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次考试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班级、姓名、考试号、座位号用0.5mm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炮烙(pào) 嗔目(chēn) 壅蔽(yōng) 参乘(shèng) 陈利就列
B.慰藉(jiè) 气氛(fēn) 边邑(yì) 肇造(zhào) 怡笑大方
C.愧怍(zuò) 刀俎(zǔ) 列观(guān) 孱头(càn) 完壁归赵
D.木匣(xiá) 炽热(chì) 疏浚(jùn) 栏厩(jiù) 残羹冷炙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2%,创20个月以来的新低,我国居民实际存款利率也首度由负转正。
B.今年,江苏将在全国率先开展并实时公布可入肺颗粒物监测的数值,体现了地方政府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执政理念。
C.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
D.我国计划在2013年前后发射首个月球着陆探测器——嫦娥三号,以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这将是我国探月工程的又一重大进展。
3.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语文课文”的推荐活动,结合教学进度,请你填写下面内容,从苏教版必修三中选择推荐一篇课文。要求表述简明连贯,突出课文特点,说出推荐理由,不超过50字(5分)
推荐课文题目: ▲ (2分)
推荐理由: ▲ ▲ ▲ (3分)
4.你认为《家》中钱梅芬与李瑞珏这两位女性的形象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5分)
▲ ▲ ▲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节选自《徐渭集·附录》)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 信:任凭
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饵:招待
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阴:暗中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论:判罪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4分)
▲ ▲ ▲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3分)
▲ ▲ ▲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3分)
▲ ▲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①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②。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③。21世纪教育网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蜀先主即刘备,先主庙在夔州,作者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诗当作于此时。②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王莽代汉时,曾废,至光武帝时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③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1)首联“千秋尚凛然”的“尚”字有何妙处?(3分)
▲ ▲ ▲
(2)试分析颔、颈两联的表现手法及其各自的作用。(4分)21世纪教育网
▲ ▲ ▲
(3)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路曼曼其修远兮, ▲ 。 (屈原《离骚》)
(2)横眉冷对千夫指, ▲ 。 (鲁迅《自嘲诗》)
(3) ▲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4) ▲ ,徒慕君之高义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 ▲ ,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6)烽火连三月, ▲ 。 (杜甫《春望》)
(7)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8)春冬之时, ▲ ,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冰 爷
刘心武
冰爷去世了。在这条北京旧城保护区的长胡同里,冰爷是个人瑞。他是辛亥革命那年出生的,有人扼腕叹息,他要坚持到双十那天,该有多好!也有人议论,没必要把冰爷跟一百年来的政治绑在一起,尽管他这一百年里穿越了无数的政治风浪。
冰爷一辈子没离过北京,他足迹最远处是门头沟。但你不能说冰爷眼皮子浅、生活单调。冰爷一生只从事过一桩职业,就是采冰。他从十几岁就跟着父亲干这个。旧时北京人夏季的用冰,很少用人造冰,大都是天然冰。城西北的什刹海后海就是最大的天然冰出产地。每到隆冬,冰厂就雇佣工人到湖里去采冰,临时雇来的打下手,常年雇佣的如冰爷,实际上就是技术员兼熟练工。采冰先要在冰面上划出格子,采出的冰块要求两尺四长、一尺八宽,厚度么,一般自然是一尺二左右。采冰要用镩子,冰爷每年总是以身示范,教会那些季节临时工如何使用冰镩。那冰镩,到他手里,竟如同魔术一样,旋来转去,划拉拨动,飞快将整齐的冰块切割下来,边角无损。采出的冰块早年是用人力排子车拉往冰窖,后来渐渐改用牲口拉的大车和卡车。采冰的季节很短,大约也就两个月。其余,他看守冰窖,运冰给客户。
冰爷住的杂院斜对面有个漂亮的四合院,住着个级别挺高的干部。这干部挺亲民的,虽然平日很忙,车接车送的,偶尔也会在胡同里遛遛,站在冰爷院门外大槐树下看居民下象棋。这干部近三十年出国访问频仍,那回胡同棋摊旁有人问他又去哪儿了?他说去了冰岛。谁知胡同里的人并不羡慕,用下巴指指冰爷跟他说:“见识过冰岛算不得什么,见识过冰窖那才叫开眼!”冰爷就是见识过冰窖的人啊!这里说的冰窖不是如今那个人造冰的冰窖,是当年皇帝、王爷留下的存放天然冰的冰窖,那份稀罕、神秘,跟紫禁城里太和殿一个量级!
有次那干部听说冰爷能“饭蝈蝈”——这是北京土话,就是自己在家里孵化出大肚子蝈蝈来——经冰爷应允邀请,去冰爷家开眼,结果那“饭”出的蝈蝈并没让高干惊叹,令他瞪圆眼睛咧开嘴巴心中莫名感慨的,是他发现那蝈蝈就趴在冰爷保留至今的一个土冰箱上!那若不是清朝的东西,最晚也该是民国初年的,属于文物。问起里头的大冰块可是天然冰,冰爷叹口气道,是徒弟送来的天然冰。那高干回到他那四合院里不禁喃喃自语:“‘不可与夏虫语冰’这句成语,今后要慎用了!”并且憬悟:冰爷这样的最普通的市民,自有他们的乐趣,拿“饭蝈蝈”、用冰块消暑等拙朴的细节来说,就都是他们生命力的源泉!
冰爷退休的时候,什刹海冬日还在采冰。据说是到1979年,采天然冰的行业终于消亡。
冰爷所属的冰厂1956年实行了公私合营,后来转为国营,冰厂在结束采存供应天然冰后,并入一家公司,不过冰爷的退休金一直发放到最后,他的医疗待遇也一直保持。冰爷是一个认死理守规矩的人。儿孙都知道,他老伴多年前去世后,他的那个定期存折,每年一定要在存入的那个日子去银行办理转存手续,风雨病痛无阻。他临终前吩咐,留下的存款儿女孙辈不分男女平分,各有一份。有耳朵尖的人士跑来,想收购他留下的那个土冰箱,还有一个冰镩子,以及一个比他岁数还大的冰床,被家属拒绝。斜对门的那位干部得知冰爷去世,说了这么句话:“我们对不住他,让他那样的胡同居民到如今还得到院门外的公共厕所蹲坑。”
(选自2011年8月6 日《新民晚报》,有改动)
11.文中画横线部分描写了冰爷使用冰镩的情形,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12.文中用不少笔墨写那个“级别挺高的干部”,这对描写人物和行文安排有什么作用?(6分)
13.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冰爷什么样的情感?(4分)
14.请探究文章塑造冰爷人物形象的深刻寓意。(6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国学骑士”辜鸿铭
“国学骑士 ”是陈福郎先生授予他新近出版的长篇传记小说之主人公辜鸿铭的名号。别看这些年随着国学热,辜氏生平所为渐浮世表,似乎声名日隆,但在早些年,其在内地已近无人问津,流落于主流文化视野外,几被历史烟尘所湮没。
辜氏生于1857年,卒于1928年。其父原籍福建惠安,时在马来西亚槟城总管一家英国老板的橡胶园,其母是洋人。辜氏自幼聪慧,语言天赋卓绝,深受义父英人布朗先生疼爱,10岁时,由其带至英国求学;20岁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爱丁堡大学,获硕士学位;接着赴德、法等国著名学府深造并研究,精通西学。据说蔡元培求学菜比锡大学时,辜氏在彼已很有名;而40年后林语堂到该校时,辜氏著作已赫然被列为必读书。后辜氏打道回南洋,对中国文化萌发浓厚兴趣,埋头精研中国典籍。清亡后,受蔡元培 之请,以他精通 英、法、德、拉丁、希腊等9种语言,通晓文、儒、法、工与土木等文、理各科,就任北京大学教授。又以其特立独行之“怪”,成为北大及京城一景,有“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精通西学的辜氏,在潜心精研国学后,有了一个比较,就此产生了一个持守终生的定见。他以为儒家学说之仁义之道,可以拯救弱肉强食竞争中出现的冷酷与毁灭;他相信,正被国人摒弃的传统文化,恰是拯救世界的良方,而儒学即是这个文化精髓所在。故他不仅自己顶礼膜拜,更不遗余力推向世界,以为肩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他以英文发表的《中国学)》,几乎就是一篇国学宣言。此后他所著述的《中国札记》、《中国的牛津运动》、《春秋大义》(即《中国人的精神》)等,所翻译的“四书”中的三书《论语》、《中庸》、《大学》等中国传统典籍,卖力向世界传播儒家学说,鼓吹东方文化,在西方引起极大反响。应该说在此之前,还没谁更系统、完整、准确地向域外有意识地传输国学典籍。《论语》英译本出版序言道:“辜先生不小的功绩是翻译了儒家四书的三部,他不仅是忠实的翻译它,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翻译,超越了中西方观念与思维方式的鸿沟……。”可见西方对辜氏具有开创性的译介传播中国文化的尊重与推崇。
但辜氏在国内却是不入潮流,不合时宜。彼时人心思变,新青年擎起打倒孔家店大旗,转而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辜氏从西方来,能够慧眼独具,洞悉西方现代文明之弊,故逆流而动,高唱反调。“西方现在虽十分发达,然而已趋于末路,积重难返,不能挽救。诸君当知中国的前途绝不悲观,中国固有之基础,最合世界新潮。大海对岸那边有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的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我们来超拔他们。”这番话,虽有点“大”,但不能说没有一点先见之明。
与辜氏对国学传播所做的贡献,乃至他的才华相比,坊间似乎更愿意传播其“怪”。他恃才傲物,性情执拗,西学出道却痴迷旧学,既偏激又迂腐,既愤世嫉俗又玩世不恭,既不合时宜又不甘寂寞,铁杆保皇却敢戏侃清廷慈禧、嘲讽新帝袁世凯,加上他行为艺术似的遗少打扮与生活形态,似乎成了种种矛盾的杂糅体。伴随这些奇行怪癖的,还有他异乎寻常的“奇谈怪论”,如挖苦银行家是在晴天时硬把雨伞借给你在下雨时把雨伞收回去的人;反驳嘲笑自己的人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等等。辜氏浸淫于东西方语言中数十年,深谙言语之精妙,能集东西方言语表达气质、风格之优长,也喜欢在与人论说中一炫他的敏思好辩。而事情的另一面是,正因为他的这种不通世故的不留情面,锋芒毕露,爱逞口舌之快之情状,令世人轻慢了精彩话语后他的认真执著、焦虑忧患和真知灼见。
辜氏关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作用实是有先知先觉,因之他成为今天开在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先声先驱。“国学骑士”这个名号,依辜氏生平外谐内庄、表邪里正的格调,想必一定会喜欢。而我们通过这个名号,则可以穿越历史的迷雾烟尘,直抵这个生前戏闹身后寂寞的国学传播大师的精神实质,去认真想想我们曾经拥有的、失落的以及将要创造的,这或许也是陈福郎多年磨一剑,打造“国学骑士”的良苦用心所在。21世纪教育网
(节选自《光明日报》)21世纪教育网
15.辜鸿铭热心传播国学却不获国人认可,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作答。(6分)
16.陈福郎先生为什么给辜鸿铭冠以“国学骑士”的称号?(6分)
17.陈福郎先生倾心打造“国学骑士”的良苦用心何在?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
七、作文题(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温总理曾引用)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我是一株小草,大千世界,我很渺小;可我并不惭愧,并不气馁,献一点儿绿色在天地间闪耀。(《小草之歌》)
请以“草根的光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5.B(饵:诱捕)
6.B(排除②③⑥,②是徐文长的游历与创作,③是徐文长才思敏捷, ⑥是徐文长因狂疾自残)
7.C(“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有误,应是“和尚行为不轨,徐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公提起”)
8.翻译:(1)如果要我做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就让我能够自由进出。(每句1分,4分)
(2)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3分,每句1分)
(3)(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9.(1) ①尚,“尚且”“还”“依旧、依然”之意,先主之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其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似存;②境界雄阔,凸显了先主万古长存的英雄气;③表达了作者面对先主的崇敬景仰之情。(每点1分,计3分,意思对即可)
(2)分别是用典和对比的手法。(2分)颔联用典故颂扬了刘备兴复汉室的英雄之志,意蕴丰富;
颈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与他的短于教子和子嗣不肖相对比,抒发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感叹。(2分)
(3)①感叹后主刘禅的不肖;②对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③总结了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警策昏庸无能的唐朝统治者。(每点1分,计3分,意思对即可)
10。(1)吾将上下而求索(2)俯首甘为孺子牛(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5)惟草木之零落兮(6)家书抵万金(7)不患寡而患不均(8)则素湍绿潭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答案
11运用细节描写;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句式整散结合,表达富有韵味。(答两点即得4分)
12.人物:衬托出胡同里的人对冰爷的羡慕;与冰爷生活形成对比,突出冰爷生活充实;
行文:到冰爷家去这一情节,呼应上一节的“开眼”,也为下文写采冰业的消亡以及说对不住冰爷的话作铺垫。(答对一点得2分,满分6分)
13.“应允邀请”是因为冰爷不好意思拒绝,而且心态平和;
“叹气”是为天然冰行业的凋零感到惆怅。
14.冰爷的一生,体现中国民间传统行业得不到保护而正逐渐消失的命运;
引起那干部憬语,说明平凡人物的身上蕴含非凡的精神价值;
与干部形象对照,说明眼皮深浅、生活是否单调与地位高低无关。
15.参考答案:①当时国内人心思变,抛弃传统文化,转而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②辜氏擿西学之弊,弘国学之光,可谓逆流而动。③他的奇行怪癖、奇谈怪论影响了国人对他及他着力传播的国学的了解。
16.参考答案:①精研中西文化,先知先觉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作用。②当国人摒弃国学时,他却积极倡导国学。③他第一个不遗余力的把国学推向世界。④他有着骑士般的认真执著、焦虑忧患甚至偏激。
17.参考答案:①全面介绍辜氏开创性的译介传播中国文化的贡献。②全面介绍辜鸿铭其人,尤其是其精神实质。③启发国人认真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18.【命题意图:学习《品质》等文章的写作方法,以“民间智慧·底层声音·平凡生活·真情关注”为基本定位,关注底层人的情感、文化、工作、生活。】
评分标准与2012年高考相同。
附参考译文: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能中举。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文长与胡宗宪约定:“如果要我做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让我能够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诸路军队,威振东南,部下将士晋见都是跪着说话,匍匐进退,不敢仰视;而作为下属的一个秀才,文长却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非常自负,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军事大多得其要领。凡是胡宗宪所用来诱捕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闹事者绑进衙门,一齐斩首,全军都极其震骇。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宗宪提起,后来胡宗宪借其它事把和尚以杖刑处死。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之处,多和这相仿。
文长既然科场失利,于是尽情地游山玩水,旅行于齐、鲁、燕、赵一带,遍历北方沙漠地区。他所见到的一切令人惊讶的情状,逐一在他的诗中表达出来。当时所谓的高官显贵、诗人文士,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可悲啊!一日,在县令家饮酒,县令指着筵席上一件小东西求他做诗题咏,暗地里叫小仆人把纸张连接成一丈多长呈上,想以此难倒他。文长取笔在手,当场作诗,写满了那张纸,气韵刚健飘逸,那件东西的神态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叹。文长喜欢书法,笔意奔放和他的诗一样,苍凉劲节中流露出婉媚的姿态,超拔飘逸,富有情趣。
他后来因猜忌而杀死他的后妻,被逮入狱,判处死刑。张阳和极力斡旋解救,他才得以释放。出狱后,倔强的脾气一如以往。晚年愤慨更深,颠狂更厉害。有名声地位的人登门拜访,他都拒不接待。本地官员来求他写字,连一个字也得不到。他常常带钱到酒店,呼唤地位低贱的人一起饮酒。有时拿斧头砍破自己的头,以至血流满面,头骨折断,以手摩擦,都会发出响声;然而文长始终在当时不得志,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