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探索生命的器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制作的临时玻片标本。
1
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
除了显微镜外,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器具同样在探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呢?
生物学实验常用的器材
放大镜
观察器具
解剖盘
解剖剪
镊子
解剖器具
天平
量筒
计量器具
石棉网
三脚架
酒精灯
加热器具
试管
烧杯
研钵
试剂瓶
培养皿
药匙
滴管
通用器具
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注意安全,不要用手触摸刀口,也不要碰到他人;
试管加热液体时,要保证试管口远离自己或他人;
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加热后的材料和器具,以免烫伤;
用酒精灯加热的时候,不能离开加热装置,加热结束后及时、正确地使用酒精灯灯罩熄灭火焰;
试验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清理工作。
2
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尝试制作临时玻片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菠菜叶、纱布、清水等
观察实验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1)擦:用干净的纱布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拭干净。
(2)滴:把载玻片放在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取: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内表皮。
(4)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解剖针把它展平。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平。
(6)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对材料进行染色。
(7)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色均匀并且吸去多余的水分。
吸水纸
1、擦
2、滴
3、取
4、展
5、盖
7、吸
6、染
擦→滴→取→展→盖→染→吸
过程: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制作植物临时玻片标本时,应该注意什么?
想一想
(1)制作植物细胞玻片标本时在载玻片上滴的是清水,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玻片标本时在载玻片上滴的是生理盐水,其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2)取的材料一般要求是薄而透明的,取材大小一般为1平方厘米。如果生物材料过厚,通过生物材料的光就少,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就会较暗,导致无法清晰观察生物材料的细微结构。
(3)当生物材料无色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染色,便于观察。
为什么要展平材料?
想一想
避免细胞重叠而影响观察效果。
如何盖盖玻片?
想一想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到水滴,缓慢放下。
避免产生气泡
1.认识显微镜
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
2.使用显微镜
取镜与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清洁与收镜
3.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
4.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擦→滴→取→展→盖→染→吸(共63张PPT)
2.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1)生物学对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以及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知识回顾
1
1.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
(3)生物学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医药事业、环境保护有密切关系。
2.1 探索生命的器具
第1课时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2.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
3.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4.使用显微镜观察制作的临时玻片标本。
1
认识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展史
世界上的第一架显微镜是荷兰眼镜匠詹森父子在1590年前后制成的,效果不理想。
显微镜的发展史
前后经过伽利略和罗伯特·胡克改良,效果较好,特别是经过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改良后,能够放大100多倍。胡克还用自己改良后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但观察到的只是死去的软木细胞的细胞壁。
显微镜的发展史
1675年,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只有一个透镜的显微镜观察到了原生动物。他还最早发现了红血球的存在。1683年,他还发现了细菌。
列文虎克观察到的“小动物”
普通光学显微镜
相位差显微镜
解剖显微镜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
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目前中学常用的显微镜主要是单筒式光学显微镜。
洋葱
显微镜下的洋葱外表皮细胞
125倍显微镜下的紫茉莉花雄蕊
淡水藻类,显微镜放大100倍。
自主学习:认识显微镜
对照P20图2-2,同桌两人互相协作,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并说出其功能。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作用:第一级放大镜头,放大物像
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
有低倍物镜、高倍物镜
物镜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作用:第二级放大镜头放大物像
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
目镜
5 X
10 X
25 X
观察
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注: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目镜的特点?
物镜的特点?
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故放大倍数与目镜镜筒长短成正比。
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故放大倍数与物镜镜筒长短成反比。
显微镜的照明部分
作用:调节光线强弱,上面有大小不同的光圈
遮光器
显微镜的照明部分
作用:反射光线
有平面镜、凹面镜两种
凹面镜:通常光线较暗使用(高倍镜时多使用)
平面镜:光线较强时使用
反光镜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安放镜头
把目镜和物镜连接起来
镜 筒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安放和转换物镜镜头
在听到咔嗒一声时,表明物镜选好了
转换器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放置玻片标本
载物台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夹持玻片标本
压片夹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使光线通过
通光孔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支持作用
镜 柱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支持作用
镜 座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连接作用
镜 臂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大。
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
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
粗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小,精细调节
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
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
1
2
3
4
5
7
8
9
12
13
14
11
目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物镜
镜柱
镜座
镜筒
压片夹
载物台
遮光器
反光镜
10
6
转换器
通光孔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例如:目镜为5X,物镜为10X,物像的放大倍数就是5X10=50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结构越清晰,视野越暗。
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多,视野越亮。
2
显微镜
2
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5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
(二)、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不要用手扳物镜!)
视野
(2)把一个合适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同时用两手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至从目镜里看到一个白色明亮的圆形视野。
(二)、对光
转动转换器,选择低倍镜
转动遮光器,选择光圈
转动反光镜,选择镜面
光线强
光线弱
较小的光圈
较大的光圈
凹面镜
平面镜
1、比较反光镜两面造成视野的差异?
使用凹面镜比平面镜的视野亮。
2、转换不同光圈,看看视野亮度的变化?
大光圈视野亮,小光圈视野暗。
(三)、放置玻片标本
(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2)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旋转,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约0.5厘米)为止。
注意: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三)、放置玻片标本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为什么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
这是为了防止物镜下降过度,碰到载物台 上的玻片造成玻片破碎或损伤镜头。
想一想
(四)、观察
(3)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长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五)、收镜
1、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
2、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3、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缓慢降至最低;
4、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
5、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放玻片,七下降。
八调镜筒,细观赏。
九退整理,后归箱。
对光
升镜筒
观赏
先粗后细
洋葱细胞
显微镜的呈像规律是怎样的?
显微镜呈像为倒像(物与像呈现中心对称)。
.
实际图像与物像有什么不同?
上
上
*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
实际图像
物像
思考
小结规律:在显微镜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物象为:放大的倒像
低倍显微镜下和高倍显微镜下比较
10x10(低倍)
10x40(高倍)
*倍低像小数多亮
*倍高像大数少暗
放大倍数与细胞数的关系?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的细胞数成反比例关系
思考
例1、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相比,其( )
A、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C
如何尽快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偏哪移哪
思考
结论:物像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看到物像的位置
实际物像的位置
移动后物像的位置
例2、某同学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右下图偏左上方,他想将物像移动到视野正中应该将玻片( )
A.向左上移动 B.向右上移动
C.向左下移动 D.向右下移动
A
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放大倍数小 放大倍数大
1、用一只手斜提显微镜;
2、用手指、手帕、纱布和普通纸擦镜头;
3、看显微镜时一只眼睁,一只眼闭;
4、一面从目镜进行观察,一面使镜筒下降。
显微镜操作中常见问题(练习)
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污点是在装片上、目镜上、或物镜上?
2、视野亮暗问题:所观察的视野一部分清晰,一部分细胞模糊,这是因为 ( )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薄厚不均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
B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与第一次看到的物像相比 ( )
A.是原来的一半,细胞个数增多
B.是原来的2倍,细胞个数增多
C.是原来的一半,细胞个数减少
D.是原来的2倍,细胞个数减少
B
4、如果在载玻片上写“→”,那么在显微镜下可看到( )
→ B. ←
C. ↑ D. ↓
5、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 ( )
A.q B.p C.d D.b
巩固与反馈
C
B
6、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下图所示。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C
巩固与反馈
巩固与反馈
D
7.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标有“5×”字样,物镜上标有“45×”字样。观察到的物体的实放大倍数是 ( )
A.5倍 B.45倍
C.50倍 D.225倍
8、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总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 )
A、玻片上
B、物镜上
C、反光镜上
D、目镜上
D
巩固与反馈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9
9.观察右面的显微镜结构图,并回答问题
(在[ ]内填标号,在 上填名称)
写出下列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④ ⑥ ⑧ ⑨_______
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和[ ],
能大范围升降镜筒的是[ ] ,
能小范围升降镜筒的是[ ]___________ ,
能反射光线的是[ ] ,
能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 。
镜柱
镜臂
镜筒
压片夹
①
⑤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反光镜
遮光器
②
③
12
11
巩固与反馈