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04 10:1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 2012.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3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学校、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相对应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号下方的数字。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
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25分)
l、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yùn ▲ 怒 ②绵gèn ▲ ③万lài ▲ 俱寂 ④qiā ▲ 指一算
2、下面的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青春,是人生最重要、最宝贵的时期,在人们的企盼中珊珊而来,又在人们留恋中疏忽而逝,当心灵的帆船回朔岁月的长河时,我们能够看到,在那阳光明媚的地方,矗立在歌吟里、掩应在诗词中,最耀眼的是那扇神奇玄妙的青春之门。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②白头搔更短, ▲ 。 (杜甫《春望》)
③ ▲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④ ▲ ,天涯若比邻。 (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⑤ ▲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⑥ ▲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 ▲ 》)
⑦山河破碎风飘絮, ▲ 。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⑧学而不思则罔, ▲ 。 (《论语》)
4、专题《长城》(4分)
①《万里长城断想》:“而我现在所看见的古代长城,何尝不就是四合院的扩大,它是最高最大的围墙。”“一块块大石头,一块块大城砖就是一条条青春的生命,多少人在这里受苦受难死去活来呵!”
②《赵长城》:“而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竞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从这两个语句来看,在这两位作家的笔下,长城的形象是不同的,作者对长城的感情也是不同的,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 ▲ 。
5、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菜,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听一位朋友介绍,他这次国庆长假在“农家乐”玩得开心。我问他都玩了些啥,他介绍了几项:一是在树干上荡秋千,二是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三是到小河里抓青蛙。还有一些人在“农家乐”摆阔炫富,赌博酗酒,乱丢垃圾等。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规范。(3分)
①请你对不文明的游客说一句得体的话。(1分)

②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分)

第二部分(4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2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予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 ( ▲ ) (2分)
A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B 阿以都不闻消息
寡人反去病焉(《晏子使楚》) 婴闻之(《晏子使楚》)
C 因恸绝良久 C 月余亦卒
绝巘多生怪柏(《三峡》) 卒用其人(《赵普》)
7.下列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2分) ( ▲ )
A.所以然者何? B.何以都不闻消息?
C.缚者曷为者也? D.吏二缚一人诣王。
8.子猷面对子敬的死,不哭与哭各是什么原因?(2分)

9.有人认为文中“弦既不调”不能表示琴已经“死亡”,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2分)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句子。(4分)
蔡 ,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①千金:一千两白银。②亡何:不久。 ③辇: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①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      
②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13题。(8分)
(甲)《背影》节选
朱自清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乙)《最后一课》节选
都德
突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1.(甲)文中“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从文中看,“我”为什么要去?又为什么“只好让他去”?从“只好”一词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3分)
答: ▲ 。
12.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试以(乙)文中的划线句为例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 ▲ 。
1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请各举一例动作细节加以分析。(3分)
答: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8分)
外星植物的颜色
①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绿色星球,在它上面生长的植物多以绿色为主。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其他星球上的植物可能比地球上的植物拥有更为缤纷的颜色,比如红色、橙色和黄色,甚至可能是七色彩虹中的任何一种,不过,蓝色除外。这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恒星的质量、温度决定着行星表面的环境状态,而环境状态又决定了生命能否出现、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外星植物如果存在,它们的颜色将取决于本星系的“太阳”光线的光质(光谱成分)。
②光合作用最理想的颜色是黑色。从理想的情况来看说,叶子颜色应该是黑色的,就可以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才便于更大限度地用这些光进行光合作用,来更多地制造自己的食物。然而大自然为什么“选择”了绿色呢?
③这就要从远古谈起了。地球上最初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作用的是一种原始细菌。因为能够透进海洋里的光是很少的,这种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必须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才能制造自己的食物。所以这种植物就呈现很暗的颜色,可以联想到我们现在吃的海带的颜色。比如,生活在深水中的红藻含有一种叫藻红蛋白的东西,它就可以吸收很多种颜色的光,所以它的叶子就几乎是黑色的,这对在深水中进行光合作用是最理想的。后来地壳运动使海洋变成了陆地,这些植物必须适应这种环境变化,现在它们生活在有充分光线的地方,再像原来那样吸收所有颜色的光就容易被这么多的光线灼伤了。所以绝大部分的陆生植物,由于光线充足,绿光完全没被吸收利用,而是都被反射出去了。我们眼睛接受到这种光线,所以看到的植物是呈现绿色的。
④外星植物为什么不可能是蓝色的呢?地球外的植物也是绿色的吗?我们已经知道,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大部分都是绿色,这是因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得最少的太阳光就是绿色光。而其他恒星发出的光的光谱可能与太阳不同,因此在其他行星上生长的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选择吸收和反射的光也可能不同。通过进化,外星植物会吸收光线中某一种或几种颜色。如果外星球上的植物叶片对红色光线的吸收最弱,那么这个外星的森林和草地非常可能是红色。科学家认为,彩虹光谱中的所有颜色都有可能成为外星植物的颜色,但是他们认为外星植物不可能是蓝色,因为蓝色蕴涵的光能比较高,植物对光线的吸收率取决于光线蕴涵能量的强弱,蓝光能量较高,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因此更容易被叶片吸收。这种直接的“颜色辨别法”等于为宇航员在太空航行中寻找生物提供了“第一准则”。通过分析其他星球的光谱得出的研究结果,宇航员在寻找外星植物时就会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颜色为目标了。
14.这篇文章先后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分)
答: ▲ 。
15.第③段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 ▲ 。
16.“绝大部分的陆生植物由于光线充足,绿光完全没被吸收利用,而是都被反射出去了。”句中的“绝大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 ▲ 。
17.假想一下当时间已是2050年,我国宇航员登上火星,眼前植物繁茂,而且以黄色和紫色为主,请你根据本文介绍的知识,对这一现象加以科学解释。(2分)
答: ▲ 。
阅读《傻牛然》,完成18-22题。(17分)
傻牛然
牛然是我们初中时的同学,他的脸上永远挂着谦和的笑。他长着一个大脑袋,一双大耳朵,穿着一双他老爸扔掉的大头鞋。平日上学,背一只他姥姥去菜市时,买菜用的大提兜兜。牛然的样子笨笨的,傻傻的。我们都说牛然有点傻。
“牛然,擦黑板去!”牛然听到我们的叫声,便会把黑板擦得一尘不染。不知道擦黑板,根本不必那么使劲,让自己一头一脸都是粉笔末。
 “牛然,明天替我做值日。”次日早上,牛然便连玻璃也给擦了,连楼道也给拖了。不知道,那只是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值日,只要扫扫地就行。他卖了力气,还被我们骂得要死。
偶有时候,我们会心血来潮,想法气气老师,把老师教课用的书本里夹个小虫子,或在她的座位上画个小乌龟,老师发现,总会气鼓鼓地站在我们面前,把锐利的目光扫向我们,然后大声发问:“谁搞的?”全班举手,异口同声:“牛然!”然后哄堂大笑。
牛然也笑着,像是为我们担负着。老师自然不信:“牛然你说,是谁干的?你说谁,肯定就是谁!”老师望着牛然,满眼鼓励的目光。
牛然站起身,目光同样扫视大家。这时他说谁都行,说谁就是谁,不必太认真。平日班上,整他耍他,拿他开心的人多了。可他没有找出谁,“不知道。”牛然老实地向老师回答。
我们就知道牛然肯定会是这样回答,他肯定就会这么老实,这么蠢笨。牛然不会错怪任何人。不会抱怨任何人,“牛然,你怎么这个脾气,将来是要吃亏的!”老师对牛然愤愤。
一次下大雨,好大,好大的,学校前面的路全被淹没了,白茫茫一片。老师说,谁在前边带路?我们把牛然推在了前头。他几次摔在沟里,一身泥水,却微笑着,把我们一直带回家。一次班上野炊,要从家里带各种用具。老师分配了我们谁该带什么,是锅,是碗,是米,是面……下课了,大家蜂拥到牛然的面前,再把任务一一分配给他。
第二天,牛然背着锅和碗,米和面,油和醋……把他们家的东西都背来了。东西压在他的身上,似小山一样。牛然一头一脸汗水。老师惊得瞪大了眼睛,接着巡视我们,我们全都两手空空。牛然的样子,第一次让我们感到惭愧。
中学快毕业时,我们又长大了一些,多少懂得了一点人世间的道理。一次选班长,大家不知为什么,举手选的竟然都是牛然,特别的一致。老师看着我们齐刷刷的手臂,眼里含了泪花。
我们也被自己所感动。我们知道,牛然不是班上学习最好的,牛然更不是班上最聪明的。甚至牛然什么也不能胜任。他是班里最笨,学习最差,做人最傻的。但我们却诚恳地愿意选他。
老师说,今后你们谁愿意帮助牛然做事?大家的手又都齐刷刷地举起来,我们都愿意帮助牛然。牛然是个班长,但班长的事,却由我们去做。
多少年过去,我们还时常想起牛然。想他的微笑,想他背着一身的锅碗瓢勺,想我们为什么要选他当班长。
其实,无论是在什么工作岗位上,有时我们反而爱选牛然这样的人做我们的上司。聪明的人,有能力的人,出类拔萃的人,我们的身边并不缺,甚至有的是。可我们不是担心,就是害怕,并不完全信任他们。在我们的生活里,都曾出现过与牛然相似的人。在许多领域里,我们面对某个关键人选时,有意无意中,我们会寻找像牛然这样的人去担当。至少我们希望能从某个人的身上,看到与牛然相似的影子。我们喜欢牛然。
我们自然不是看中牛然有点傻,而是他的善良,和从他身上,让我们一再品味到的对生活的那种真诚与待人的厚道。无独有偶,在世界许多显赫的行业,重要的领域里,大名鼎鼎的董事长,总经理,掌管大印的人物,不一定都是出类拔萃的,不少人反而更像我们的傻牛然。
18.通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全表现牛然“傻”的具体事件(3分)
 使劲擦黑板→_ ▲ → ▲ → ▲
19.请结合选文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①老师惊得瞪大了眼睛,接着巡视我们,我们全都两手空空。

 ②大家的手又都齐刷刷地举起来,我们都愿意帮助牛然。

20.从结构上看,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牛然这个人物形象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1.选文中的牛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选文最后两段有什么作用(3分)

22.选文以“傻牛然”为题,赞美了牛然这样的傻人,有人认为主题深刻,包含了生活的辩证法:有人认为,小说主题虚假平庸,不利于弘扬正气。请选择一个方面,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第三部分作文(60分)
23.请以“门其实开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