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章末复习
一、选择题
1.(2021·自贡)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
A.
B.
C.
D.
2.如图,将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AB,CB均落在对角线BD上,得折痕BE,BF,则∠EBF的度数为( )
A.15°
B.30°
C.45°
D.60°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
B.有一个内角是60°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斜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
D.等腰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4.如图是一台球桌面示意图,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相等,黑球放在处,经白球撞击后沿箭头方向运动,经桌边反弹最后进入球洞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⑤
D.⑥
5.下列各图中,OP是∠MON的平分线,点E,F,G分别在射线OM,ON,OP上,则可以解释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图形是( )
A.
B.
C.
D.
6.如图,在Rt中,,D是的中点,点在边上,若点与点关于成轴对称,则下列结论:;是等腰三角形;点到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7.如图,在锐角三角形中,直线为的垂直平分线,射线为的平分线,与相交于点.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8.如图,的三边的长分别是,其三条角平分线将分为三个三角形,则( )
A.
B.
C.
D.
9.如图,等边的边长为分别是上的点,将沿直线折叠,点落在点处,且点在外部,则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
A.
B.
C.
D.
10.如图,在中,是的两条中线,是上一个动点,则下列线段的长度等于最小值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那么第三边长为______.
12.下列缩写符号:①SOS;②CCTV;③BBC;④WWW;⑤TNT,,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填序号)
13.如图,在的正方形网格中有3个小正方形涂成了灰色.现从剩余的13个小正方形中选一个也涂成灰色,使整个涂成灰色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则涂法有________种.
14.如图,在中,,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的周长是,则的长是_____.
15.如图,在中,,的平分线交于点,如果垂直平分,那么______.
16.如图是用一张长方形纸条折成的.如果,那么_______.
17.如图,在中,分,别是和的平分线,且,,则的周长是______.
18.如图是一组按照某种规律摆放成的图案,则第2021个图案_____轴对称图形.(填“是”或“不是”)
三、解答题(共48分)
19.(8分)如图,已知及其边上一点.在内部求作点,使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且到点的距离相等.(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0.(8分)如图①和图②均为正方形网格,点A,B,C在格点上.
(1)请你分别在图①,图②中确定格点D,画出一个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对称轴用直线m表示;
(2)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请分别求出图①,图②中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
21.(10分)瓦工师傅盖房时,看房梁是否水平,有时就用一块等腰三角板放在梁上,如图,从顶点系一重物,如果系重物的线恰好经过三角板底边的中点,则瓦工师傅就判断此房梁是水平的.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请阐述你的理由.
22.(10分)(2020·绍兴)问题:如图,在中,.在的延长线上取点,作,使,若,求的度数.
答案:.
思考:(1)如果把以上“问题”中的条件“”去掉,其余条件不变,那么的度数会改变吗 说明理由;
(2)如果把以上“问题”中的条件“”去掉,再将“”改为“”,其余条件不变,求的度数.
23.(12分)如图,平分,垂足为.
(1)吗 请说明理由;
(2)(1)若,求点到的距离;
(3)当时,求的度数.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13cm
12.答案:③④
13.答案:4
14.答案:2
15.答案:87°
16.答案:55°
17.答案:8
18.答案:是
19.答案:见解析
解析:如答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
20.答案:见解析
解析:(1)如答图①,答图②所示,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DC即为所求.
(2)如答图①,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4×2×2=8;
如答图②,四边形ABDC的面积为×2×(2+4)=6.
21.答案:见解析
解析:合理.
理由: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系重物的线过底边的中点,此线也为底边上的高.因为线是铅直的,所以底边即房梁就是水平的.
22.答案:见解析
解析:(1)∠DAC的度数不会改变.理由如下:
因为EA=EC,所以∠CAE=∠C.
因为∠AEC+∠CAE+∠C=180°,∠AEC+∠AED=180°,
所以∠AED=∠CAE+∠C=2∠C.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
所以.
(2)设,
则,
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
所以.
23.答案:见解析
解析:(1)AD∥BC.理由如下:
因为BD平分∠ABC,所以∠ABD=∠DBC,
又因为AB=AD,所以∠ABD=∠ADB,
所以∠ADB=∠DBC,所以AD∥BC.
(2)①如答图,作DF⊥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因为BD平分∠ABC,DE⊥AB,DF⊥BC,
所以DF=DE=6cm.
即点D到BC的距离是6cm.
②因为BD平分∠ABC,
所以∠ABC=2∠ABD=∠DAC=70°.
由(1)知AD∥BC,所以∠ACB=∠DAC=70°,
所以∠BAC=180°-∠ABC-∠ACB=180°-70°-7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