什么结果?
(2)在南北纬30°附近,风不会轻易来这儿做客,在古代人们把这个恼人的无风带戏称为“马纬度”;而南北纬40°~60°常年风速很大,给过往船只带来很大威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较高纬的气流,形成西风,为暖气团;极地高气压带流向低纬的气流形成极地东风,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为冷气团。暖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一起上升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2.南北纬30°附近为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40°~60°为中纬西风带。
2.【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  。
(2)一般说,A地比B地降水     ,原因是   。
(3)C气流来自  气压带, 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的原因是  。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   和   ,那里一般是  气压带,天气特点是  ;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   和   ,那里一般是   气压带,天气特点是  。
(5)A处是________气压带,它是________因素形成的。由图可看出,有一个气压带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移动,它是(  )
A.副热带高气压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答案:(1)冬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南移;
(2)丰富 A处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地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
(3)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流较暖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4)南北纬60 赤道地区  低  多阴雨天气 南北纬30 极地 高 多晴朗天气
(5)副极地低; 动力; D
【知识点三】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
1.大气活动中心
(1)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引起海陆气压中心的变化。
①冬季大陆降温较快,气温比海洋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海洋气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中心。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②夏季大陆增温较快,气温比海洋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中心;海洋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2.北半球冬、夏季风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
(1)北半球7月份的气压中心
(2)北半球1月份的气压中心
二、季风环流
1.东亚、南亚季风环流的形成
受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形成了季风环流,如下图所示:
1月
7月
季风区 成因 冬季风 夏季风 分布地区
源地 风向 性质 源地 风向 性质 东亚季风区 海陆热力差异 西伯 利亚、 蒙古 西北 风 寒冷 干燥 副热 带太 平洋 东南 风 温暖 湿润 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 
南亚季风区 ①海陆 热力差 异;②气 压带、风 带的季 节移动 西伯 利亚、 蒙古 东北 风 低温 干燥 赤道 附近 的印 度洋 西南 风 温暖 湿润 亚洲印度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区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典例3】【考点: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如果该图所示的气压状况出现在亚洲大陆东部和西太平洋地区,A在亚欧大陆上,B在太平洋上,则气压中心A是__________,气压中心B是__________。
2.如果该纬度带表面物理性质均一,没有海洋和陆地的区别,从气压带、风带角度看,应为__________气压带分布地区。
3.图中C地风向为__________风,风的性质特点是__________。此时南亚盛行__________风,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
4.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受季风影响明显,请说明季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好处
答案:(1)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2) 副极地低气压带;
(3) 西北风 寒冷干燥 东北风 温和湿润;(4) 气候、生产、生活、旅游等方面都可以。
4.下图左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局部示意图,此时乙气压带分布北界的纬度度数为30°。图右为甲区域A地某条河流状况示意图。
【答案】(1)南;河流自西向东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侵蚀左岸,为南半球。
(2)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东南信风带;如图
(4) 冬; 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四、训练检测
(1)左图中所示半球是 (填 “南”或“北”)半球,根据右图说说判断理由。
(2)甲气压带的名称是 ,乙气压带的名称是 。
(3)在甲、乙气压带之间的风带的名称是 ,并绘制该风带风向。
(4)此时,北半球为 季(填“冬”或“夏”),太阳直射点在 (填“南”或 “北”)半球,判断依据是 。
5.下左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下右图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在图中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答案】(1)名称:赤道低气压带。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2)东北风,图略。
(3)差异:甲图气压带北移,乙图气压带南移。成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6.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季,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大气活动中心名称),它割断了 ______(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2)此时,B处盛行______ 季风(风向),主要成因是 。
(3)半年后,A处盛行_______季风(风向),主要成因是 。
(4)此时北印度洋地区的洋流流向是 ______ (顺/逆)时针。
参考答案:
(1)夏 亚洲低压或者印度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2)西南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西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顺
五、反思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