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轮复习《2022年中考冲刺---“塞外风光”古诗词整理》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二轮复习《2022年中考冲刺---“塞外风光”古诗词整理》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1 21:3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2022年中考冲刺---“塞外风光”古诗词整理》
根据河南省中招语文考试标准,与“塞外风光”有关的古诗词共三首,分别为:
1.《渔家傲 秋思》
2.《使至塞上》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是中国唐代诗歌流派。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将其发展,到盛唐边塞诗已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有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
一、《渔家傲 秋思》赏析梳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赏析:
示例一:“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这从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为下文勾勒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做铺垫。
示例二:运用拟人修辞,把大雁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边塞地区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天气寒冷的特点,表现守边将士戍边的艰辛。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赏析: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千嶂”“长烟”“落日”“孤城”,这是静;“边声连角起”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凸显了一种肃杀、寂寥的气氛,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战况。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赏析:
借用东汉窦宪“燕然勒功”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又思乡怀家的矛盾心理。“一杯”与“万里”对比悬殊,表达了守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羌管悠悠霜满地。
赏析: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写出了将士们的愁思。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出词人和将士们杀敌立功的决心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思考:《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分析这首词景与情的结合。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雁去,孤寂;边声,凄厉;长烟落日,空旷;孤城紧闭,寂寥。这些景物都隐含着作者的情感体验。下片抒情,情中有景:在抒情的气氛中,也叠映出“浊酒一杯”“燕然未勒”“羌管悠悠”“将军白发征夫泪”等意象,可见作者是借助诸多意象来抒发情感的,表现出惆怅、伤感、自勉、悲慨等情感。
主题思想
本词通过对边塞秋季悲凉肃杀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苦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感,同时还含蓄地表现了词人对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腐朽软弱的愤懑不平。
二、《使至塞上》赏析梳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赏析:
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单车”表现出诗人形单影只的情状,实是表达了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赏析:
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示例二:“出”“入”描绘动态景物,与颈联的“直”“圆”描绘静态 景物相结合,使画面富有变化,意境深远。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赏析:
这句诗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直”字是挺拔、笔直之意,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苍茫之感;“孤烟”写出了烽烟的笔直挺拔,直上云霄,表现出景象的奇特壮观。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
用典。运用“燕然勒功”的典故,热情赞扬了边 塞将士 杀敌立功的丰功伟绩和爱国精神。
主题思想:
本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对比思考:
1.同样是写塞外风光,王维《使至塞上》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所描写的塞外风光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使至塞上》:雄奇壮观、奇特壮美、气势雄浑;
《渔家傲·秋思》:苍凉悲壮、萧索凄凉。
三、《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赏析梳理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赏析:
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卷”是正面描写,写出了北风怒吼的气势;“折”是侧面描写,写出了北风狂暴肆虐的情态。“飞”字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画面。一个“即”字,表明冬天来得格外早,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赏析:
示例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北风比作春风,将雪花纷飞之状比作梨花盛开之景,通过联想把边塞雪景描绘成春景,营造出一种情趣盎然、壮美浪漫的意境。
示例二:“忽”字写出了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写出了雪之骤和雪之大,也传达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理解:把视线从室外拉到室内, 烘托了边塞天气的酷寒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赏析:
运用互文修辞,“将军”与“都护”互文,不仅写出了边关将士奇寒难熬的艰苦生活,更从侧面烘托了边塞天气的酷寒。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赏析:
示例一:运用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突出天寒,喻行路之难,勾勒出一幅旷远辽阔的荒漠雪景图。
示例二:“愁”“惨”二字,写出了边地环境,又渲染了送别氛围,传达出诗人对友人长途跋涉的担忧之情。“愁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为下面的送别营造了一个奇异壮伟、广漠辽阔的背景。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赏析:
运用渲染。用“胡琴”“琵琶”“羌笛”等具有西域特色的乐器渲染了送别的场景和边塞军中宴饮的苍凉氛围。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示例一:衬托。从视觉角度写红旗与飞雪的色彩,“白”与“红”对比鲜明。
示例二:“掣”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真实地描绘出了红旗被冻住、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从侧面表现了雪之大、天之寒。
示例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边塞的奇寒,而且用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的画面,象征了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诗人心中奔涌的豪情。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理解:
写轮台东门送别的情景,诗人送友人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雪大风狂,归途遥远,诗人的心中既有惜别的深情,又有隐隐的担忧,心绪复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运用留白手法,从壮丽的雪景回到送行的主旨,感情真切,韵味深长。“不见”表现了诗人久久伫立、极目远送的情态。“空”字写出了边塞的空旷苍凉之景,表明了处境的恶劣,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思考:
找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景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边塞风光的,写出了怎样的特点。
“北风卷地”四字,妙在有风而见雪。“白草折”写出风势凶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漫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生动地写出了作者见到雪花的惊奇情态。接着作者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景写冬景,想象丰富,既写出诗人欣喜心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颇有浪漫色彩。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塞外冰天雪地的壮美奇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也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情怀。
三首诗的情感对比:
1.《渔家傲 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悲凉肃杀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苦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感,同时还含蓄地表现了词人对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腐朽软弱的愤懑不平。
2.《使至塞上》:通过描绘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通过描绘塞外冰天雪地的壮美奇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也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